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74|回复: 0

回望•1978年春节3|《追捕》在配音,第五代导演上大学(下)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8-3-1 2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8-3-1 20:26 编辑

2018-02-17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陈晨 实习生 马韵卓


       2017年9月末,复旦大学组织了77、78届“高考40周年”校友大聚会,刚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一级学科榜单的张振华,与老同学尽情欢聚,细数着一张张照片,把往事咀嚼得津津有味:“1978年是雾霾散尽、真正实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它既是我们个人历史的转折点,更是我们国家命运的转折点。那一年太值得纪念了!“

张建亚

       张建亚:从“大龄龙套”到第五代导演

       1978年的春节,对张建亚来说,尚不知自己即将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1977年恢复高考对他来说触动不算太大,他本来也算是有机会可以获得单位的推荐名额去成为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只不过推荐他去读的专业不是机电就是体育,他大义凛然地就宣布“让贤”,让单位领导大怒“小鬼头不知好歹!”他心里知道自己心里最强烈的愿望,是搞文艺创作。

       当时他已经从静安区房地局借调到上影演员剧团两年多了。这份机缘还是他业余时间在工人文化宫演话剧时被老导演舒适发掘的。“白天工作,晚上去演话剧是那时候很正常的一个工作状态。”张建亚说,后来和他成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同班同学,当时还是冶金专科学校老师的江海洋也是工人文化宫话剧团的一份子。

       说回到1978年春节前后,张建亚在忙活两件事,一是和张瑞芳带领的演员剧团排练各种小节目去各单位参加迎新演出,一是准备着开年下剧组体验生活,给刘琼导演,焦晃主演的《沙漠驼铃》跑龙套。

       当时一大批的老明星,王丹凤、秦怡、舒适等等,“文革”后相继“复出”,也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于是演员剧团排演了几套节目,到处去演出。“那会儿我写点儿数来宝,快板儿书什么,算是团里的积极分子。大家有一个团,演各种小节目,演小品,演京剧片段,唱个歌,朗诵个诗啊,节目很多。有时候跟人家歌舞团拼盘,各个单位都请,活动多得不得了。一天少则三四场,多则六七场。一个面包车拉来拉去演出。”张建亚回忆,“那时候好多人要见这些老明星,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而身为年轻人的张建亚,最开心的是每次演出都能发些点心,“演到半夜回来,带回好多蛋糕啊,小饼啊,就满足得不得了。”

       过完春节,张建亚跟着《沙漠驼铃》剧组去苏州地质队体验生活。因为是讲李四光的故事,整个剧组的演员都要跟着地质队员“满山找石头”。“那时候拍戏,真的是老认真的。后来我自己做了这么多年导演,可以说,那样的时光,再也没有过了。”回忆当年,张建亚还是非常感慨。

       也是在那个春天里,张建亚在报纸的“豆腐干”小窗里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消息。继1977年,一批高等学府恢复高考招生后,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也恢复了。张建亚自然也十分心动。

       毕竟在演员剧团是“借调”而来,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郭凯敏、卢青等当红小生的吃香也让张建亚感到自己在剧团里的处境有些尴尬。“我不是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呀!而且那时候也还没有葛优那样的演员。”张建亚说自己那会儿心里茫然,十分喜欢他的铁牛导演常常在瓶子上书“定心丸”三字在他面前晃,希望他安心。“从工人文化宫进上影的时候那个高兴啊,觉得‘鲤鱼跳龙门’了,跳进去了发现,原是‘乌龟爬门槛’,门槛很高。”张建亚说自己当时年纪大,副导演来挑演员也挑不到自己头上,“哪有龙套让我跑啊,都是蛇套、蛆套。”

       为了给自己更好的“名分”,张建亚决定去考北电。因为考表演他的年纪已经太大,他转投了导演系,“可以考导演我心老动了。毕竟在电影厂拍过戏,知道导演是多牛的事。你要有那么大本事,只有去读书呀。”

       考试的过程对张建亚来说还算顺利,除了一个年龄的小插曲让他一度有点没信心——他是5月份生的,考的时候他是26岁,发录取通知的时候就已经27岁不符合招生条件了。

       得知张建亚去考电影学院,铁牛还跟张建亚父母说,“这孩子想当导演,我让他改行就是了。就不要去北京了,当心被分配到外地去了。”铁牛这么说,张建亚还有点动摇。那一年上海千把个人考北电,张建亚等6人脱颖而出。“考取了就下决心去了。毕竟是北京电影学院啊,本来我觉得它离我很遥远的。”

       原本心里的“完美计划”是《沙漠驼铃》8月杀青,9月去电影学院报到,结果在新疆的拍摄一路拖延,让张建亚错过了电影学院的报到时间。还是张瑞芳写信帮着求情,说“孩子考上电影学院不容易,不能因为有生产任务在身就剥夺人家上学的机会。”后来剧组竟然为了一个龙套演员,调整了拍摄计划,把张建亚的戏提前拍完。后来又因为要补拍,张建亚坐了人生第一次飞机穿梭于上海和新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思考人生,觉得世界很大,下面的人都那么渺小。”

       9月底,当他拖着棉被、冬衣等厚厚一摞大件行李往电影学院的宿舍楼走的时候,一群人从楼里跑出来,喊着“张建亚,张建亚,你终于来了”。那些人里有陈凯歌、田壮壮、江海洋……

       这些人共同组成了后来第五代的故事,张艺谋“种”出《红高粱》,陈凯歌“耕”出《黄土地》,田壮壮“放飞”《蓝风筝》。张建亚“如愿”回到上海,带着“重振上海电影雄风”的心愿,也实践了自己独具后现代艺术风格的《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等电影。

       “现在回想这些经历像看电影一样的,像《午夜巴黎》里描述的,回到那个年代都是名人。幸运的是我们过来了,回头看好多人成了大师名人,其实当年也是和尿泥的小混混们。名声好像是额外得到的‘外快’。重要的是那一年高考,我们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搭上这班车。”

       (注:本文中张振华部分因未经采访对象校阅,有若干失误。现以张振华本人校阅后的更新文本为准,特此说明。)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9 06:13 , Processed in 0.0288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