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28|回复: 0

1930年代上海的电影院为什么大多建在虹口?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11-25 11: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11-25 07:21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22日,由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主办、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室承办的“城市文化地理”学术会议在沪召开。在会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签订了“城市空间分析实验室”合作协议。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如何运用于并深刻改变城市研究?传统人文视角如何与地理视角结合?空间计量分析手段如何丰富我们对于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解?在会议上,与会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示。


密集广告轰炸,只能产生短期效应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汪幼海研究员以林肯中心和百老汇为例,通过文化地理的角度分析文化地标在纽约国际化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汪研究员提到,上海也在进行文化扩散上的努力,方式是在纽约投放大量硬广告,以密集型的广告轰炸来提高上海的国际城市品牌知名度,但只能产生短期效应。她特别提到了“从华尔街到北京,有钱可以使世界流转”这句广告词,“美国是以华尔街体现(地标),但到了中国以后就变成北京和上海这么一个笼统的概念,就没有城市地标的概念。”


汪研究员还专门提到渗透式的对外传播的理念——通过包括电影、音乐、跨国公司等载体,向别国推销自己的文化。她举了一个例子,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在上海豫园参加一个活动,秀中国文化和功夫茶,写汉字。活动现场直播,半小时刷屏人数12万,回访量78.1万,点赞数有200多万。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里理解租界时期的上海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包亚明研究员做了题为《上海主城区的历史演变与全球城市的塑造》的发言。他在演讲时提到,我们现在理解半殖民地时期的上海,需要把它放在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里来理解。他提到当时设计外滩33号英国领事馆时,在上海本地找不到建筑设计师,是从马六甲请来的设计师,而其建筑形式以英国殖民地的建筑景观来看,并不是非常独特的。他现场展示了浦发银行大楼里的世界观的马赛克拼图。“当时上海在亚洲的地位能够比肩的只有加尔各答,其他的城市都比上海差很多。在那个时代,上海市要考虑上海这个城市的问题时,已经在全球体系里面进行思考了。”

浦发银行大楼里的马赛克拼图
外滩33号,英国领事馆建筑设计。


去年11月4日,静安、闸北两区合并成静安区,当时引发很大争议,民间有“闸北区吃掉静安区”的说法。按照一般的理解,辖区面积较小的静安区可能和黄浦区合并,这样也可以优化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布局,但结果却和闸北区合并了。在包亚明看来,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不同寻常的。“因为上海在租界时期,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西扩的过程。为什么南北高架永远那么堵,因为上海南北向的道路比较少,东西向的道路比较多。而新静安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三轴,这一带就是以南北高架为主的。”


另外,包亚明特别提到一个有意思的历史事实,20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院分布,基本上在苏州河的北岸,有13家电影院,而苏州河以南的租界只有7家电影院,法租界仅有3家电影院。为什么当时的电影院全部设置在虹口?以往的人文学者往往从产业结构、人口角度来分析,很少从地理、房地产市场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包亚明说,这个和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有关。“当时土地最大的功能是贸易功能,因为虹口也是临近黄浦江,所以它的土地价值跟南京路相比并不逊色,苏州河的走向也是从东向西,土地价格在1869年的时候,(跟租界比)会有22倍的相差,也就是说店造在西藏路会便宜很多。”


在评议阶段,徐清泉研究院也提到地理视角对于城市研究的作用。“如果将GIS技术和既有的传统学科进行结合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研究空间是可以拓展的。我们搞研究,想弄清楚比如说空间的生产,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运作、发展规律到底怎么样的?用了这些手段或许能够获得以往没有办法获得的更全、更多的信息。比如说现在要搞装修,会发现一个特点,做石材的基本上是福建人,做铝合金门窗的都是江西人,形成了一个血缘家族式的聚集,地理上的特征又和这个行业聚集形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关系。”


静安区的空间生产:从富人花园到中产阶级社区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在题为《城市空间的生产与消费:近代上海静安区域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象的变迁》中以静安区的个案研究展现了近代上海的空间生产。


张晓虹发现,从1860年一直到1949年的过程中,静安区的城市空间是急剧扩展的,成就了它由城市远郊别墅区——城市近郊中介阶级居住区——城市中心高档居住休闲区的空间文化意象的转移。



而社科院历史所的罗婧博士则通过GIS技术复原了上海开埠初期租界地区的洋行分布和景观变迁,从而展现了GIS技术在历史研究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罗婧博士说,“我们现在的文献和现在的地图,确实能将外滩这一块地方每十年做一个截面,不仅仅可以从平面上看到外滩租界的扩展情况,还能从高度上看到整个外滩高度的增加,我们可以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来了解整个上海近代城市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会议现场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3 19:38 , Processed in 0.0307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