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35|回复: 0

揭秘马云创业史:背后神秘的隐形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369

名博

发表于 2014-10-1 16: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秘马云创业史:背后神秘的隐形人
—22年,马云创业史

马云被忽略的第一次创业

  1992年是中国商业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年初邓小平的南巡重新激发了中国人对改革开放抱有的希望。为数不少的人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开始创业。后来,泰康人寿的创始人陈东升专门创造了一个词“92派”,用以描述1992年后创业的企业家。
  除了陈东升,当时在复旦大学做老师的郭广昌和他的几个同学在那一年注册了公司;河南省外经贸厅的公务员胡葆森辞职创办了一家叫“建业”的公司;冯仑和潘石屹、王功权等六君子在第二年创立了万通;俞敏洪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英语培训老师了,不过他在1993年才创办了新东方。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后来也成为了马云的朋友。
  不过,那一年中国最著名的商人是牟其中。他在1992年的8月用几个火车皮的罐头从俄罗斯换回来四架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一下子成为轰动全国的人物。媒体的眼光全都被他吸引了。
  天下尚无人识得一个名叫马云的大学英语老师。
  1988年,24岁的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马云的活跃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为了防止马云有别的想法,当时杭州师范学院的副校长黄书孟跟马云制订了一个“5年之约”,到了那个学校5年内不能辞职出来。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期间,马云是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讲师。与此同时,他在西湖边发起了一个“英语角”,在翻译界慢慢的有了一些名气。当时全国经济飞速发展,在杭州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也相应越来越多。所以,很多老板找他做英语翻译。但当时他只能做兼职,因为他和老校长的“5年之约”还没有到期。
  1992年,还在大学教书的马云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当时的翻译社就是个小店,所有的员工加起来5个人。马云跟同事一起筹集了3000元人民币,租了一个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译社的注册资本是3000元。创业之初并不顺利,第一个月的营业额才600不到。入不敷出的状况令翻译社的员工动摇了,但马云坚信翻译社可以做下去。
  与此同时他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后来,发现卖鲜花跟礼品可以挣钱,马云就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进货。之后他将办公室一分为二,一半拿来卖鲜花礼品,一半做翻译社。而且,马云也常常背着装满小工艺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卖。马云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材销售员。马云用这些小买卖的收入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
  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卖礼品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翻译社仅能挣五六百元,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翻译社呢?马云的同事就建议只开礼品店,将来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但马云拒绝了。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还是为了挣钱?既然是为了前者,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1995年,亏损三年后,海博翻译社开始盈利。这时5年之约已满,马云向学校提出了辞职。辞职之后,马云全职经营翻译社一段时间。他发现翻译社在实现盈利之后,逐渐走上了正轨,马云就放手让其他同事打理,不再过问翻译社的具体事宜了。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今天,海博翻译社已如当年马云所愿,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多年后,关于这段创业经历马云轻描淡写地提到:“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马云背后神秘的隐形人

  世界上很少有一个人如此富有却如此低调。走在大街上不是的熟人的没有人会认出他来。1999年他的年薪是百万美元,但他居然主动放弃,到了一个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地方。
  1999年,马云正在为阿里巴巴的发展寻找风险投资,蔡崇信代表Investor   AB公司与马云谈投资合作,最终合作没有谈成。在谈判的第4天,蔡崇信突然对马云说:“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蔡崇信当时的收入,用马云开玩笑的话说就是“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
  在蔡崇信加入的时候,阿里巴巴正在准备成立公司,蔡崇信在加入的时候就任CFO,并开始着手注册公司。他为18个创始人准备了一个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确了每个人的股权和义务,合同做的滴水不漏。蔡崇信的到来,使阿里巴巴开始真正的规范化运作。阿里巴巴的最初股权结构是他用手写出来的一个凭据,蔡崇信在小黑板上给阿里巴巴的同事们解释股权、期权和财务制度。他搭建了一个公司清晰的利益分配形式。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创业者往往不会分配股权,往往有许多创业公司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让公司全军覆没。
  在公司的运作中,有几种人是难以在团队中培养的,一种是懂资本的人才,其他是财务、法律人才。因为这几种人才不仅要懂专业,而且需要经验。
  蔡崇信毫无疑问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人之一。
  蔡崇信毫无疑问也是阿里巴巴重要人物中最少接受媒体访问的人之一。
  阿里巴巴始终将蔡崇信隔绝于媒体之外。至今为止,蔡崇信也只接受过少量英文媒体的采访。原因可能是公司认为拥有海外背景的蔡崇信,会让西方媒体感觉到更亲切。但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文媒体提出的采访要求,阿里巴巴都会礼貌地拒绝,称蔡崇信从来不接受采访。
  如果只能有一个人来代表公司,让所有媒体的聚光灯都打在他身上,让他接受所有的赞誉和毁谤,让他成为公司的象征物来接受所有针对公司的批评与指责,那么这个人只能是马云。这是创始人的宿命,也是创始人的责任,哪怕他最重要的合伙人也替代不了这个角色。因为对于公众舆论而言,公司只能用一个声音讲话,太多的声音,只会让这个公司的形象变得模糊。
  在几乎所有需要聆听阿里巴巴的声音的时候,蔡崇信都会安静地向后退一步,这正是克制。他和阿里巴巴都知道,他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

  跨国讨债,马云讨出第一桶金

  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源于一次美国之行。
  1995年,杭州要修一条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美国的一家投资公司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但在项目进行的一年时间里,该公司却迟迟没有按照合同支付投资款。杭州政府聘请马云到美国同该公司接触。那时马云被称作“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人”。
  带着政府的委托,马云担任起了前去美国翻译和协调的工作。可到了美国之后,马云却发现那是一家骗子公司,不但无意合作,甚至希望马云能跟他们一起来诈骗中国钱财。当马云表示出不愿意的姿态时,他们将马云软禁了起来。无奈之下,马云只能佯装妥协,再借着需要考察其他项目为由离开。马云后来提起这事:“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我到了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的箱子现在还在好莱坞呢。”
  在机场准备买机票回国的马云突然反悔了,他思考再三,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放弃。马云想起自己国内的一个同事提过他的女婿在西雅图和人合伙创办了一间互联网公司,他到西雅图找到那位同事的女婿Sam所在的VBN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世界。
  马云发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非常多的信息。但是,他也发现在网上搜索不到任何一条有关“中国”的信息。互联网在中国市场上还是一片空白,这让马云兴奋不已,他觉得已经找到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了。
  他决定跟VBN合作。回国当晚,马云就邀请了24位交情很深的朋友来聊互联网。但当时互联网在中国仍是陌生的词汇,24个人里面仅有1人认为可以试试。大家的不赞同并没有动摇马云做互联网的想法。一周后,他与妻子张瑛商定创办互联网公司。创业所需的10万元由他们四处筹借而来。1995年5月9日,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诞生。

  游长城受启发,
  马云找到商业模式

  马云进一步确认自己要做亚洲互联网的想法,得益于他在长城上的一个发现。阿里巴巴成立之后,他回忆说:“我们在长城上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每块砖头上都写着‘张三王五到此一游,李四到此留念’,这是中国最早的BBS。中国人很喜欢BBS,我们不懂技术的人,用起来最方便、最能接受的方式就是BBS,所以从BBS开始入手。阿里巴巴实际上最早就是一个BBS,把每个人想买想卖的东西放在上面。那时候,马云觉得做电子商务是个不错的选择。
  回杭州后,他召集18人团队在家里开会。马云跟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构想,他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马云对那次会议做了全程录像。录像中,马云激情澎湃地对着大家演讲:“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要慌。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到那17位成员有的坐着,有的站着,都在侧耳认真倾听。
  在这一次誓师大会上,马云对成员们讲了今后大家要做的事情,马云和成员们确定了创业目标后,便是筹集启动资金,团队自掏腰包募集,最终凑了50万。这是马云再次创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因为资金有限,马云租不起写字楼,只能将公司设立在湖畔花园150多平方米的住宅里,这是他在大学当老师时购买的住宅。他和同事们每天就在那个地上到处都是铺开了床铺的住房里工作。他们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一直在不停地设计网页,修改方案,讨论创意,商量未来之路。
  1999年,中国到处充斥着互联网眼球经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大肆宣传推广。因为只有造势才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才能引来投资,在别的互联网公司不断造势的时候,阿里巴巴却出奇地安静,与当时热闹的互联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对于外界这样那样的疑问,马云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在闭门造车,1999年回到杭州之后,我们商量决定,6个月之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一心一意把网站做好。”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马云和他的团队一起创立了今天的阿里巴巴。马云为公司取名“阿里巴巴”是出于他要做一个全球化网络公司的考量。在最初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他们就希望将来的一天阿里巴巴能成为全世界十大网商之一。所以它需要起一个全球化的名字,需要一个全世界都能记得住的名字。有一天马云在旧金山出差,他在街上发现“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后来刚好有个女服务员给他端来了咖啡,他问那位女士是否知道阿里巴巴,她回答说当然知道,是“open   sesame(芝麻开门)”的意思。之后,马云就随机在街上找了60多个不同国家的人问他们是否知道阿里巴巴。所有人的答复都是知道,而且都认为这个名字很奇怪、有趣。就这样,“阿里巴巴”被选定为公司名。一是因为容易记,全世界的发音都是一样的; 二是因为马云认为阿里巴巴是个善良正直的青年,他希望把财富分给别人而非自己独享。而这个跟马云创立公司的意图、给中小型企业带去财富的初衷非常相似。
  因为资金的限制,马云当时采取的营销方式就是完全靠人工一点一点到各种网站、BBS上去贴帖子宣传介绍。因为当时的网站相对来说还比较少,网民们的好奇心也很大,当一个人发现这个网站新奇的时候其他人也会跟着过来看看。就这样,阿里巴巴的流量逐渐大了起来。1999年10月,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注册会员分别突破10000人,会员总数超过20000人。
  同时,马云也发挥了他善于演讲的优势,不停地在各个地方做演讲,不断地告诉大家“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商业模式”。在这些演讲现场,马云激情无限地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做电子商务不容易,今天有这么多人在,我非常高兴。从事网络的人,尤其是这几年活下来的人,经历的事情太多……”
  这帮助马云吸引了很多媒体,包括国外媒体的注意。同时,也有很多风险投资者注意到了阿里巴巴这家杭州公司。
      来源:新闻晨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11:10 , Processed in 0.0370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