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3|回复: 0

调查:吃不好睡不够 超六成白领称自己“过劳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411

名博

发表于 2017-6-26 1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从早忙到晚,累得够呛,本以为会变瘦,结果体重反而一路飙升。”这是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白领王晶的吐槽,不过,这是许多白领职场生活的一个缩影。日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智外企服务分公司发布了一组白领健康数据。在随机调查的数千名白领中,超过六成的白领认为自己“过劳肥”。对此健康专家表示,“过劳”确实会“肥”,主要原因是睡眠不足、运动量少、饮食不规律以及压力过大。
    调查:半数白领认为“老”3岁
    此次调查通过微信随机的形式,对数千名白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62.27%的白领认为自己存在“过劳肥”现象,认为自己胖了10斤以上的白领占27.36%。
    另外,有69.81%的白领认为自己存在“过劳衰”现象,其中认为自己“老了”3岁以上的白领占50.94%。
    尽管上述数据仅仅为白领们的个人感知,但白领群体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现象已经成了不能回避的事实。 根据中智北京联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院分会2016年发布的《北京白领健康调研白皮书》显示,颈椎病、超重/肥胖、龋齿、慢性咽炎、痔疮、腰椎病、腰肌劳损、胃炎、高血脂、妇科疾病已经成为北京白领群体的十大常见病。
    在调查中,有超过八成的白领支持将“过劳衰”列入工伤,同时也有65.09%的白领支持将“过劳肥”列入工伤。而在后期对于42家企业HR的补充访问中,支持将“过劳衰”和“过劳肥”列入工伤的HR比例分别是78.57%与52.38%。
    专家:四大原因造成“过劳肥”
    认为自己“过劳肥”有没有科学依据?对此,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表示,“过劳肥”即过分的劳累产生的肥胖状态,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个重要成因是睡眠减少了。“不是不想睡,是没时间睡。”陈伟说,白领工作节奏快了以后,大家只有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而研究指出,睡眠缺乏影响体内的一种激素“瘦素”的分泌,它是维持体重的重要元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发现,又叫消脂素,其主要作用就是遏制食欲,使人产生饱腹感。而瘦素分泌减少,饥饿激素会增加,身体便会渴望更多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从而进入恶性循环;第二个原因是运动少,每周运动时间如果低于150分钟,肥胖的几率会明显增加;第三个原因是吃饭没规律,饥饿时间太长,吃饭的时候就很容易超标。
    第四个原因是精神压力过大,压力升高易致肾上腺皮质醇指数居高不下,从而增加人的食欲,提高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尤其是女性,在高压下最爱吃甜品、奶油类食品和咸味小吃。“这也是跟大脑有关系,人在吃高脂肪的东西时,会给大脑带来一个欣快感,叫作内啡呔释放。所以我们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
    措施:作为职业疾病进行干预
    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如今企业在员工健康福利上的投入还以“事后干预型”福利为主,提到员工健康管理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老三样”——体检、医疗社保/商保以及带薪病假。但这个常规思路已经不再符合企业员工健康的实际需求了。在采访中,不少白领认为企业应该提供“事前预防型”的健康管理服务,比如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身心健康咨询、增设办公健身设施、提供健身倡导等。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早已将“过劳肥”作为一种职业疾病进行干预。比如,在日本,法律规定每年体检测腰围时,男性不能超过85厘米,女性不能超过90厘米,一旦超出范围必须自行减肥,如果员工减肥不力,企业还可能因此受到处罚。
    在美国,有些州通过采取强制措施来预防肥胖的问题,例如减少写字楼周边自动售卖机里软饮料的数量,向垃圾食品制造企业收税等。
    不过,近年来北京也有不少的企业和机关单位,开始在办公地增加健身设施;北京新发地还有专人负责测量员工体重,督促员工减肥。据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2016年新发地市场员工中保持标准体重的人数575人,占测量总数的74.2%,比2015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全年员工累计减肥1144斤,比2015年多减255斤。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陈琳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4 23:35 , Processed in 0.253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