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7|回复: 0

书道的情怀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6-22 10: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稿件来源:朝花周刊



      文/杨扬

  书法技艺与道的结合,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先秦诸子在论述“道”与“技”的关系时,认为“道”的生命进乎“技”,而“技”的表现启示着“道”。“道”与“技”的精妙结合,在于“天地同和”“天地同节”。艺术家只有通过“技”的组织秩序,才能够达到“道”的精妙境界。

  书法的书写技艺与艺术的审美变幻,历来延续着“温故而知新”的变革之途。草情篆意隶体,起始于象形,变幻于笔墨。象形是物之所象。书法家通过书写符号来寄托情思,其胸中所膜拜的物象是字,不管这字是原始符号,还是释义的象形,乃至抽象的字体,笔墨留痕,不是无意义的自由滑行,而是延续着先祖的印迹,传承着生命的密码。换言之,书法的书写是中华文化历史记忆的形式呈现,有着自己的传承系统。与此同时,生生不息的艺术长河,代不乏人,笔墨游动中,传递着各个不同时代书法家的情致与胸臆。“所以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罗丹所说的这根贯通宇宙、遍及于万物的线,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书法里、在殷墟甲骨文、在商周钟鼎文、在汉隶八分、在晋唐的真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宗白华语)

  桂国强于书道研习有年,深有体会,曾三度举办个展的他,曾经将自己的书法艺术归类于“边缘书法”,意在与主流书法的正统相对,努力探索书法与绘画艺术、民间艺术、哲学思辨以及生活趣味之关系。

  数十年过去了,此次他于《墨·可能》书法作品展上的80幅书法作品,以形韵、墨韵和心韵三大部分呈现。形韵部分凸显他在书法艺术形式技巧方面的思考。他认同书画同源,但不是简单地附和历代书家倡导的同源说,而是受西方现代绘画理论的影响,将现代审美观念融入书法艺术的探索之中。如篆书作品《诗意》《文明》《心画》等,有着鲜明的主体印痕。它们与其说是书法,还不如说是书画,作者的主观意图跃然纸上。形韵已不是简单的形体变幻,而是与现代观念互文参照,折射出不同于传统形变的现代书法轨迹。墨韵部分,沿袭着书画观念的探索思路,在传统书法的笔墨问题上,桂国强有自己的一点尝试。他与一些年轻的先锋实验性更强的书法家不同,他的思想意识中,中国人文传统的积习还是挥之不去,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书卷气”“一笔画”等因素,在他的墨韵里得以继承。这种保留,与他早年书法作品《母与子》里所呈现的画的形式意味压倒书法意味的主观性极强的激进实验不同。年近六十的他,似乎更看重中国元素中的某种积淀物,换言之,墨色的变幻与对比,是比外在形式变化更丰富的一种运笔的力度掌控及内在的生命节奏。像篆书作品 《天涯》和行书作品《傲骨》,墨色浓淡的对比,透露出书法家的某种心境与人生态度。

  心韵部分是作者借书法来直抒胸臆,书法与字的意义链接,诸多寓言故事借书写的形式意味渗透出来。书法不是一纸空文,或抽象的线条,而是保存和传承文化的文字。如果说前面的两部分偏重于书法的形式意味,那么,在心韵部分,作者看重的是文字内容,是内容为先,质胜于文。

  这80幅书法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位书法艺术家不满足于既有的书法艺术陈规,希望有一点新的变化、新的尝试,但这种变化不是脱离中国书法本源的怪诞夸张,而是温情留痕,循序渐进。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9 12:59 , Processed in 0.0303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