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生在和居民聊天
“杨书记他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杨书记啊,他只有上班的时间,从没有下班的时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杨书记”……在居民、同事口中声声赞扬的杨书记,就是仙霞街道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上海市劳动模范、长宁区人大代表杨家生。
杨家生带领居委工作人员及物业清扫员、保安,对小区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
一位爱“管事情”的社区书记
来到仙霞街道之前,杨家生在上海塑料厂担任厂工会主席。2001年,由于上海塑料厂属于化工企业,地处内环内中山公园附近的塑料厂需要搬迁。搬迁之后,考虑到各种因素,单位安排了包括杨家生在内的十几个干部,继续留在原办公室负责协保退休人员的工作。
“说实话,这份工作很逍遥,等于是在等退休了。”但是,杨家生不想就这样“混日子”,他深知自己就是喜欢“管事情”。于是,当时40岁出头的杨家生毅然选择“跳槽”,从一个国有企业副厂级领导来到了最基层的居民区,在社区这个舞台继续发挥自己。
“由于之前担任工会主席,其中工作之一就是调解员工的矛盾。和社区工作异曲同工,但也不能一概而括,要懂得换位思考,做好居民的工作。”杨家生坦言,这一次意料之外的跳槽,却让他真正喜欢上了社区的工作。
自2001年来到仙霞街道以来,杨家生共担任过两个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他始终坚持着“居民的需求就是工作的追求”,通过“三自治”为抓手(即:以楼组党建实现楼组自治,以培育党员自愿者工作室实现团队自治,以党建联席会为平台实现社区共治),服务民生、做好实事,着力解决居民各种“急、难、愁”问题,并为社区整体持续向上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16年来,仙逸社区在他的带领下始终在仙霞街道各项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并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小区、上海市和谐示范居委会、上海市老年人教育示范点、上海市老干部工作示范点、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长宁区党建工作金奖等荣誉称号。杨家生本人也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好”优秀共产党员、长宁区先进共产党员、长宁区服务型党组织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杨家生带领小区党员志愿者在小区开展治安巡逻
保障居民安全是第一步
以前,仙逸社区在整个仙霞街道有一个特别的“小名气”——犯案率高。社区民警陈浩告诉记者,仙逸社区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小区,共有居民3400户,其中存在1000多户出租户,实有人口1万。而且小区四通八达,共有12个进出口通道,属于一个租户多、人群鱼龙混杂的开放式小区,对治安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仙逸社区过往犯罪率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足够的监控设备,民警很难捕捉嫌疑对象的蛛丝马迹。如今,仙逸社区已经在杨家生的组织下,进行了两次监控设备的改造,有效地抑制了犯罪率的发生。
“第一次监控改造时,由于小区维修资金不足,杨书记亲力亲为,动足了脑筋,号召居民自筹资金。去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监控设备改造,最终,我们装了48个监控探头,达到了小区监控全覆盖、无死角。”陈浩称赞道。除此之外,杨家生还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机制,每周开会前,杨家生都会先介绍仙逸社区及周边社区的治安情况,随后在听了社区民警汇报之后,布置居委干部和民警配合,有的放矢地去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居民安全防范的意识。“杨书记真是下了决心,对人防、物防和技防都投入大量精力。我们通过和杨书记一系列的合作,发现这个书记真是真干、实干、能干”。
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期间,杨家生在小区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质量
把社区当作家来经营
“社区工作无小事”,怀揣着一腔服务居民的热忱,杨家生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他始终抱着“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暧百家心”这一工作思路,深入到居民身边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2年,仙逸小区开展了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其中居民反响最强烈的就是改善自来水水质,针对这一问题,杨家生联合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和社区单位共同联手,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呼声,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并组织相关人员实地考察、学习兄弟居民区改善水质的成功经验,在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居民们盼望已久的改善水质的愿望得以实现。
仙逸小区老年协会会长徐秀仙说,以前每到夏天,居民端着有红虫、锈浊的水来居委会、物业反映的现象全消失了,“现在的自来水不但干净,而且水压也大,六层居民再也不用担心热水器启动不了了”。
此外,针对居民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在启用智能化道闸系统的同时,杨家生发动居委干部、党员、居民参与自治管理,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通过一年的综合整治,居民们看到小区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一个个新造的门头、漂亮的路灯、平整的道路、整洁的绿化、智能化道闸系统以及新更换的防盗门,都说小区变美了。
杨家生带领工作小组指导电梯加装
老小区加装新电梯
五洲大厦南接仙逸社区,也属仙逸社区居委会管理。3号楼的18户居民,老年人占到一半以上,特别是居住在5、6楼的患病老人上下楼很困难。2014年6月,一条老小区加装电梯的新闻传到居民耳中,激起了老人们心中的涟漪。
次日,杨家生才刚上班,就有好几个居民来找他。“当时我听了一头雾水,上海的老小区怎么能加装电梯?”杨家生了解,电梯属于特种设备,给老公房加装电梯,这需要牵扯众多方面。在看了新闻和听取了居民需求后,杨家生随即拍板,“走,我们去人家小区取经”。
于是,在杨家生的组织下,由3号楼501室居民倪毓波和602室居民丁秀芝牵头,与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一起组成了加装电梯工作小组。然而,那个已经成功安装电梯的小区负责人却好心劝说:“不要装了,太难了、太烦了……”
这个“难”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就是居民的同意率。按照相关规定,一个居住楼需要90%的同意率以上,政府部门才能立项。倪毓波告诉记者,经过一番统计和协商,恰恰缺了一户二楼的居民支持。
在这个情况下,杨家生亲自上门拜访,从居民自身的角度进行劝说,“你现在50多岁,马上就要做外婆了。以后抱着小外孙,可能手上还拿着婴儿车,万一一个不小心,多危险。”一番劝说后,终于说服了她。
虽然,楼内居民的征询同意率和全体业主的意见征询通过率都符合要求,但在倪毓波看来,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光买图纸就来来回回跑了6次,”倪毓波说。
造成反复奔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熟悉”,“别说我们老百姓是这辈子头一次,就连有些政府部门也是第一回办。”倪毓波说,在去电力公司申请专有电线时,电力公司的人听了直呼不可以,没有相关程序。最后,还是杨家生出面,请了共建单位,共同解决了此事。
22个月后,在经过征询、协商、走访、申请、审批等一系列流程后,这部电梯终于可以“落户”了。作为工作小组里的“润滑剂”,杨家生也直言:“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他坦言,申请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和琐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让这事泡汤。
2016年6月,3号楼加装电梯获得成功并正式投入运行。该楼居民从内心感叹:加装电梯如果没有杨书记的重视和支持,那是件很难的事。
16年来,杨家生在社区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热情和才干,通过这个舞台他也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他说:“我不后悔曾经的选择,社区给了我展示才华的空间,社区给了我发挥优势的舞台,社区工作有苦有乐,在社区的岗位上,我付出了努力,收获了信心和希望,最大的欣慰是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肯定,得到了居民的信任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做好居民的‘小巷总理’”。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群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