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45|回复: 0

上海跑马厅是怎样“变身”的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3
发表于 2018-4-2 18: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8-4-2 18:08 编辑

2018年04月02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雷册渊 整理

这座建于1933年的大楼始终屹立,一路见证着上海的传奇变迁。


        上周,位于南京西路325号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上海一个新的文化地标。而在一个半世纪前,这里曾是上海跑马总会大楼。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辟跑马场的城市之一,与赛马和马术运动有着深厚的渊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破土动工,而后,人民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相继落成。除了南京西路325号,这里已经再难看到当年跑马厅的痕迹了。那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身”的呢?

  昔日万马奔腾人潮涌动却不准华人参与比赛

  翻开上海地图,在其中心位置,南京西路、西藏中路、武胜路、黄陂南路纵横交错,围成一块近似椭圆形的区域,笔直开阔的人民大道横贯中央,方正规整的市政府大楼坐镇其中,北依玲珑娟秀的人民公园,南望郁郁葱葱的人民广场,四周则散落镶嵌着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一系列文化设施,地域开阔,功能完备。这样一个可以让人们恣意徜徉的公共文化空间,其前身是旧上海最富殖民色彩的娱乐设施——跑马厅,如今南京西路和武胜路略带弧形的走势便是从前赛马跑道的遗留。

  细数旧上海跑马厅,前前后后不下五所。最早的第一跑马场始建于1848年,坐落在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一带,其后又有1854年扩建至西藏中路一带的第二跑马场,后来还有中国人自办的江湾跑马场、引翔跑马厅。但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最为知名的还是位于南京西路的这座跑马厅。这是洋人在上海设立的第三座跑马场,又称新赛马场,1860年由霍格圈地建场,1862年建成,一直沿用至1951年被人民政府收回。

  每逢赛马时节,这里便万马奔腾、人潮涌动,欢呼喝彩之声此起彼伏,其间更有赌客一掷千金,天堂地狱刹那两重。撇开赌马的博彩性质不论,跑马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运动,而当时场中也先后建立了游泳池、板球场、高尔夫球场、棒球场、草地滚球场以及足球场等,经常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和集会活动。

  彼时跑马厅一带地皮归洋人所有,开展的都是“洋娱乐”,参与运动的也都是洋人,华人几无插足之地。

  早年赛马场规定,除洋人之马夫外,一般华人不得入内。但是赛马活动非常吸引市民,每逢赛马时节,自租界至马场之各条马路,男女老少全体出动、摩肩接踵争相观看。为防止观众挤破栏杆,跑马总会曾沿马道栏杆挖掘沟壑,又在沟外搭建一些棚架作为临时看台,然而此种简易棚架极不安全,偶尔还会发生倾塌事故。跑马总会见此情况,只得于1909年起允许中国人购票进内观赛,还在西面增建了一座华人看台,但仍规定华人不得参与比赛。

  “人民的铁流第一次进入了跑马厅”

  1909年,跑马总会允许华人购票入场,其博彩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33年,赚得钵盆满盈的跑马总会花费二百万银圆重建跑马总会大楼,由英国马海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

  大楼外墙以褐色面砖和石块交织砌筑,西面有贯通二层、三层的塔什干式柱廊,北端是高53.3米的钟楼,上盖坡形楼顶,置直径达3.3米的大钟,气势壮观。大楼底层为会员及来宾售票处。二楼是会员俱乐部,有咖啡室一间,并有纸牌室、阅报室、弹子房等。南部有来宾小餐厅,外有走廊,前面即为斜倚式来宾看台。跑马总会会员则在三楼走廊或会员包厢内观赛。

  随着上海人口密度的日增,上海跑马厅遂成为上海市中心难得一见的大片空地,特别是静安寺路一带,寸土寸金,地价仅次于外滩。据估计,上海地产最景气时,跑马厅的整体地价高达千万两银子以上。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的文化娱乐业均遭受了重大损失,1945年春天后赛马便难再续。后来,跑道乏人问津,中央的运动场地也因战后洋人社群四散零落而盛况不再;在使用者有限的情况下,部分跑马厅租予美军,绝大部分的区域则处于闲置荒废状态,形成闹市一片大空地徒长青草的奇特现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各部门对跑马厅一度并未多加留意,跑马总会曾借机出租外沿土地,增加收入。1950年后,政府对跑马厅的政策逐渐明朗。万国体育会致函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表示愿将地产以捐献方式移交人民政府,供上海市民体育运动之用。1951年8月27日,上海市军管会正式收回跑马厅土地。

  当日下午,军管会工作人员前往当地执行命令,并贴出布告。据说命令一经贴出,跑马厅职工立刻在大门上悬起“庆祝跑马厅收归人民所有”的红布标语,附近居民及过往的行人纷纷前往庆祝。连着两日,前往围观的民众自晨至暮,无时间断,观后莫不兴奋,喜形于色。《文汇报》特别刊文:“人民的铁流第一次进入了跑马厅,千百面红旗迎风呼啦啦地响,千万双拳头随雄壮的口号声而举起,人民坚强无比的力量赶走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势力。”

  功能定位几经调整后遂成上海文化中心

  自1951年5月以来,《新民报》 晚刊一再出现读者投书,讨论如何为这块场地重新命名,有“民主广场”、“和平广场”、“人民市政厅”、“人民广场”、“解放广场”等提议,不一而足。最后,负责改建跑马厅的专门委员会决定将其命名为“上海人民广场”。

  1951年9月7日,人民广场辟建典礼在跑马厅旧址举行。初建时,其布局根据举行集会、游行等活动的需要设计,北部正中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主楼为6层,两翼辅楼为各3层,坐北朝南。主楼前为检阅台,辅楼两侧设6个观礼台,可容纳800余人观礼。检阅台、观礼台前就是平坦宽广的人民大道,整个广场可容纳10万人集会,周围有6个进出口。人民广场自建成之后,便一直是民众举行各种游行集会之所。1959年国庆10周年之际,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全市60万人绕场游行、共襄盛举。

  就在人民广场举行辟建典礼的同时,市政府宣布广场北部辟建为人民公园。1952年10月,公园对外开放,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题写了“人民公园”四个大字。跑马总会大楼改建的上海图书馆也在当年对市民开放,开馆第一天便有成人读者3342人,儿童读者3344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民广场的功能定位再次面临调整。由于群众性游行活动的减少,人民广场的政治意味逐渐淡化,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1993年底,人民广场启动综合改建工程。这次工程陆续新建了多幢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包括市政府大厦、上海博物馆新馆、上海大剧院以及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

  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术馆迁入修缮一新的原跑马总会大楼,2012年又从这里迁出,入驻世博园区的原中国国家馆(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这幢大楼静静等待着下一个来客。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此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上海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这片土地从芳草萋萋,到跑马厅时期的万马奔腾,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群情激昂,以至如今的文化中心,一百多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有幸的是,这座建于1933年的大楼始终屹立,一路见证着上海的传奇变迁。

  (本文综合自澎湃新闻、环中马术网、上观新闻等)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4-6 19:38 , Processed in 0.0374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