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6|回复: 0

王阳明与毛泽东(1)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10-4 1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10-4 11:37 编辑

原创 2017-07-24 韩毓海 强势文化


       在中唐以来的中国政治史上,王阳明可谓是横空出世。因为他是做事的楷模、行动的楷模、实干的楷模,他也是成事的楷模,无论读书、打仗、治理,他办什么事,就能成什么事,中唐以来,政治家和官员都是文人,是专家型的技术官僚,他们都比较的老实,比较循规蹈矩,有英雄气概、能办真事的很少。与中唐以前贵族化的社会精英不同,宋以来的官员是老实、听话、守规矩而没有能力,与贵族型的治理者比起来,靠考试上来的文人型官员的缺点是不能干事、不会干事、不敢干事,更重要的是:由于选拔任用的程序化、僵化,整个官场和治理队伍的心态和氛围是比较压抑的。而这种灰色的氛围,到了王阳明却为之一改,为之一扫。


       我们讲三个自信,在历史上,政治家的自信很少能超过王阳明的。

       我们可以把他和柳宗元比较一下。王阳明和柳宗元都曾经被发配到很遥远的边疆,分别发配到广西和贵州去了。官场的失意极大地挫伤了柳宗元,第二次被贬后,他的精神和意志近乎崩溃了,柳宗元曾经写信给他的上司说:有一个人掉在深沟里,他呼号,他抱屈,但没有人听到,听到的人都不理他,或者经过的人,手里也没有绳子,不能搭救他。而恰恰您从这儿走过,您同情我,您手里恰好有绳子,这是最后的机会,您救救我,您把绳子垂下来,你把我从沟里拉上来吧。这种凄惨的呼号表明,柳宗元的意志差不多被官场失意摧毁了,他的精神接近崩溃了,他是比较软弱的,他以为当不了大官、回不到中央,这辈子就完了,其实,韩愈在写《刘子厚墓志铭》时说,如果柳宗元不是官场失意,就不会有那么多锦绣文章留下来了,幸与不幸,这其实很难说呢。因此,毛主席读到柳宗元的苦诉的时候,每次都感慨:二王八司马是人才,年纪轻轻的不能不给机会。

       王阳明恰恰相反。他是个愈挫愈勇的人。他告诉我们说,一个人转移心灵痛苦、精神痛苦的办法,就是去做实事,你做的事越具体、越实际,就越有利于抗拒心灵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失意。这就是他所谓“事上磨练”。而读书人的毛病,就是想得太多,你想得越多,就越畏葸不前,就越心灵痛苦,事上磨练,磨什么?就是通过做事,把你心灵和精神上的那些痛苦磨掉。


       因此,他丢官之后的感受,跟柳宗元恰恰相反,他反而很得意,他悟道了,发配边疆,使他看懂了《论语》里的话:。“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在那个时候写了诗:“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毛泽东就从王阳明那里学到了这种强大的意志力,毛泽东那些豪情万丈的诗,都是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写的,《七律·长征》就是这样,毛主席自己说过,环境一好,他反而就写不出诗来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王阳明这首诗,什么是自由呢?康德说,自由就是这样一种信仰,就是坚信世界是有规律的,人类的发展是有目的的。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是光明的。仅从个人一己的角度看,人生苦短,怎么算计几乎都是亏的,但是,从人类总体角度看,我们都在不自觉的、情不自禁地创造着人类的史诗,都在情不自禁地为他人,为子孙后代做着贡献,这就是人类的天命啊,明白了这一点,就是知天命,就是达到了王阳明所谓的自由、康德所谓的自由。


       “却喜官卑得自由”,中唐之后,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官,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学而优则仕,白首为功名,社会评价标准只有华山一条路,在这条拥挤的道路上,扭曲异化了多少人啊!这是中国治理史上一个很大的悲剧啊。到了王阳明,他总算把这个事想开了:当官与做事,不是一回事吗。办事非要当官啊?不当官就不办事了?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当官的不办事啊,官越大,就越不办事啊。你不能说,等我做了大官,我才能办大事啊!王阳明就不是这样,他一辈子无论官大官小,活一天,就办一天事。宁肯不做官,他也要做事。王阳明在很高的位置上,几乎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因为反对刘瑾,被发配到龙场。他到了龙场悟道了,如今我不是中央大员了,我也没啥想法了,这样我就更可以放手办自己想办的事了。


       王阳明改变了中国官场的作风,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行动力和强大的意志力,这个人像尼采一样,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面,大家说他狂,首先是因为他敢干。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今天叫做三个自信。怎么解释他的狂呢?王阳明,他一辈子之所以具有高度的自信,就来自他能干事、敢干事,勇于成事,即使被贬到龙场,他也是高度的自信,真是自信到家的一个人。因此,第一件事情就是他敢于去作为,敢于去行动。所以他著名的话叫做“知者行之始,行者之成,圣贤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我们说中国的思想影响了日本,第一就是朱子学影响了日本的基层,老百姓都听话守规则,第二个,便是阳明学影响了日本的上层,并与武士道结合在一起,就是上层精英要敢作敢为,不怕牺牲。日本的精英、治理阶层,没有那种见花伤心,见水流泪的士大夫气、头巾气,这就是阳明学的影响。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4 05:59 , Processed in 0.0297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