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作者:于跃 日期:2025-07-30
时下,一些商家嗅准女性的爱美之心,大肆宣传:“体内雌激素多少直接决定女性的衰老水平。”大豆异黄酮因其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常被称为植物雌激素,也为更多女性所青睐。
但是,植物雌激素是否真是“神药”?本文将揭开其神秘面纱,详述其独特的双向作用、不可忽视的健康效益、潜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智慧地通过饮食获取其精华。
■于跃
大豆,这颗小小的豆子蕴藏着非凡的力量。它不仅是优质蛋白的来源,更富含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大豆异黄酮。
然而很多人心存疑虑,“医生,豆制品里的植物雌激素吃了是否能延缓衰老?对乳腺有没有影响?会不会引发乳腺癌?”门诊中,此类问题被反复提及,植物雌激素究竟是健康密码还是潜在风险?
独特双向作用机制,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
大豆,可谓豆科作物中异黄酮含量的“扛把子”,也是人类饮食中异黄酮的重要来源。大豆里的异黄酮因结构跟人体雌激素相仿,能跟雌激素α和β受体结合,所以也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它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得经过肠道细菌转化,变成有生物活性的苷元形式,比如大豆异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等。虽说这些物质类似人体雌激素,但活性差很多,仅为人体雌激素的1/1000至1/100。
不过,植物雌激素有其独特的双向作用机制。
当人体雌激素水平不够时,植物雌激素能跟体内多余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缓解雌激素不足引发的各种症状。若摄入过多植物雌激素,它们就会在人体内跟雌激素受体“抢地盘”。因其活性远低于人体雌激素,这一竞争反而会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整体活性,跟补充雌激素的效果完全相反。
基于上述理论,植物雌激素能根据不同生理状态,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维持激素平衡。
植物雌激素诸多益处,可缓解更年期恼人症状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多功能植物雌激素,能结合雌激素受体并发挥双向调节作用。当女性进入更年期,体内雌激素不足时,大豆异黄酮能表现出弱雌激素活性,缓解潮热、盗汗和失眠等恼人症状。
临床试验证实,每日摄入40毫克至80毫克大豆异黄酮,能减少约50%更年期症状。当体内雌激素过高时,大豆异黄酮又会通过竞争性抑制受体,来降低乳腺增生或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
在癌症预防和治疗方面,研究成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每日摄入55毫克大豆异黄酮,其乳腺癌发生风险可显著降低46%,亚洲女性受益尤为明显。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高剂量摄入豆制品还能降低全因死亡率,不管是激素受体阳性还是阴性的患者,都能从中获益。
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和骨骼健康也大有裨益。它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改善血管功能,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收缩压,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在骨骼健康上,大豆异黄酮和钙补充剂一起服用6个月,能提升围绝经期女性腰椎骨密度的8%至10%,让骨质流失减少30%。
另外,大豆异黄酮还有抗氧化特性,能清除自由基,减少皮肤胶原蛋白流失,延缓皮肤衰老。其所含的卵磷脂也有助于增强肝脏脂肪代谢能力,降低脂肪肝风险,并修复受损的肝细胞。
可能干扰人体激素水平,暗藏风险不可忽视
凡事皆有利有弊,植物雌激素同样如此。大豆异黄酮也有类似雌激素的活性,可能会干扰人体激素水平。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正常发育,导致青春期发育提前或者延迟。
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女性来说,摄入过多植物雌激素,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月经周期,出现月经量改变、周期紊乱等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如果长期每天摄入超80毫克大豆异黄酮,可能会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增加乳腺增生风险,乳房胀痛或结节就可能“找上门”。
要注意,对多数乳腺癌患者而言,天然豆制品是安全的,还有助于改善生存率。但要是高浓度异黄酮补充剂,那就不一定了,它可能会拮抗抗雌激素药物(如他莫昔芬)的疗效。高剂量补充剂还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绝经后的女性要警惕。
2025年中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日常饮食摄入量(如1杯豆浆)对儿童激素水平没什么显著影响,和性早熟也没直接关联,但不建议儿童服用异黄酮补充剂。胎儿及婴幼儿长期暴露于高剂量异黄酮有哪些影响,目前尚无足够临床数据,但还是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别碰异黄酮补充剂。
不同摄入方式对植物雌激素效果影响不同
植物雌激素的摄入方式对其效果影响很大。研究显示,大豆异黄酮在大豆中的含量可高达4毫克/克至5毫克/克(干重),在不同品种、产地和气候条件下,异黄酮含量的差异可谓天差地别。
同样,不同大豆食品如大豆、大豆蛋白、豆浆、豆腐等,其异黄酮的含量各不相同。比如大豆里的总异黄酮含量可达128.34毫克/100克,而豆浆中只有9.65毫克/100克。
不同加工方式,如热处理和发酵等也会改变异黄酮的化学形式,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度还受多种因素左右,如膳食习惯、食物基质、肠道发酵和转运时间等。
肠道微生物群在异黄酮的生物转化和吸收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热处理和发酵会改变异黄酮的化学形式,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人体对大豆异黄酮的吸收率个体差异较大,平均吸收率约为20%至30%。摄入100克大豆,体内异黄酮浓度可能增加约13毫克至38.5毫克;摄入100克豆浆,可能增加约1.9毫克至7.3毫克。基于此,选择合适的大豆食品及其加工方式对异黄酮的摄入和吸收特别关键。
总的来说,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就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能调节雌激素水平,缓解更年期症状,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对心血管、骨骼健康等均有益处;另一方面,要是摄入过量,可能会干扰激素水平,对儿童、青少年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存在潜在风险。而且,植物雌激素摄入方式不同,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不同大豆食品中异黄酮含量差异大,加工方式会改变其化学形式,生物利用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