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10|回复: 0

黄海岁月(连载3) 登陆陈家港(3)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7-27 1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7-27 10:53 编辑

稿件来源:苏州知青 作者:万汝藩


      王运祥《和陶镐》:“少年无暇未忘怀,谈故论今有时间;一朝登船黄海去,从此难得聚拢来;以往拼搏奔东西,友情思绪总相牵;今日聚首已花甲,笑对人生享清闲。”

      万汝藩《原韵和陶镐场友》:“舟向黄海波程间,小桥夜月论无间。乍聚乍散当年事,同谊同理今日还。世事难料弄小民,舆情体察做好官。最是人生怅难忘,兄弟携手无篱藩。”

      万汝藩《古风·答王运祥君》:“未能一舟行,已列名单中。信属人生缘,岂谓命运空。离别四十载,南柯几许梦。少年存挚谊,花甲欣重逢。经历虽差异,时序恰相同。荣辱等闲看,窘困犹从容。富贵无追求,忧患立志雄。勇立潮头者,应有大心胸。”

      至于另一个拒绝下乡的周传良,听说岁数比我们要大些,但一直没有找到。我们无法听到他不肯下乡的理由,也不能就此作出自己的主观臆断。他家原来住在牛车弄里,后来已经搬走了。唯有祝愿他的生活、生存经历,能够好一些,顺一些。


      五、探望芳姐姐


      三月三十一日,是星期一。我和二弟一起到民生八队,去探望芳姐姐。如果按直线距离算,只有八里路,中间隔了个民生六队。但在三队与六队之间,六队与八队之间,都有一条排灌河,上面没有桥。

      我俩只能向西走到三队与二队之间,有一条路向北。经过民生五队和七队,折向东走,就可以到民生八队了。这样一来,我们需要多走将近八里路。

      我俩到达民生八队的时候,大约是上午十点钟。见到我俩的到来,芳姐姐十分开心,芳姐姐比我大两岁。她告诉我们: 凤姐姐这次也到黄海农场来了,被分配在新荡二队。前两天,她刚刚来过。

      凤姐姐,名叫吴金凤,她比我大一岁。她的妈妈与芳姐姐的妈妈,是嫡亲姊妹。芳姐姐的妈妈,我们喊“舅母”;凤姐姐的妈妈,我们喊“二姨娘”。

      在五十年代前中期的时候,我们都住在传芳巷二号的“苏州市东义小学校”里。小时候,我们都是在一起的玩伴。以后各为生计,有很多年没见面了。想不到十五、六年后,我们又在黄海农场聚齐了。真是:“白云苍狗,世事难料”啊!

      芳姐姐,是舅舅家里最小的女儿。记得在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是非常“卡强”的。这次看到她,我心目中的印象完全变了。她变得轻声慢语、做事小心翼翼,完全改变了我小时候的记忆。

      或许,这就是下乡的岁月,改变了她的脾气吧。从她告诉我的情况里知道:民生八队还没有新知青到来。怪不得队里冷冷清清,寥寥几栋房屋,比民生三队的规模小多了。

      听说她队里北面的土地还荒芜着,没有耕种,大家也不肯去。因为当年暴动犯人的遗骨,还裸露在地里呢!我俩在芳姐姐处吃了顿午饭,并把舅舅、舅母关照她的话转告后,就告辞了。

      在八队,我还认识了与芳姐姐住在一个宿舍的谢彩蓉,她是我们队谢菊菊的妹妹。还有苏州老知青郁际文、吴隽等人。他们都是1963年到洪泽湖农场的苏州知识青年,到农场已经有六年了。

      一连三天,都是放假,大家都在走亲访友。看样子,像我们与芳姐姐、凤姐姐这样的情况,还多着呢!在离开民生八队的时候,我打算:抽空还要去看看凤姐姐。

      等到下个星期休息的日子,我真有了去看望凤姐姐的时间。我步行十六里,来到了新荡二队。也是在一座大仓库的宿舍里,我见到了凤姐姐。与小时的印象相比,我已经比她高出了一个头还多。

      而且,她在显得那么娇小的同时,身体还是那么瘦弱。离别那么多年了,我们谈得很开心。儿时的一幕幕往事,也成为我们谈话的内容。因为现在都是相同的命运,我们感到更谈得来了些。

      凤姐姐是在苏州阊门街道下乡的知青,与她住在一起的,就是同时下乡一个街道的知青。我看到,与我队的女知青相比,她们都显得很活泼、开朗,甚至有些顽皮。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曾经又到过新荡二队一次。那一次,因为肚子饿的原因,我竟然吃了她一斤米饭、一小盆红烧肉,外加一大茶杯的蔬菜。不久以后,她也被调到兵团的三师某团去了。

      就是在我第一次探望凤姐姐的这天,苏州“上山下乡办公室”组织的慰问团,也来到了我们黄海农场民生三队。他们给留在队里的女知青拍了一张照片,三十年以后,我还见到了这张被蒋仁安、卫虎根夫妇保存、并留了下来的照片。


      六、雨夜批判会


      三天的放假,很快就过去了。就在第三天吃过饭后的晚上,队里通知:要开批判会。那天的天气不好,天空下着沥沥小雨。批判会的会场,就放在我们住的仓库大宿舍里进行。

      我们只得把被褥卷起,堆放在一边。老工人和男女新老知青都在一边,席地而坐。除了那盏吊着的马灯之外,前面的桌子上又多了盏点亮马灯。陈指导员宣布了:“批判大会,现在开始”之后,路队长把手一挥,高喊了声:“带上来!”

      就看见有两人架住一个、被反翦双手的人,押了上来。事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历史反革命分子徐恒英、顾洪贵、钱士丰,泗洪人;现行反革命分子任松坤,淮安知青;现行反革命分子缪文辉,苏州知青;打架斗殴坏分子王道珠,南京知青。

      在一遍遍“打倒某某某”的口号叫喊声之后,有人站起身来、走上前去,对他们进行了批判和“声讨”。至于讲了些什么,因为人声噪杂,我一句也没有能够听清,他们到底犯了什么样的“罪行”。就是这样,在一个个轮流上台发言之后,前后大约有一个多小时吧,这场批判会才算结束了。

      即使在“文革”大动乱的社会上,除了1966年底到1968年初的这一段时期,这样的批判、批斗会较为常见。等到1969年的时候,在社会组织里,已经没有召开过这样的批判、批斗会了。我弄不清要开这样一种会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也不敢多说、多问些什么。

      但是,这场批判会,还是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印记和阴影。因为我就是个“反革命分子”家庭出身的人,是个需要“夹紧尾巴做人”的人。不要看我表面上一直是平和、镇定与从容的,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是长期处于紧张、脆弱和不安之中。

      就是这种状态,陪伴了我三十多年的时光。直到1985年的冬天,我父亲被苏州市平江区人民法院宣告“无罪”时止。这样的做人,养成了我坚韧、坚定、坚强的个性。能够使我在追求人生光明的道路上、在做好各种本职工作中,从不偏执与狂傲,总是以不屈不挠、顽强而执着的精神,而且永远不会放弃自己人生的理想、行为与信念。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4 00:21 , Processed in 0.0271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