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98|回复: 0

上海农民见怪不怪的七根柱子,下方原来藏着一个清代遗址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6-8 10: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6-8 10:38 编辑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徐茜 2017-06-07


      在上海金山朱泾镇发现的一座清代古船坊遗址,已被确认为江南地区一处罕见的古代船舫遗址,同时也是上海首个经正式发掘、与水下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半淹没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今天,在金山朱泾镇待泾村,现场工作人员正在为那里的"七根柱子"竖立"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据悉,这是一座清代古船坊遗址,也是上海市首个经正式发掘、与水下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半淹没遗址。


      发掘过程中七根柱子变八根柱子



      驱车沿着亭枫公路一路向东,拐上一条名叫蒋泾村中心路的村路,这里的乡村道路相比上一次到访时已经拓宽,往南过一座小桥,桥左侧有一个小村庄,村户的门牌上写着“待泾村蒋泾”。我们的目的地朱氏船舫遗址就挨着小河浜,石柱呈长方体状,表面并不光滑。


      刚到船舫遗址不久,住在附近的朱阿公就纠正了记者“7根柱子”的称呼,他告诉我们:“上次发现的时候是7根柱子,后来4月份的时候考古专家们在河道里发现了第八根柱子。”待泾村村委会主任姚民军也表示,上世纪七十年代疏浚河道时,可能是在石柱附近挖得太深了,后来有一根石柱就倒掉了。考古发掘工作,不仅让我们看见了传说中的第八根柱子,还整修了船舫遗址,在船舫上架梁盖棚,使河道变得更为清澈。



      据了解,2016年2月下旬,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在金山区博物馆工作人员陪同下多次前来进行实地勘查,初步确定遗址为一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清代水下文化遗产。同年3月,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据金山区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王斌介绍,“待泾村船舫保存很完整,工艺很考究,发掘过程中,我们开始看到除了石柱外,起着支撑作用的地钉、西北的台阶都保存得非常完整,非常不容易。船舫遗址所在的这个小河叫蔡家溇,船舫就是挨着小河浜建造的,朱家人那时候就可以把船停在这里。”



      除此之外,考古专家们还在待泾村古船舫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牛鼻孔”,据说这是古时候用来拴船的。


      古船坊被确认为上海首个经正式发掘半淹没遗址



      现场看到的古船舫,是东西三间,进深一间的格局。据了解,船舫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一种建筑类型,通常的建筑形式为石柱上架梁盖棚,船只停靠在船舫里,船家就可以乘凉看船,避免遭受风吹雨打,极具有江南水乡文化气息。专家说,这个船舫的作用是朱家的停船码头,类似当今的私家车库。


      每次的考古,都会伴随着一些文物的出土。那么这次待泾村的古船舫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呢?据现场的专家表示,自2016年3月11日开始,百余件文物逐一出土,包括一只小小的鎏金铜汤勺,一块尚未来得及刻字的印章以及部分带数字、花纹的陶瓷、瓦片,专家表示很珍贵,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物件上印有“姑苏阊门内天库前”和“中国结”等标识。


      自家屋前的古船舫立起了碑文,使当地一些原住民感到新奇又兴奋,大家纷纷议论了起来。从他们和专家的描述中,我们获知:蔡家楼在清代时曾有朱姓先辈考中进士,具名无考,后官至二品,在本地有一定影响;河名“船王浜”,宽15-20米,遗址附近曾有跨河木桥2座,1958年后因堆坝致河道被拦截;遗址立柱顶部原系砖瓦木棚。


      经国内多位知名文物考古专家现场论证,已经确认其为江南地区一处罕见的古代船舫遗址,同时也是上海首个经正式发掘、与水下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半淹没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金山区博物馆与朱泾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士表示,今后会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让更多市民一睹这民间的“遗珠”。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08:15 , Processed in 0.0360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