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7-3-5 10:26 编辑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蒋迪雯 海沙尔 实习生 王清彬 摄影报道
门面不算大,但这家菜场却是上海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的一个典型。
是菜场又不像菜场,这里从上午9时才开始热闹起来,而在傍晚时分顾客盈门。
在菜场里的水果摊位,会有专人帮助顾客挑选果品。
菜场里的进货单都会张贴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超市化的牌价表,对应各种蔬菜,一目了然。
开业半年来,菜场管理方不断听取顾客提出的需求和意见,菜场提供的服务种类也在不断丰富。
在其他菜场有的海鲜水产品,在这个标准化菜市场也能买到。
对几种全季蔬菜,扫电子牌价上的二维码就能追溯产地。
一家开在闹市主干道边上的菜场,菜品不仅新鲜安全,价格还不算贵;一家只有300余平方米营业面积的菜场,全季仅蔬菜品种就超过160个小类,单季也有70余类; 一家每个摊位都没有“摊主”,只有服务和导购员的菜场,消费者在离店前潇洒地“扫码”支付,便能一次性“买单”走人。
长宁区华山路1623号,半年前这里还是一家农工商超市。现在,一座2.0版的标准化菜市场,已经开门迎客。
从2005年起,上海用10年时间告别了脏乱差的小菜场,完成标准化菜市场1.0版的硬件改造。2016年,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2.0版标准化菜市场试点,又拉开了上海“菜篮子”工程的新旅程。
所谓信息化管理,既方便了消费者,又进一步夯实了食品安全。比如在这家名为美天华山的菜场里,冷柜上传统纸质或塑料的标价签,被清一色的电子屏代替,看上去“高大上”,无形中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在管理者看来,标签上提供的二维码,通过一款名为“追溯云”的移动设备APP 一扫便可追溯菜品的生产过程,这才是“看不见的”牛气。
“我们改变了以往菜场管理方只当‘房东’,不太涉足具体经营的局面。现在,我们与商户相互合作,收益和风险都共同承担。此外,结算环节统一由我们菜场管理方完成,消费者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到门口结账,既方便、又卫生,”菜场负责人陈先生介绍,既然是一起“做生意”,企业在挑选商户时就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判断标准。“安全是第一要求”。
据了解,美天华山菜场所有的蔬菜都来自企业设在崇明的蔬菜基地。有了自主的产地保障,价格就不是太大的问题了——这里每天都有相当于附近市场同类菜品七折价格的10个“黄牌菜”,清早上架,不到中午便售卖一空。
除了蔬菜,爱森、膳博士、旺园家禽、中洋生态鱼类……这些来自大公司的产品,成了菜场农副产品的主力军。管理者介绍,因为这些品牌可以做到100%食品追溯,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3月1日召开的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的专题工作会议提出,将规划合理、经营规模、统一结算、电子标签、追溯完备、基地对接、价格稳定、品牌入驻、供应链完善、管理制度等10个方面,作为本市未来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的新规范。同时,上海计划今年还将在本市各区建设30座标准化菜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