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8-11 09:36 编辑
稿件来源:快乐老年报 记者李仲文
B:个体价值再放大
退休后,需要重塑的并不只有身体,生活目标的缺失,也是退休人员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在很多研究者看来,老年人应把毕生发展观贯穿于退休生活,其核心在于以积极的情绪、心态对抗生理的老化。
不做“三等公民”
虽然退休了,但绝不做“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这是山东青岛李沧区马斗亮的退休宣言。
在山东青岛李沧区的M6创意园,69岁的马斗亮格外显眼,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面都是小青年,就我一个疯狂的老头”。前不久,马斗亮带领一批年轻人,研制出了一种特殊的隐形条码,作为商品包装上的身份标签,只能通过特定设备扫码辨别真假。这种隐形码不像目前流行的二维码那样便于篡改和复制,制作成本也不高,能有效规避一些无良厂家和商家制假售假。目前,他们的产品已在多个省份推广,并申请了专利。
退休前,马斗亮曾在北京中关村从事产品设计工作。2009年退休后,他回到家时一直不想放下自己的技术优势。“我给别人打了半辈子工,为什么不能自己干一番事业呢?”于是,他拉着几位老朋友便开始自筹资金创业,项目针对产品溯源与打假。谈及退休这几年的规划,马斗亮说,其实规划的过程就是重塑自我价值的过程。“好多退休者跟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余热。”
不妨实现曾经梦想
为了让退休生活不变得无所事事,浙江杭州湖滨街62岁的章静拾起了年少时的梦想。
章静退休后也曾混沌过,“完全不知道时间怎么打发”。有一天,她在收拾旧物时,在抽屉翻出一截蜡笔。记忆的大门一下被撞开,“原来我还喜欢过画画啊!”她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章静说,她高考时曾与绘画专业失之交臂,从此再没接触过画笔。
此番再度萌生画画的念头后,章静随即去了老年大学报名。学了两学期后,她带着画板走进公园、广场开始自己的创作,如果有路人驻足,她还常常邀请对方坐下聊聊天,然后给对方画一幅画相送。去年,她去贵州旅游,在旅游大巴上,她突发奇想,转道去了当地一个贫困山村,为那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画了10幅画,一个小女孩还留了她的地址,彼此至今保持通信。
为了完成曾经的梦想,山东滕州83岁的任世淦也没清闲过。1997年,从山东滕州官桥中学校长岗位退休后,从教45年的任世淦谢绝了返聘,希望完成长久以来的心愿——调查日军侵华罪证。此后多年,他骑一辆自行车,带着笔记本、照相机和地图,寻访了5000余名亲历战争的老人,记录下百余万字。如今,那些见证者很多已经离世,任世淦庆幸自己没有慢一步。
重新寻找存在感
事实上,退休后的身体状况与精神面貌也总是息息相关。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胡蕾说:“退休老人最危险的心理问题是抑郁。”并且,如果退休后得病,患抑郁的几率差不多会高出8倍,比如普通人患病率为5.8%,中风人群要达到47%。
在天津社科院老年问题研究专家郝麦收看来,退休准备不足,甚至患上心理疾病的人大多跟看小自己的存在价值有关系,而心理重建则需要“把自身存在的价值放大”。
退休后如何重塑健康心理?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李晓童建议,不妨挖掘自身的价值金矿:1.每三天一定要见一次朋友,不让自己孤独;2.将自己每天最开心的事情记下来;3.主动给子女打电话,让自己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存在感;4.从最容易进入的圈子入手,比如一起买菜的圈子;5.去社区咨询做志愿者和义工;6.如有机会,就去上老年大学;7.主动去修复当年关系破裂的亲朋、同事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