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2|回复: 0

四川知青上山下乡发展梗概之一:有计划地开展城镇知青上山下乡(上)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11-19 18: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11-19 18:19 编辑

作者:孙成民

    四川知青上山下乡,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束于80年代初年,前后持续了27年时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立后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基本同步。这里分上、中、下三篇记述这一重大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梗概。

    最初的四川知青上山下乡经历了一个由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山区、边疆,到组织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再到有计划地在国营农林渔场安置城镇青年,又到较大规模地动员组织城镇知青到农村插队落户的过程。


    一、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

    四川城镇青年到农村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首开先河的是由青年团组织的城市青年垦荒队奔赴山区、边疆。其历史背景,既有国家通过扩大耕地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经济原因,又有受苏联青年奔赴边疆垦荒而激发的政治热情。

    继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1955年8月底奔赴北大荒以后,重庆市团委承担起了组建四川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任务。1956年2月26日, 由300名青年组成的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正式出发前往若尔盖草原。尔后,四川其他地方如成都、江津、泸州、乐山等地,亦相继组织青年垦荒队奔赴山区。

    除此而外,在这一时期与四川城镇青年到农村直接相关联的还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在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中,毛泽东作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语,成为激励一批又一批城镇青年奔赴农村、边疆的精神动力。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指出,“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这是党 和国家第一次把知青上山下乡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二、组织城镇青年参加农业生产

    经过“一五”时期的发展,四川国民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中小学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他们的就业需要。1957年上半年,四川省委和省人委先后发出《关于指导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就业的指示》等文件,对组织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作出部署,并要求家在城市的学生,除少数能够在城市就业和一部分有条件自学的以外,其余学生都应该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愉快地到农村去。

    1957年7月,重庆市首批组织了124名城市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这批人员是从
全市1000多报名参加农业劳动的应届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市委、市人委为他们举行了欢送会,市委书记、市长任白戈到会并讲话。成都市在1956年组织100名中小学毕业生到温江县农村安家落户之后,于1957年又组织了130名青年下乡,市里为他们举行了欢送大会,市长为他们送行。在这期间,万县、南充、江津、五通桥、简阳等地城镇中小学毕业生纷纷报名,要求到农村安家立业。据不完全统计,到9月下旬止,四川已有1600多名家城镇青年下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1957年下半年,四川开展的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去的工作,尽管随着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而进入低潮,但它却为不久到来的有计划地组织城镇知青上山下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5 01:59 , Processed in 0.0273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