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68|回复: 0

讲述东京审判 未述说的故事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7-6-4 09: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6-4 09:14 编辑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施晨露

梅小侃为读者签售。

美国记者昔日采访见证获得详实资料 梅汝璈之女30年翻译中文版终于面世


       昨天下午,作为《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中文版译者,梅小侃和先生余燕明亮相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当主持人介绍梅小侃是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的女儿时,台下掌声响起。


  30年前就想翻译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梅小侃是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公法方向的国际法学博士。“学法律是不是受父亲的影响?”梅小侃点点头:“多少有一点。”


  1950年梅小侃出生时,父亲梅汝璈已年逾四十,2年后,弟弟梅小璈出生,姐弟俩的童年对父亲所从事工作并不清楚。直到父亲1973年去世,讣告中提到他当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才为姐弟俩打开了认识父亲的另一扇门。


  1987年,在美国留学的梅小侃收到一位美国友人送的书,那是美国记者阿诺德·C·布拉克曼花费30多年时间写作的《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仅仅是粗粗看一遍,就立刻让我觉得,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当时就产生了翻译这本书的念头。”


  审判贯穿作者一生


  然而,《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中文版真正面世,已是30年后。“首先是知识储备不足,其次是时间储备不够”,梅小侃说,翻译这本书并不容易,单单要把书中用英文拼写的大量日本人的名字转成中文,就要耗费大量工夫。


  作者布拉克曼23岁被合众国际社派往东京报道东京审判,庭审震撼了这个年轻人,他不仅尽可能多地出席庭审,还开始收集包括隔日印发的前一日庭审记录在内的各种文献。后来,布拉克曼到东南亚等地任职,各种新任务纷至沓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为东京审判写书的想法。上世纪50年代回到美国后,布拉克曼遍访档案馆、图书馆、高校等公私收藏机构,查阅了大量文献。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感慨,当今世界,在东京审判这一领域,大概没有哪个人的阅读量超得过布拉克曼。1983年布拉克曼去世时年仅60岁,甚至没看到自己的巨著付梓。“东京审判是名副其实贯穿他一生的工作。”程兆奇说。


  具学术和普及价值


  从学术角度而言,《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日文版译者、东京审判研究专家日暮吉延对该书有过四点评价:其一,该书的“根本目的”是将东京审判从“遗忘的深渊”中打捞出来;其二,“实证”为该书显著特色,除了庭审记录与证据文献,还参考澳大利亚与美国相关文献,描述庭审内外活动之细致,不仅在美国,在日本也是前所未有;其三,对当事人做了相当多访谈,如荷兰法官伯纳德·维克托·A.勒林在书稿写毕时都已离世,作者抢救下的这些访谈,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其四,对审判持基本肯定的立场。在程兆奇看来,除了以上学术上的重要价值,此书还是一本特别好读的“读物”,它并非学术著作,与一般的通俗作品也不同,在厚重深入、满足读者期待方面,布拉克曼把作为记者的写作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6 02:54 , Processed in 0.0290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