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5|回复: 0

上音回眸① | 陆春龄:九十载玉笛飞声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11-22 14: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11-22 14:14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7-11-22

    2017年11月27日是上海音乐学院建校90周年的日子,上观新闻访问了笛子演奏家陆春龄、作曲家叶国辉和小提琴演奏家王之炅三位上音人,回顾历史,讲述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早上9点,在吴兴路梧桐掩映的家中,陆春龄正在吃药,这是他每天的功课。药一粒一粒吃,吃完了赶紧吃两颗葡萄,像个孩子一样。难以想象,这位97岁的老先生,几个星期前还曾登台,用巴乌吹奏欢快的《节日舞曲》。“下个月我还要去北京演出呢!”他笑着说。

    陆春龄1921年出生于上海,7岁起跟随一位老皮匠学吹笛。年轻时的陆春龄曾在江南造船厂当过车工、在祥生出租汽车公司当过司机,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笛子的热爱。1934年,只有13岁的陆春龄获得到广播电台演奏的机会,他的笛声随着电波传遍上海。1937年,他参加了紫韵国乐社,1940年参与发起了中国国乐社,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筹建了上海民族乐团,1954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职任教。

    陆春龄曾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家墙上挂着一张他与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的合影。书柜里还藏着两本已经发黄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本在1943年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另一本在1949年由新华书店出版。陆春龄说:“我的思想因为这本册子产生了转变。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我始终牢记在心。”

    凭着一支竹笛,陆春龄曾去过70多个国家演出,笛音传遍世界,被誉为“中国笛王”。出访期间,他学习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将它们改编成笛曲,融汇出新的风格。1955年夏天,陆春龄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广场,有十万观众前来观看演出。印尼人民为了亲睹艺术家的风采,争先恐后赶往广场,为维持秩序,警察不得不朝天鸣枪。那时候,他正吹起《小放牛》。广场人山人海涌动,他继续着,渐渐地,刚才还一片混乱的场面安静下来。第二天,当地报纸评论到:“枪声不能维持秩序,笛声征服了十万观众。”

    墙上的照片中,有一张记录了他在矿场演奏的场景。陆春龄曾无数次到工厂、到农村、到部队演出,矿场去得尤其多。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江苏大屯煤矿、山东莱芜铁矿、南京九四二四铁矿、江西安源煤矿、海南石碌铁矿等,都曾有陆春龄的笛声绕梁。他甚至还深入到井下为矿工演奏,还曾拿起沉重的风镐,和矿工们一起掘煤。

    1976年,陆春龄被正式聘为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专业教授。今年是上海音乐学院90周年华诞,恰好也是陆春龄从艺90周年。上海音乐学院特别举办了“陆春龄笛子艺术节”。陆春龄在艺术节上亮相,他的学生们也纷纷登台,不少早已是海内外知名的笛子演奏家和教育家。与此同时,《神笛天籁——陆春龄艺术生涯90周年纪念(影集)》也出版了。老爷子一高兴,在采访间隙唱起了他几年前创作的一出上海说唱《中国梦》,神采飞扬,声如洪钟。

    对话陆春龄
陆春龄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 蒋迪雯 摄

    讲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上观新闻:您7岁开始跟老皮匠孙根涛学吹笛,据说他琵琶、三弦、二胡等乐器也样样精通,您为什么偏偏选了笛子?

    陆春龄:我伯父很喜欢民乐,休息的时候吹拉弹唱都有,我从小就很喜欢。至于为什么是笛子嘛,你看这笛子,不仅材料便宜、制作简单,而且携带方便,很适合穷苦百姓自娱自乐。我的师父孙根涛虽然是个生活在底层的皮匠,但他能用笛子吹奏出各种各样优美动听、情真意切的曲子,非常打动人。我就这样慢慢地爱上了笛子。

    中国有许多民族乐器,笛子历史悠久,比较有大众基础。虽然这竹笛小小一根,表现力却非常强,它可以很高亢明亮,可以很抒情,也可以很粗犷。在北方、南方,在中国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笛子都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风格和技法,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它能一直流传下来,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

    上观新闻:您改编过许多民间乐曲,自己也创作了不少,什么样的曲子最受老百姓的喜爱?

    陆春龄:要让老百姓喜欢,就要让他们一听就懂。因此艺术家一方面要具备深厚的传统音乐功底,因为这种来自民间的,代代相传的基因是可以直接与老百姓相亲近的。其次,你要让曲子和老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这就需要用笛音去塑造老百姓熟悉的形象,去讲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刚刚说的是作品改编和创作的层面,从表演的层面上来说,演奏者不仅要学会演奏一首曲子,还要懂得曲子的内涵、意境。甚至,哪些前人吹过这首曲子,他们的口风、指法有什么不同,都需要搞清楚。你要在在勤学苦练中,慢慢找到打动人的声音。当你真正站到舞台上的时候,则要做到完完全全忘我。在台上,没有观众也没有自己,戒除一切杂念,才能把曲子吹到观众心里。

    生活是艺术最好的素材

    上观新闻:《鹧鸪飞》可谓吹到了观众心里。因为提起您,许多人都会想起您吹奏的这首曲子。这么多年来您录过许多个版本的《鹧鸪飞》,为什么每次都不一样?

    陆春龄:《鹧鸪飞》是来自湖南民间的曲子。讲的是鹧鸪鸟非常漂亮,但飞不高,可是它又非常向往飞翔。所以我将重点放在“飞”上,通过不同的技巧,去模拟鹧鸪鸟忽高忽低、忽近忽远的“飞”,塑造出鹧鸪渴望自由、渴望未来的形象。我录了很多个不同版本的《鹧鸪飞》,之所以每次都都不一样,是因为每次都会有新的想法。创作和表演都需要创新,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

    就比如我上个世纪50年代创作的《今昔》,最开始是用一支笛子吹的,后来被我改成了用两支笛子吹,我拿一支高音笛和一支低音笛去表现今昔对比,曲子的情感表达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一部作品的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修改、精益求精,才能成为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上观新闻:您创作的《今昔》《喜报》《江南春》等一系列作品,好多都是深入生活所得。

    陆春龄:对,这些都是有感而发。《今昔》是我的处女作,对比人民过去的苦难和今天的幸福。我曾到工厂、矿山、海岛、渔场体验生活,一个艺术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是写不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来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创作素材。艺术要从人民群众中间来,最终要回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我记得有一次在安源煤矿,矿长说慰问演出在剧场里就可以了。但我却决定到井下去给旷工表演。

    上观新闻:为什么执意下井?

    陆春龄:我觉得既然是来一线慰问,就不应该只是做做样子,我也特别想去看看旷工们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场景。我坐在一辆煤车下去了,不能站着,只能躺着。我看到井下的旷工,他们冒着风险开采出来的矿石,比金子更有价值。在矿下,我到不同的作业点给不同的矿工演奏。出来之后,听说有一位老矿工因为身体原因没下井,我就专门去找到他,为他演奏,他感动地握着我的手不放。我告诉自己,我要一辈子做人民的笛手。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能脱离人民,一切都要为了人民。
陆春龄指导小朋友吹奏笛子。 金定根 摄 (资料照片)

    我希望学生快点超过我

    上观新闻:这么多年来除了演奏和创作,您还花了很多功夫在教学和传承上,发掘了许多优秀的笛子演奏家,您教给他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陆春龄:说简单点就是一个字——“德”,“百行以德为首”,一个艺术家,品德一定要高尚,艺术才会持续放光彩。艺术不是为名为利,而要有更高的目标。当然了,技术一定要过硬,这是基础。

    我其实1954年就到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书了,1976年算正式调到那里。我教学生其实不分场地、不分人群,在学校教,在生活中也教,在音乐会上也教。我教学生总是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我对他们很严格,总希望我的学生快点超过我,这样才能让笛子艺术更好地发扬光大。

    上观新闻:您早到了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了,为什么总是闲不住,还在到处演出?

    陆春龄:人的一生太短暂了。说实话我是老了,身体不如从前,但我喜欢热闹,在台上演奏仍然让我感到快乐,所以要趁我还能走动,多做一点推广民乐的工作。你看见墙上袁晓园为我写的那幅字了吗?“愿为人民吐尽丝”。生命不息,笛声不止,愿为人民吐尽丝,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6 22:13 , Processed in 0.0375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