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72|回复: 0

四川北路上,这个小学里的教堂竟然大有来头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3
发表于 2017-7-26 10: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7-26 10:20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龙钢2017-07-25

    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小前身是郇光小学,1916年由广东旅沪中华基督教会创办。学校里有座老教堂富吉堂(又名:岭南堂),建于1917年,曾经是专为广东籍旅沪基督徒做礼拜的教堂。当年学校举行抗日救亡活动都在此举行。何士德经常在这里向全校师生教唱抗日救亡歌曲。为此,“富吉堂”纳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今年6月被公布为虹口区文物保护点。



      今天,烈日之下,来自武警二支队的几十名战士在四川北路第一小学的富吉堂前演唱了由陈毅元帅作词、何士德作曲的《新四军军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这是今天在四川北路一小富吉堂举行的虹口区文物保护点挂牌仪式上的一幕。歌声中,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程仿若重现,参加活动的年轻战士和青少年学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四川北路一小富吉堂挂牌虹口区文物保护点。


      何士德是中国知名的革命音乐家、《新四军军歌》的作曲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年轻的何士德曾来到上海,以革命音乐唤起全国劳苦大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曾在虹口区郇光小学(现四川北路第一小学)教授音乐课,其中包括很多抗日救亡歌曲。



      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小前身是郇光小学,1916年由广东旅沪中华基督教会创办。学校里有座老教堂富吉堂(又名:岭南堂),建于1917年,曾经是专为广东籍旅沪基督徒做礼拜的教堂。当年学校举行抗日救亡活动都在此举行。何士德经常在这里向全校师生教唱抗日救亡歌曲。为此,“富吉堂”纳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今年6月被公布为虹口区文物保护点。

建于1917年的富吉堂。


      为了更好地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扬革命传统精神,虹口区文化局、虹口区教育局、虹口区文史馆等部门和武警二支队共同在此举行仪式,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缅怀革命音乐家何士德。


      仪式上,记者见到了当年曾聆听过何士德演讲的老校友郭达雄。他告诉记者,1950年,何士德曾来到阔别了13年的虹口,重返他曾经兼授过音乐课的郇光小学,在学校的富吉堂向全校师生进行演讲,讲述了当年奔赴新四军军部,参加抗日战争,为《新四军军歌》谱曲的情景。演讲时,他还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新中国作贡献。




      相关链接:


      1910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的何士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也是新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


      他解放前先后创作了《新四军军歌》、《反扫荡》、《青年之歌》、《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繁昌之战》、《当兵把仇报》、《我们本是一家人》、《战地妇女》、《挖战壕》、《父子岭上》、《渡长江》、《新四军万岁》、《反正》、《中国空军》等音乐作品。鼓舞了广大中国军民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他在抗日战争中创作的作品,把创作与战斗紧密结合,这是何士德的创作道路,也是何士德歌曲的刚强、嘹亮有力的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何士德还是位电影音乐的多产作者。早期他在东影创作了《民主东北》影片音乐,担任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故事片《桥》的音乐创作和故事片《光芒万丈》部份音乐创作。后来又为电影《春城秋年》、《林家铺子》和文献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以及短片《故宫》、《长江》、《反对细菌战》作曲。并为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配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何士德先后创作了混声四部合唱《中国女排之歌》、大合唱《长城之歌》选曲、《青松》、四部合唱歌曲《永放光芒》等作品。


      2000年12月2日,何士德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4-20 06:31 , Processed in 0.0371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