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92|回复: 0

你的“传说”我的上大 聚丰园路上的那些人和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5849

名博

发表于 2017-7-23 09: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大有五大神兽:骄傲的孔雀,肥得成精的鲤鱼,叽里咕噜的鸽子,专注劈情操的天鹅以及传说中的鸳鸯。”“找女朋友要找上大的,这样就不会遇到‘女朋友和妈妈同时落水该先救谁’的难题了。因为上大的妹子都会游泳!游不过50米毕不了业!”  “每逢辞旧迎新的时候,上海的高校就分成了几类:已经放假的文艺学校,正在考试的普通学校,还有实行三学期制的上海大学。”
  坊间这些关于上海大学的“传说”,被我们的受访者一一验证了。
  图书馆和伟长湖 /受访者供图
上海大学校园内最知名的石头 /摄影 上大校友“ASD123” 
孔雀开屏,乃上大校园一大奇观。 /受访者供图 
期末拜锦鲤是上大学生的仪式 /摄影 上大校友“榫卯间游”
上大神兽之——黑天鹅 /摄影 上大校友“海阔”
宝山校区西门通向黑暗料理一条街 /受访者供图
从湖畔望向上大宝山校区 /摄影 上大校友“海阔”
  毕业后,回到上大,那些老面孔还在,当然,和当年相比,变化也是有的。
  西门外卖凉粉的小贩,传说后来买宝马了
  故事拥有人:俞俊杰,33岁,2002年考入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上海大学不是我的第一志愿。
  我当时想进的学校是交大,是高考没考好“落”到上大的。
  我们当年高考实行的还是“梯度志愿”,强调“志愿优先”。第一和第二志愿所报考的学校在分数线上必须要拉开一定距离。如果两个志愿填的是差不多同一个“梯队”的学校,第一志愿没录取,第二志愿也别想进了。
  那年高考我考了480多分,听到分数的时候,我就知道交大可能没希望了。但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有一点郁闷。
  不过很快我的心情就调整过来了。因为我听说高中班上有几个想考交大、复旦的同学跟我一样,也都进了上大。有两个同学比我还惨,考了499分,跟交大的录取分数线就差一分。
  听到这些,我心里一阵“窃喜”:嘿嘿,原来不止我一个,大家又做同学了。
  新生报到的时候,我第一次进上大宝山校区,觉得校园很大,设施都很新,尤其是半圆弧形立面的图书馆造型很特别。那一年流行的偶像剧是《流星花园》,后来我们考进其他学校的高中同学“组团”来玩,都说我们学校像英德学院。
  我的专业是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住在西门外面的新世纪学生村。我们每个寝室住4个人,三个寝室共用一个客厅、一个卫生间和一个洗澡间。当时寝室里交流了一下,发现大家的高考分数一模一样。隔壁寝室的分数也差不多,顶多相差一两分。说不定我们一整个学院都是第一志愿没考上,最后进的上大。
  大学里可以自由选课对我来说很新奇。高数、大物有几个牛人老师被大家口口相传,课程很抢手,选都选不到。即使好不容易选上了,上课的时候我也只能坐最后一排。因为总有几个女生早早地来占座位,“霸占”着前两排的位置。
  我试过一次在前排放一本笔记本占座位,结果本子被扔掉了。女生的势力太强大,我只好继续在后排待着。
  在我的印象里,学霸都是女生。我们班上考插班生转到复旦的是女生。还有个女生比我低一届,花3年的时间修完了4年的学分,跟我同一年开始读研究生,相当于跳了一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考的失落在开学一两个月后逐渐淡去,很快大家就该干嘛干嘛了。
  当时,上大周边还比较荒凉。不过从西门、北门出去,沿路有一些网吧,常常爆满。
  西门外面、聚丰园路上的弘基广场那时还没建起来,只有四五个小摊卖些凉粉、臭豆腐。每天晚上6点到9点,这些小摊前永远排着队。我觉得在那个时间段,摊主的忙碌程度已经达到了人力的极限。所以有传说讲,这些摊贩在上大门口做个两三年生意,回去就可以买宝马了。
  学校西北面有些别墅区,当年的房价大约是两三千一平米。我心想:“这么偏的地方还有人买?!”——现在大约要5万一平米了吧?
  我那时住在普陀,因为七号线还没有开通,每个礼拜天晚上在新村路、沪太路乘一部58路去学校,路上大约1个小时。其他上海同学路上平均大约要花2小时。
  礼拜天晚上的58路简直是上大的校车,车上挤的全是学生面孔。我上车的站头因为不是终点站,经常脚都没地方放。
  我在上大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硕士。现在回想起来,上大的硬件、环境,乃至师资力量都还是可以的。我跟我老婆也是在上大认识的,她是我师妹。
  毕业以后,我们有时还会回学校看看,比如每年秋天在南门那块举办的菊花展。南门那边有树、有池塘。池塘里的鲤鱼特别大,足有五六十公分长,大概是投食的人太多了。
  这些鱼的吃相特别凶猛,扔点吃的到池子里,它们就疯了。一条鱼“踩”着另一条,争着把头探出水面;被"踩"在下面的鱼还不甘心,想要往上顶,结果反而把上面的鱼送出了水面,抢到了食。你想象一下,一大群鱼都这样,场面挺惊人的。我觉得假如把一个人扔下去,它们也能把他吃了,像食人鱼一样。
  当时我们笑他傻,现在才知道是自己傻了
  故事拥有人:邱珈,36岁,1999年考入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我们那届是第一批在上大宝山校区上课的学生。
  我记得正式报到日是9月10日。因为被指定为班干部,我是提前一天去报到的。当时学校里还有许多设施没造好,也没什么树,走在太阳底下,感觉火辣辣的。
  宿舍倒是还不错,4个人一间,有独立的卫生间。那时网络还没普及,寝室里有一台电话,一个饮水机,每个人的铺位上面是床,下面是书桌。相比有些学校新生入校时要住6个人、8个人一间的老宿舍,上大的学生宿舍在上海高校里算是比较现代化的了。
  我爸妈那天陪我去报到,把寝室里4个人的铺位都打扫了一下。——要是只打扫我一个人的,他们不大好意思。——我爸看到上铺没有围栏,担心以我的睡相,半夜里翻个身会滚下来。他特别机智,回家从冰箱里拆了两块钢丝隔板下来,往床边上一插,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学校也发现床铺不安全,趁国庆节大家放假休息,给我们统一安装了围栏。
  新生正式报到那天,市百一店特意开了两辆大卡车过来,现场售卖自行车。因为我们学校还是挺大的,如果不会骑自行车,有点没办法混。我高中同桌跟我考进了同一个学院。她本来是特别文弱的一个女生,但开学两个礼拜,火速学会了骑车。我呢,骑车技艺也迅速升级,很快学会了带人。
  大一的时候我做过一件特别戆的事情:学院叫学生干部组成巡逻队,制止校园情侣的“不文明现象”。其实90年代末的大学生胆子老小的,顶多就是自修教室里坐在一起,或者教学楼门口并排站着聊聊天。这么戆的事情我们实在做不下去,没多久巡逻队就自动解散了。
  当时学校周边挺荒凉的,几乎没什么小吃摊、小饭店。只有陈太路上有一个文具店生意很好,我还记得名字叫“宝藏”。
  学校里的教育超市还没开出来。如果想要买点东西,我们得走到大场镇上,那里有个华联超市。不过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不出校门,因为周边真没什么可逛的。
  那时学校旁边连767路公交车都没有,更别说地铁了。不过我很快发现,从学校北门出去有个别墅楼盘叫锦秋花园,他们有小区班车。所以我就经常混伐混伐,花一块钱坐他们的小区班车到汉中路地铁站,从那边再坐车回家就很方便了。
  上大其实有三个校区,除了宝山校区、延长校区,还有一个校区在嘉定,是原先上海科技大学的校址。我大学的后两年是在那边度过的。
  嘉定校区附近很好逛。步行10分钟有个公园叫汇龙潭,那时门票不要钱。旁边是嘉定孔庙、法华塔。塔下有家奥灶面馆,面特别好吃。南大街上还是很老的弹格路。我很喜欢那个校区。
  宝山校区的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在我们大二的时候陆续造好了。前两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日本留学生骑着电瓶车cosplay  (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角色)成皮卡丘,在校园里拍了一组搞笑视频,视频里的学校已经很美了。
  随着地铁七号线的开通,宝山校区附近的房价估计涨上去不少。大一的时候,我看到乾溪新村拉的横幅,房价是1200块一平米。前两年听一个同届的校友说,他们班上有外地同学毕业后在学校旁边的祁连新村花10万块买了个小房子。
  当时大家都笑他傻:“买在这么偏的地方干嘛?!”现在大家才知道,其实傻的是自己。
  "黑街"和游泳考试
  故事拥有人:於晓韵,27岁,2009年考入上海大学法学院
  我们那届高考已经开始实行“平行志愿”了。一本我填的志愿依次是上外、华政、上大和上理工。最后,我考进了上大法学院,属于正常发挥。
  上大有三“怪”。一是实行三学期制,每学期12周。其实我们的寒暑假跟其他学校是一样的,所以第二学期就被寒假腰斩成了两部分。第一学期上完,几乎不放假,“无缝衔接”到第二学期。第二学期上到一半开始放寒假,别人是考完试过年,我们是过完年考试。不晓得上海还有哪所高校像我们这样?
  第二“怪”是我们没有补考,假如考试挂科就得直接重修。上大的考试是不放水的,所以一点不好混。
  第三“怪”呢,是毕业前我们必须通过游泳考试,否则就拿不到学位证书。考试的话,只要能活着游过50米就算通过,不管是以何种姿势。我们开玩笑说,这是学校教育我们要“自强不息”——这是我们的校训。
  我们进校的时候,学校设施已经很完善了。学校里有池塘、喷泉,鲤鱼、鸳鸯、天鹅,甚至还有孔雀。畔池的鲤鱼大到不正常,每到考试前,我们就去喂鱼,美其名曰“拜锦鲤”。
  学校的教学楼以A、B、C、D等字母来命名,我最喜欢的是J楼,因为顶楼有个圆形露台,可以俯瞰到上大全景,经常有些男男女女在那里谈恋爱。
  有次我从教室的窗户往外看,看到学校旁边有个尼姑庵。我特意去看过,庵里很清静,没什么人,有两只小猫特别粘人。
  学校附近要属新世纪学生村周边的生活设施最密集。从西门出来,聚丰园路旁边挨着臭河浜有一条黑暗料理街,我们叫它“黑街”。“黑街”入口有家“胖子饼店”,卖葱油饼、羌饼、东北煎饼,各种饼。接下来是一溜卖炒饭、炒粉、烧烤的棚户小店。这些店大多没什么名字,味道也都差不多,不过生意一直很兴旺。尤其是每天从晚饭时分开始,大家买了小吃,就直接坐在河边纷纷吃起来。
  上大的外国留学生挺多的,他们也吃黑暗料理。臭河浜边埋头吃炒饭、烧烤的同学里,国籍还挺丰富。
  如果想吃得稍微好一点,我会去弘基广场,那里最有名的是一家“三村米线”。这家店卖的是遵义羊肉粉,之所以叫“三村米线”,是因为它最早开在祁连三村里。搬过来以后,还有许多大场镇的老客人特意过来吃。
  所谓遵义羊肉粉,汤底是羊肉熬的浓汤,粉用的是贵州特产的酸粉,铺上白切羊肉,再撒上蒜叶、香菜、糊辣椒和油辣椒。我喜欢点上一份羊肉粉,再配一份泡菜或酸辣笋尖。
  小广场上还有一家烧腊店,叫“王记烧腊”,性价比特别高,大约15块钱就可以点一份烧腊双拼,超级实惠。我有个实习生是同校的师弟,他常去打包一份双拼,带来当第二天的午饭。
  毕业以后,我偶尔还会回去看看,在羊肉粉和烧腊里挑一家吃吃。那家羊肉粉店神奇的地方在于,从我第一次去吃到现在,店里从老板到店员,从来没有换过,永远是那几张老面孔。
  当然,改变也是有的。比如我发现,星巴克和一点点竟然也开到校门口了。当年我念书的时候,学校旁边只有“都可”奶茶,8块钱一杯,买的时候我还要犹豫一下。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消费能力可比我们那时高多了。

来源:解放网 作者:韩小妮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7 07:24 , Processed in 0.0306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