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回复: 0

百年张裕:如何炼成国货之光与时代传奇?

[复制链接]

9603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3663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熠 日期:2025-11-12

“全球酒王之王”龙谕
《双珠联璧闯上海》作者张幸福,曾任烟台市副市长(分管工业)、山东航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山东航空股份公司董事长。

文/张熠

从1892年烟台海滨的企业初创,到如今风靡全球的品牌荣光,张裕用133年的坚守与革新,书写了一部国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诗。

11月1日至3日,百年张裕在上海瑞虹新天地太阳宫举行“133年的传奇——中国葡萄酒百年艺术展”。现场,张裕不仅1∶1复刻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老专卖店,还携旗下龙谕、可雅、张裕解百纳、歌浓、长歌、长尾猫、小萄、李威罗八大明星品牌产品集体亮相。在国货复兴的浪潮中,作为中国第一家葡萄酒企业的张裕,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实践的引领者,其在时代变局中锚定方向、破局突围的发展轨迹,为民族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深刻而鲜活的启示。

实业兴邦 成为民族工业先锋

张裕的初心,始于实业兴邦的使命担当。19世纪末叶,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爱国华侨张弼士怀着“实业救国”的赤诚——葡萄酿酒既节约粮食,又能创造外汇,毅然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公司,立志“酿造中国人自己的优质葡萄酒”,自此开启了中国产业化酿造葡萄酒的序幕。“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

与许多国货品牌一样,张裕的初创之路同样布满荆棘。起初,张裕从欧洲引进的葡萄秧苗,均因水土不服,不易成活。但张裕人并未气馁,后将外国葡萄与烟台当地山葡萄进行嫁接培育,终于驯化出适配中国风土的优质品种,结束了中国没有优质葡萄酒的历史。时至今日,国内90%以上的葡萄品种都是由张裕引进并命名的。除了葡萄种植,酿造技术更是亟需攻关的难题。张裕三请酿酒师,直至酿酒世家出身的奥匈帝国驻烟台副领事官巴保毛遂自荐,带来先进酿造工艺,奠定了专业根基。葡萄酒的贮藏离不开恒温的酒窖,1894年至1905年,张裕更是历时11年,建成亚洲首座地下大酒窖,以中西合璧的建筑智慧抵御百年风雨,被外国工程师赞为“中外酒窖建筑史上的奇迹”。

1899年,张裕酿出了中国第一瓶葡萄酒。1914年,又酿出中国第一瓶白兰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参展的红玫瑰红葡萄酒、雷司令白葡萄酒、可雅白兰地、味美思一举斩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这是中国葡萄酒和白兰地首次在国际舞台上荣获大奖。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品重醴泉”,既是对张裕品质的至高赞誉,更是对国货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殷切期许。这段艰难起步的历史深刻印证:国货的诞生从来不是顺势而为的选择,而是在攻坚克难中守护民族尊严,在敢为人先中成为产业先锋,在实业兴邦中扛起时代责任。

弄潮上海 引领消费潮流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潮。从初入申城的大胆布局,到引领沪上消费潮流的创新营销,这家百年酒企以“敢闯敢试”的拼搏姿态,在上海书写了一段段国货品牌的摩登传奇。

彼时,上海云集了全世界最顶流的资本和品牌,是中外品牌的竞技场,但葡萄酒与啤酒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垄断。在洋货充斥、强敌环伺的严酷环境中,中国国货运动应时兴起。一批有识之士怀抱“实业救国”之志,决心在上海与外国品牌一较高下。1931年,张裕公司突遭大火,损失惨重,即便如此仍坚持南下,闯荡上海滩。

据新书《双珠联璧闯上海》作者张幸福介绍,张裕葡萄酒在上世纪就巧用多方法、多形式、多场景的营销策略,并利用明星效应、专家效应,在海纳百川的上海扩大品牌知名度,“用中国人的智慧在洋货堆里撕开了口子”。

当时,张裕选择投放的广告媒体除了20世纪初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和《新闻报》以外,更多选择《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中外春秋》《时代电影》《礼拜六》等杂志,精准圈粉当时的目标消费人群。除报纸广告外,还采用户外广告、电影植入、明星代言等多形式营销方式。1934年,全国最早的双层公共汽车在上海投入运行,其中的1路车(南京路外滩—兆丰花园)车身广告有“张裕·白兰地·葡萄酒”,画面中的两瓶酒分别是可雅白兰地和大宛香白葡萄酒。20世纪40年代,张裕同中国电影史上连续演出时间最长、拍摄集数最多的系列影片《王先生》剧组合作。剧中布景有张裕广告“张裕红白葡萄酒、陈年白兰地补血益气、壮筋强骨”;演员按照角色的要求,快乐地举杯分享张裕葡萄酒,使消费者在观看电影时接触到了张裕。张裕还邀请“东方嘉宝”谈瑛、“小妹妹”黎明晖、“小咪”李丽华合作,通过明星效应吸引大众关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

彼时,张裕还与烟台的兄弟公司烟台啤酒公司联动,1936年,在上海静安寺路二十号(今天的南京西路“新世界城”西端)设立驻沪联合发行所;以及联合创办“中国酿造学社”及《酿造杂志》,通过专业平台发布产品研究报告,以科学数据建立品质信任,其形式已具备现代内容营销的雏形。

在《双珠联璧闯上海》一书中,张幸福通过四个故事串联百年传奇,展现了两大民族工业品牌的奋斗历程:

一是两个城市的故事,上海和烟台。上海在《南京条约》后开埠,烟台在《天津条约》后开埠。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从被迫打开国门,到今天的主动扩大开放,标志着中西国际竞争力的颠覆性改变。

二是两个企业的故事,张裕和烟台啤酒。一个诞生于洋务运动,一个诞生于五四运动。两个企业的发展史,代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奋斗史。

三是两代企业家的故事。中国引进“企业”一词约为十九世纪末,因此张裕公司的创始人张弼士应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烟台啤酒的创始人王益斋应为第二代企业家,他们尽管创业的时间不同,但实业救国的使命感是相同的。

四是市场营销的故事。一般认为,市场营销学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熟于美国,改革开放后引入中国。而在二十世纪初的上海,两个企业就开始了市场营销学的实践,他们用行动证明,我国也是市场营销学的开创者。

“上海是中国潮品的引领地,葡萄酒也是一个‘潮品’,它是健康的,也是浪漫的、时尚的。百年张裕通过知心、入心、共心,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助推葡萄酒从‘潮品’走向‘爆品’。”张幸福说。

制定标准 成为行业引领者

国货的复兴,贵在守正创新的破局之道。面对市场迭代、消费升级与国际竞争的多重考验,张裕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品质与潮流并重的复兴之路。用张幸福的话来形容,张裕的“长寿基因”,源自老牌国货的三个“文化”,即根植于品牌的开放文化、领先文化、匠心文化。

在产品布局上,张裕构建起覆盖全场景、全人群的立体化矩阵。在此次艺术展上,张裕携旗下八大明星产品线亮相,从“全球酒王之王”到“年轻态的气泡葡萄酒”,为每一个细分群体都提供了多元选择。

今年3月,在德国举办的12国酒王盲品赛中,中国张裕旗下龙谕酒庄·龙12赤霞珠干红与法国的拉菲、美国的作品一号、澳大利亚的奔富葛兰许等声名显赫的名酒比肩而立,荣获“全球酒王之王”称号。目前,龙谕已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在英国皇家酒商BBR、德国KaDeWe百货、迪拜七星帆船等高端渠道以及全球众多的米其林、黑珍珠星级餐厅中均能购买、品尝这款佳酿。

同样全球领先的还有可雅白兰地。2019年,在全球XO盲品赛上,可雅桶藏15年白兰地以93.8分的高分拿下冠军。外国评委赞叹:“对于我们来说,今天着实是发现了一个高端白兰地的‘新世界’,那就是来自中国的可雅白兰地。”去年7月,由可雅牵头制定的白兰地新国标正式实施,不仅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还首次定义了“酒庄白兰地”的标准,首次提出“两不加”——不加糖和不加橡木提取液。可雅成为0糖白兰地的开创者。这些都在说明,张裕已经从“产品质量的领先”迈向“标准的领先”,成为行业新标准的开创者。“‘标准’之争是企业的实力之争,张裕迈出了这一步,已经从葡萄酒行业的追随者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张幸福说。

如今的张裕,已在全球布局13座酒庄,成为全球布局最广的葡萄酒企业之一。2023年、2024年,张裕两次登上全球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全球最强葡萄酒&香槟酒品牌”榜单第一位。

在国货全面崛起的今天,张裕的故事仍在继续。面对年轻消费群体带来的新需求,面对全球市场竞争的新挑战,这家百年企业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与弄潮儿的活力。无论是专为年轻消费者打造的低度微气泡酒“小萄”,以轻松易饮的特点精准切入日常社交场景;还是发掘中国白葡萄酒巨大的消费潜力,结合当下“质价比”消费趋势推出的中国首个白葡萄酒品牌“长尾猫”,以清新爽口的风味满足大众日常佐餐需求;抑或是精心打造的天然甜老藤葡萄酒“长歌”,以“天然、新鲜、低卡”的特质击中当代高净值女性品质生活追求。“先锋者”张裕总能既识别到不同圈层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又能以创新的品类和产品力精准满足这些消费需求,展现了百年品牌与时俱进的市场智慧。

133年风雨兼程,张裕的发展史是一部国货的成长史。这杯沉淀了百年时光的佳酿,用自己的故事说明:国货的复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百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时俱进的创新,以及永远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执着。

责任编辑:日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11-16 15:41 , Processed in 0.0191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