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文汇报 作者:洪维 日期:2025-10-30
■ 洪维
当秋风裹挟寒意侵袭,老年人的骨骼健康正面临着季节交替带来的隐形挑战。
跌倒致伤致死率居高不下、髋部骨折后死亡率甚至超过部分常见癌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低温环境对骨骼代谢的干扰、日照不足的营养短板、运动减少的肌力衰退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骨骼并非沉默的“支架”,它以僵硬、疼痛、易跌倒等信号发出求助,而科学的养护方式正是回应这份求助的关键。
秋风起,寒霜降,不少中老年人会明显感觉腰背僵硬如“生锈”,关节活动像缺油的齿轮,走路时腿脚总透着几分不稳。要提醒的是,这可不是心理作用作祟,而是骨骼健康发出的预警信号。
数据揭示的现实更令人揪心:全球每年约68.4万例跌倒致死事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过半。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其引发的髋部骨折年死亡率高达20%——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某些常见癌症。
近期,一项针对江苏省20余万老年人的研究更是精准指出了风险所在:从10月开始的秋冬是老年人跌倒受伤的高发期,尤其是早上8点到10点这段买菜、晨练的黄金时段,跌倒风险最高。数据显示,秋冬季骨折发生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4%,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秋冬骨骼脆弱的四大“元凶”
秋冬季成为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高危期,其背后藏着四重关键诱因。
■骨骼代谢的“低温地震”
秋冬季气温降低,人的骨骼代谢也正经历着一场悄无声息的“低温地震”,低温暴露直接影响骨骼能量正常代谢。神经肽Y在低温刺激下异常活跃,这种物质会“催促”破骨细胞加速工作,导致骨吸收远超骨形成。
同时,血管遇冷收缩会使得流向骨骼的血液减少,骨细胞获取的养分和氧气大打折扣,造成骨骼微循环堵塞。
此外,血液中的外泌体在低温环境下会传递错误信息,扰乱骨骼正常的重建节奏。这就好比一栋大楼,原本有专门的维修队(成骨细胞)和拆迁队(破骨细胞)协同工作,保持楼体常新。但寒冷天气让“拆迁队”变得异常亢奋,而“维修队”却消极怠工,骨骼这栋“生命大楼”自然就变得脆弱了。
■关节功能的“季节性退化”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减弱,关节在低温下宛如生锈的齿轮,关节滑液黏稠度增加,软骨缓冲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关节疼痛、僵硬,骨关节炎加重,活动不利,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维生素D的“秋冬缺口”
人体90%的维生素D依赖皮肤接受紫外线中的UVB合成,然而到了秋冬季,阳光变得“吝啬”,紫外线强度下降,老年人衣物厚重,无法直接暴露皮肤接触阳光,日照减少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进而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肌肉保护的“冬季流失”
秋冬季节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肌肉流失增加,也会加速肌力下降。肌肉不仅是力量之源,更是骨骼的天然减震器和智能绷带,对骨骼和关节有保护作用。肌肉的功能衰退会直接降低人的平衡能力,增加脚软跌倒的可能。
秋冬护骨妙招,筑牢健康防线
如何让骨骼安然度过秋冬?我们的建议是,可从营养补充、关节防护、科学运动三方面入手,精准施策。
首先,通过营养补给,给老年人的骨骼加足“燃料”。
老年人每天需补充1000毫克钙,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奶酪、酸奶等奶制品,不仅钙含量高,吸收率也是天然食物中最高的;豆制品如黄豆、豆干、老豆腐等;绿色蔬菜如油菜、菠菜、苋菜等也富含钙,因其同时含有草酸,建议食用前先焯水;坚果、海苔、海带等也是优质钙源。
同时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800IU(国际单位)维生素D。因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极少,可通过口服或肌肉注射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K2如同“钙的GPS导航仪”,能激活骨钙素,引导钙质精准沉积到骨骼,富含维生素K2的食物包括纳豆、奶酪、泡菜、酸菜、蛋黄、猪肝等,临床上维生素K2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3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
研究显示,补充镁不仅能减缓软骨细胞凋亡,还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利于关节软骨修复。日常可多食用菠菜、羽衣甘蓝、苋菜、杏仁、腰果、南瓜籽等富含镁的食物。
Omega-3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如前列腺素E2)和软骨降解酶,可减轻骨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来保护关节,还可以增加肌肉蛋白质合成效率,减少分解代谢,改善握力。富含omega-3的食物包括三文鱼、沙丁鱼、银鳕鱼、亚麻籽、奇亚籽、核桃等,推荐食用。
另外,适当补点姜黄素也很有必要。最新研究显示,姜黄素能够通过精准阻断炎症信号通路,在24小时内使关键炎症因子IL-6水平直降47%,效果堪比三天剂量的传统抗炎药。可通过姜黄粉、咖喱粉、生姜等摄入姜黄素,搭配黑胡椒食用能大幅提升吸收率。常言道,姜黄遇黑胡椒,好比宝刀开刃。
其次,做好关节防护,给关节穿上保暖“铠甲”。
对于膝关节不稳定、关节松弛或易受伤的人群而言,护膝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减少膝关节的晃动和受伤风险。护膝还可以分散身体对膝关节的压力,缓解膝关节的疲劳和疼痛。
关节热敷也可促进关节血液循环,减轻僵硬疼痛。可以选择“干敷”如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隔薄裤外敷,每次20分钟左右,避免低温烫伤;也可以湿敷,使用湿毛巾或者纱布呈半干状态,直接敷在膝盖上,每5分钟更换一次,避免水温过高;也可以药敷,用特定的中药或西药外敷,需注意皮肤是否耐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
此外,不妨通过科学运动,给肌骨加点“压力”。
建议老年人每周坚持150分钟到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秋冬季可在室内原地踏步、走廊里来回快走,以轻微出汗、心跳微微加速、呼吸略急促为宜。
抗阻训练对防治肌少症和骨质疏松至关重要。老年人可以选择立式俯卧撑、坐立训练、站姿提踵等安全动作起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通过“金鸡独立”“平地走钢丝”等简单动作可提升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肥胖人群可选择游泳、水中漫步等对关节相对友好的运动;过瘦老人则需避免过量有氧,重点加强抗阻训练以增加肌肉量。
这个秋冬季,不妨从一顿营养餐开始、从十分钟的室内踏步出发、从给膝盖戴上“暖心护具”做起,用科学的养护回应骨骼的每一次求助信号。愿每位老年朋友都能在寒凉季节里保持步履稳健,让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充满活力。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松科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