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0|回复: 0

农村已经消亡?现在的清明该到哪里“寻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523

名博

发表于 2018-4-5 16: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将至,全国天气是普遍降温,南方降雨,北方下雪,也有些让人“欲断魂”的滋味。按传统,人们应该在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唤醒家庭共同记,寻找文化的“根”。但是生活在急剧变化时代中的人们,却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局。不断扩张的城市,逐渐没落的乡村,辗转流动的人群,也让“乡愁”远远不止思念家乡这一种含义了。
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对于更年轻一代的“农民的孩子”还有三四线城市的青年来说,他们走出故土,去大城市求学、工作也希望正正留下。故乡成了被他们甩在身后、不愿提及,不想回去越有永远摆脱不了的地方。繁华,却留不下的一线城市;落寞,却回不去的三四线老家,如何抉择,似乎是个无解的命题。
“逃离北上广”和“你为什么留在北京”一次次为各种10万加创造话题,“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农村正在消亡”一次次登上热搜。显示着我们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焦虑。
人民大学教授、作家梁鸿近期在《舍得智慧讲堂》中谈及这个话题时说:当人处在上升期的时候,自然会觉得前途更重要。当整个社会的资源,向一线城市倾斜的时候,大家自然会选择一线城市。有时大家会惧怕回去,待在老家觉得厌倦、空虚、难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抛弃家了。回家是找寻自我的路径,这些复杂的情感会使你去真正地思考你的生活和你所处的时代。
梁鸿,相继创作了《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两部纪实性乡村调查,寻找在全国各地务工、谋生的梁庄乡亲,冷静而细致的描绘了被我们忽视的城市打工人群。对于一个家族都来到城市的农民工说,也不代表他们就变成了城里人,而是按照乡村的结构模式来构建家庭,镶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面。而根,落在了农村。其实,除了农民工群体,中国社会又有多少人还留着在农村的“根”。
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我相信任何人你闭上眼睛,你都会想起当时自己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一条河,一个村庄或者是一个学校这样一个场景,但是你会发现自己会很惧怕回去,不是任何人都会有勇气说你能够再回到那样一个地方。
梁鸿:对,我看到很多朋友,包括很多网友都说自己有种担心,有种害怕。我也是一样的,其实,我每次回家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记者:其实你理智上觉得我还是应该回去,但事实上情感上又会觉得,又想抗拒的这样的感觉。
梁鸿:可能你日常的生活是你教书啊,照顾孩子有家庭什么的,就是你的生活的形态也已经变化了,但对于我而言,我还是要勇敢地去承受这些东西,我还是要回去,我还是要去抒写。这是种勇敢,我不批评那些不愿意回家的人是吧,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生活的形态,但是对于我而言回家是件挺好的事情,虽然回家可能你会厌倦,你会失望,你待了三天可能就想走,但是那三天依然非常的重要,它可能是你下面一年的时间来去聚集这三天,你为什么失望你,为什么想走,你为什么觉得那种生活如此的让人绝望或者是空虚,或者是难过。我觉得有那么三天,你待在家里边,它使你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能够思考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你最后非常厌恶的走,吵完一场架走了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我自己就是这样子。所以每次回家肯定不是说欢心鼓舞的走了是吧。
记者:对。
梁鸿:不管跟自己的亲人还是跟你的村庄啊,包括整个大的外部的环境,那种内心的绝望,包括那种荒诞、荒凉。但我觉得它其实是需要的,它会使你去真正的思考你的生活,你所处的时代,所以我还是鼓励大家回家,我觉得回家不管是怎么样的五味杂陈,它都会使你能够获得一个丰满的感情的体验,它能够使你真的有所思考,对你的生活对你的家乡对你自己。
《舍得智慧讲堂》:梁鸿(左)、胡玲(右)
记者:其实有很多人把你的这个《中国在梁庄》还有《出梁庄记》归结为乡愁情节,你会怎么样来看待乡愁情节,而且像包括阎连科他们在,推荐您的书的时候,都会强调这种乡愁情节特别的打动他们,那么这种乡愁在目前来看的话,您认为到底是一种正面的情绪,还是一种负面的情绪?
梁鸿: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就是我们太平常地提这个词了,它被用烂了。我经常说我们要对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词要警惕。
记者:所以乡愁被用烂了您觉得?
梁鸿:对,我是觉得,通常在说乡愁的时候,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对于逝去了的生活的回忆,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童年,这是可以的,一般意义上使用可以了,但是我是觉得如果她频繁的出现在我们关于生活的描述的各个层面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警惕。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说乡愁的时候,我们指的是乡村,我们指的是那些已经把它作为一个死去了的事物来使用的。所以说我们尤其在现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之下,这么多年以来,我们都把它作为一个对逝去的乡村的特质的一个描述,但我觉得这样是不恰当的,因为乡村首先并没有死去。另外还有一点,当我们说乡愁的时候,我们简单的界定一种情绪,这是特别值得惊醒的,因为在今天,乡愁它实际上是需要分析的事物。为什么今天我们的乡村没有了,我们说它城市化了,也没有那么简单,其实我们自己的有意为之也有。
现代化的发展,当然是乡村可能会减少会,但是即使它消蚀了,也并不代表我们的内心就消蚀了,也并不代表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消蚀了,并不代表着我们往前走的那个生活就一定是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对乡愁得有理性的反思的能力。
当我们今天我们提到故乡,乡愁这样的词的时候,我说我有点呕吐的感觉,就是特别难受,因为它太泛滥了,每个人听见就是浑身起鸡皮疙瘩。就是觉得这个词太小资。博士回乡日记这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类似的词语,就让“乡愁”被固定化了。所以我是觉得这个词用的时候我们要小心,不要把它简单的归结为一个美好的事物。我们叙说太多的时候,它已经不是留得住乡愁的问题了。我们在谈论乡村的时候,我特别担心,也特别觉得不应该把乡村作为一个已经要死了,已经死去的了,即将要死的必将要死的一个事物来对待,不是这样的。
我觉得人类的生活是有各种各样的模式的,并非乡村就一定是落后的,当然我们的乡村是有很多问题的,我们过去的传统文化里边,有很多负面的因子,这都是有的,是实实在在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要被消亡,我们才可以变好。哪能是这样呢,一个躯体的死亡是完全没有了?你只能说你有一个病体,不能说把这个病体割掉了就完全完成了。我们来怎么样建构我们的生活,这个生活里面包括城市,包括乡村包括各种可能性。我觉得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更加优美的社会,它一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有乡村有城市有小镇,有高楼大厦,有泥石建筑,也有那些更个性化的那些建,它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
所以我们的城市化发展也不是说一定都要把它变成城市。我是觉得今天我们说到乡愁这个词的时候要特别特别小心,你要问你自己,尤其作为一个稍微有点思考能力的人,我在哪种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语。所以我现在一看到微信上提到乡愁这个词,就头皮发麻。
来源:凤凰文化 作者:温琳琳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7 08:34 , Processed in 0.0402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