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45|回复: 0

黄海岁月(连载5)筑堤中山河(1)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8-13 18: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8-13 18:04 编辑

稿件来源:苏州知青 作者:万汝藩


       七月份,队里接到了修护加高中山河堤的任务。队里把我们二排与一部分老工人、老知青,安排到中山河堤上去施工。队里的马车一辆拉着毛竹、芦席和芦苇等建筑材料和我们的被褥,另一辆拉着食堂的炊具和食物向河堤出发。

       除了先去搭工棚的人,可以随车前去。所有参加修堤的人,都是步行前往的。这是我们农场接受的任务,在中山河的西岸。从队里步行,有三十多里路,需要三个小时左右。距离头罾的入海大闸,也就是三五里路的远近。


一、筑堤中山河


       后来我才知道:中山河,是滨海与响水两县的界河,也是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它的开挖,可以追溯到民国年间。正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才使得中山河成功完成。它的名字命名,也是为了纪念中山先生为国主政、为民操持的雄才大略。

       从清晨出发,当我们来到河堤上的时候,时间接近中午。工棚搭好了一半,还有一半刚刚开始。我们立刻上去帮忙,递竹子、递绳子、递工具,只要可以做的事情,也都投身去做。我们目的也很明了,快点有个安身之处。

       这样以班排为单位的工棚,类似东北的“马架子”。两根竹竿底部张开,上端合拢扎紧,以三至四排为限。上端一根横梁架在杈开处捆好,一个骨架就算完成。再苫上芦席或铺上芦苇,工棚就算竣工。

       现在已是夏天,不会寒冷,只要能够挡雨抗风就行。我们是在堤西的平地上搭的,在搭之前还要留出取土的地方。在我们施工的堤旁,还住着一户老乡。见到我们时,老乡非常客气。向我们表示了欢迎,并且说:“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这真还不是客套话,此后他家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多。

       工棚搭好了,也可以开饭了,工地的饭是非常简单的。馒头是家里带来的,一荤一素一个汤。荤菜是萝卜烧肉,素菜是包菜;汤是剩下的包菜加点水,里边打了点蛋花。吃完饭后,排长就跟着队长去认领地段。其实,每个地段都立有木桩,上面写着简单的标记。

       我们排领到的长度是三十米,我们要把这段堤加高一米。堤的宽度是七米,除去坡度,我们要挖多少土,自己就清楚了。我们要挖土的地方是堤的外侧,有一条小沟。我们就是要把小沟加宽成小河,再把取出的土堆到河堤上。

       每个知青班都分来了几名老工人,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施工。与我在一起的有:前面批判过的“四类分子”徐恒英和顾洪贵,老工人子弟曹玉喜和曹祥昌。我们用的挖土工具是铁锨和铁铲,装土用的工具是大的柳条筐。

       据说,这个筐的土装满之后,有一百八十斤左右。这样的筐,需要有两个人用扁担一前一后地抬,也就是扛。这四位老工人和老工人子弟都是很有工作经验的,在他们的安排和指挥下,我们也很快进入了工作的状态。我们这些新知青,也就成了挖河修堤主力军。

       在工地上,挖土取土的工作,基本上由这四位老工人包了。而抬土扛土的工作,则由我们这些知青们承担。十二个人,十二只箩筐,六根扁担。两人一组地抬,放下空筐抬满筐。班长潘晓新和吴连元,是两头兼顾。有时候去挖土,有时候来抬筐。

       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这挖河修堤的任务,早日完成。这是一份重体力劳动,两天下来,大家累得除了喘气之外,什么都不会想了。在这次修堤工作中,作息时间的安排也是十分紧凑的。

       早晨起床先到工地干一小时,然后开始吃早饭。吃完上工,中间有半小时休息后继续。下午情况与上午相同。晚饭之后,还上晚工。每天的纯需劳作时间,基本上就是十个钟头。在生产队那种“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的形式,在河工上一律停止了。

       路道常队长,还在队里忙夏收中的其他事情。偶然也会到工地上来一次,除送些吃的东西来,同时表示慰问。指导员陈怀荣,负责本队在河工上的全部事务,并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

       干活累点也罢了,最烦恼的事是晚上睡觉。工棚里人多地方窄,非常拥挤。天气晴朗的时候,我宁愿拿出席子,抱着床单被到河倾坎上去睡。看看满天的星斗,让自己慢慢进入梦乡。这样的觉,有时也不好睡。在天闷无风的时候,蚊子成团,你根本无法进入睡眠。

       我想起了小时候在皖南乡村的办法,拔了一些青草艾杆,在上风头点起烟来驱逐蚊虫。白天要劳作,夜里睡不好,这是在河工上最辛苦的事。人虽然辛苦疲劳,但当时大家的斗志并未减退。

二、游泳遇险时

       在夜晚不加班的时候,我们还会往头罾大闸那儿走一走,散散步。每当看到头罾闸下河水奔泻的场景,我心中都充满了莫可名状的激动。我在这儿写了一首诗,后来又为它谱了一首曲,变成了一首歌。

       后来,我为这首歌起名为《军垦战士忠于毛主席》。

       投稿之后,这首歌被改名为《兵团战士忠于毛主席》,刊登在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七、八团筹备小组1969年11月12日第三期的《黄海前哨》上。当时,我用的笔名是:“黄海军”,意思是“黄海前哨的军垦战士”。过年之后到场部的时候,我路过大有中学,听到里面学校的老师,正在教唱这首歌曲。

       当时,我们从事的一切生产劳动,都是在“备战备荒”的口号下进行的。原计划一个月完成的中山河堤修护加高的工程,在二十六天的时候,完成了任务。工程的验收通过了,我们也好回去了。

       除了派几个人对坡面、堤埂简单地再修修补补之外,这天吃过中饭就没事了。有人提议,到中山河里去游泳。这时的中山河水面宽度,约有一百三四十米。我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水性,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我只穿了条田径裤,与大家一起跃入水中。我花了有二十几分钟的时间,游到了对面岸上。

       与我一起游的,大概有二十几个人。大家上了岸,又玩了一会,就准备回去了。尽管是夏天,河水还是很凉很凉的。有人不想再下水,打算绕道头罾闸走回去。这一往一来,就要走七八里路。

       大约有一半的人,同意走回去。另有一半的人,愿意游回去。人各有志,大家只能各按意愿行事了。我是愿意游回去的,我就进入了水中。水很凉,游了快有一半的路程,我的小腿肚突然抽筋了。

       我又腾出一只手,去按摩小腿肚。河中心的水流很急,原来是开闸放水了。我的身体,不由得随着水流向下游飘去。我不正常的游姿,被游在我后面的苏州老知青缪文辉发现了。他赶紧快划了几臂,来到了我身后,并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他:“腿抽筋了!”

       他一面要我:“别慌!”他一面用一只手掌划水。用另一只手掌,轻轻推着我的背,要我继续往前游。在他这样的帮助下,我总算顺利地游回了岸边。再定睛一看,我们俩离头罾闸还不到一里的路程。如果不是缪文辉的发现和帮助,我很可能会卷入闸中,被冲向大海。

       事后想起,我还是有阵阵后怕的!河工回来不久,缪文辉被调往民生八队。再见面时,大家也只是相视一笑,没有再提起我在中山河里腿抽筋的事。但在我的心中,还是一直感激他的。在庆祝1963年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的时候,我听说缪文辉因病去世了。我永远也没有机会,亲口向他说一声“谢谢”了。

       我们施工的堤旁,住着的这户老乡。对我们搭工棚的竹子很有兴趣,想问我们要。当时没有多余的,就没有给。现在任务完成了,要回家了。将工棚拆下之后,我送了两根给他,他表示千恩万谢。其实,这是不需要感谢的,在二十多天时间里,我们对他的麻烦也是多多。

        中山河修堤回来后不久,兵团组建的工作已经在队里开展起来。我们已经知道:现在的黄海农场,将会拆成两个团。我们这的大有、东直和民生这三个分场,将变成第七团。而新荡和潮河这两个分场,将变成第八团。这两个团,均隶属于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13:39 , Processed in 0.0320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