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9|回复: 0

两孩家庭补10万,三孩家庭补20万!一地官宣购房新政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40

回帖

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2388

名博

发表于 2025-3-30 07: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孩家庭补10万,三孩家庭补20万!一地官宣购房新政

航拍的浙江义乌城市风光。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为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3月27日,浙江省义乌市发布了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购房的通知,共计6条措施,于3月28日起施行。

根据通知,义乌实施“住有所居”首次置业购房补贴。个人及配偶名下在义乌市行政区域内无商品住房的(以不动产登记和网签备案为准),购买建筑面积小于150平方米且预(现)售备案总价不超过350万元的一手新建商品住房,给予1000元/平方米补贴。

实施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符合国家全面两孩、三孩政策实施后生育的多孩家庭,购买一手新建商品住房时给予补贴。其中:两孩家庭每套补贴10万元,三孩家庭每套补贴20万元,每个家庭仅可享受一次。

通知明确,“住有所居”首次置业和多孩家庭购房补贴可叠加使用,每套补贴总额度不超过25万元。补贴额度共8000万元,先购先得,用完即止。

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解读表示,只要在申请补贴时,个人及配偶名下在义乌市行政区域内无商品住房的均可享受。商品住房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商品房预(现)售许可后,通过市场化销售的住房。“住有所居”政策对社保、户籍没有限制。

符合多孩家庭购房补贴政策的多孩家庭,是指符合国家政策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在2016年1月1日之后生育第二孩,或在2021年5月31日之后生育第三孩的家庭。政策对父母、子女户籍不做限制,两孩、三孩按照现夫妻共同生育的子女数算,符合政策生育的多胞胎按生育个数计算,超过三孩的家庭按三孩标准领取补贴。

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出,以下情形不计入子女数: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夫妻收养的子女;已死亡的子女或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子女;婚姻存续期间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子女。

此次义乌发布的“住有所居”首次置业和多孩家庭购房补贴政策与去年不同之处在于:今年两个政策补贴不再区分额度,所有额度均可叠加使用,符合单个政策条件的可单独申请使用,符合政策叠加使用条件的可申请叠加使用。单套住房使用“住有所居”首次置业和多孩家庭购房补贴总额度设置了封顶,不超过25万元。个人及配偶中任一方已享受过2024年“住有所居”首次置业购房补贴的,不可重复享受。2024年已享受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的,不可重复享受。

此次财政补贴资金不能用于首付,需在网签后申请兑付。额度申请成功后一个月内完成网签,未在期限内网签的,视同放弃补贴。网签成功一个月后,购房者与开发商共同申请将补贴兑付给开发商用于购房款。

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购房力度。缴存职工家庭购买二手房的,允许提取本人、配偶及直系亲属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业务。

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解读表示,缴存职工家庭购买二手房的,允许提取本人、配偶及直系亲属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后即可申请公积金提取支付首付,提取总额不超过合同约定的首付款金额,中心将提取资金统一打入银行监管账户,交易完成后直接划转至卖方账户。

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业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尚未结清、抵押尚未注销的二手住房,在买方存在贷款需求时,只要买卖双方或其中一方涉及申请或结清公积金贷款的,卖方在尚未提前结清住房贷款的情况下,可直接办理产权过户和相应抵押权变更登记。

此外,通知明确鼓励国有企业开展“集聚权益换购商品住房”“共有产权商品房”“以旧换新”等活动。

2025年12月31日前在义乌市佛堂镇、苏溪镇、上溪镇、义亭镇、大陈镇、赤岸镇购买一手新建商品住房且暂未取得不动产权证的购房人,凭商品房网签备案合同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可在该商品住房所在镇学校排序入学。

加大城市有机更新货币化安置凭证的支持力度,城市有机更新货币化安置凭证可用于购买本地取得预售许可且未经备案的一手新建商品住房(含商住混合垂直商品房)。

适应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对建筑结构、消防安防、规划设计等进行优化调整,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好房子”。

培育和发展保障性住房,鼓励企业收购或自持转化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
澎湃新闻


比肩京沪深,这座城市凭什么再次刷新地价“天花板”

2025年3月25日,杭州土地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滨江区西兴单元一宗宅地以楼面价77409元/平方米成交,一举突破“7.7万元/㎡”大关,成为杭州涉宅用地单价新“地王。

这是继1月24日滨江集团以64834元/㎡竞得湖墅单元地块后,杭州在短短两个月内第二次刷新地价“天花板”,标志着城市核心区土地价值持续攀升。

这不仅是一场房企争夺核心资产的狂欢,更是观察中国城市能级跃迁的绝佳样本。当一线江景资源与科技光环碰撞,这座城市正在书写“土地红利”与“人才红利”共振的新叙事。

楼面价77409元/㎡ 杭州最贵地价诞生

此次引发市场瞩目的地块为滨江区西兴单元BJ030102-25地块,位于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核心,东邻养正巷,南靠滨盛路,西接新建设河,北依奥体街,距离钱塘江仅300米,坐拥一线江景和城市阳台、杭州之门等地标景观。地块占地23145平方米,容积率2.5,规划建筑面积67219.5平方米,吸引了包括滨江、绿城、保利、中海等11家房企争夺。

经过72轮激烈竞价,最终由滨江拿地,成交总价52亿元,楼面价77409元/㎡。

放眼全国,杭州当前的地价纪录已经可以比肩京沪深等城市。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8月7日,绿城以48.048亿元总价,竞得徐汇区斜土街道xh128D-07地块,折合楼面价13.1万元/㎡,一举成为上海涉宅地单价新纪录,同时也刷新了全国宅地最高单价。

今年3月18日,北京刚刚诞生新的地价纪录,即中海地产竞得的海淀区东升镇北部片区朱房四街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地块,楼面价102347元/㎡。

经此一役,杭州最高地价纪录比肩京沪深等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块被视为杭州“顶流”地段,周边汇聚了杭州壹号院、滨江金茂府、丹枫四季等标杆豪宅,二手房均价普遍超10万元/平方米,部分大户型房源单价甚至达15万元。

地区显示,该地段处滨江核心区与奥体板块交界,毗邻地铁6号线、7号线双地铁,步行可达星耀城等商业综合体,作为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首宗宅地,未来将承接区域商务、居住双重功能,因此也被业内称为“杭州版汤臣一品”。

平均每天诞生280多家企业,楼市有产业支撑

在杭州,科技行业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供需逻辑,而是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产城联动”模式。正如那句流传甚广的“杭州房价看阿里”,阿里巴巴的每一次市场波动,都会在未来科技城等核心板块的房价上掀起波澜。

2025年初,阿里股价在港股和美股市场的亮眼表现,港股从1月13日的77.35港元低点最高飙升至145.9港元,美股从年初到现在实现了60%的涨幅。

中介们抓住这一契机,纷纷借势营销,有中介就宣称:“3月第一周杭州二手房网签量日均突破300套,阿里股价的上涨被认为是重要推手之一”。

而如今杭州楼市的发展,又有了更多科技企业的助力。

“杭州六小龙”的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游戏科学、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正以惊人的创新速度重塑城市产业格局。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四足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突破,跃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为杭州贴上了 “前沿科技城市” 的标签不,而且也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到杭州落户。

而杭州更是通过政策扶持,吸引科技企业。甚至,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难题,杭州专门成立了1000亿元科创基金。

有数据显示,开年后的杭州平均每天诞生280多家企业,超过70件专利获得授权,近1700多万元的资金投向初创型科技企业。

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与创新资源注入,进一步夯实了杭州的科技产业根基。而城市的土地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产业支持。大量科技企业的集聚,促使城市加大在基础设施、商业配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了区域的综合价值。

城市的土地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未来发展潜力与产业支撑力度。大量科技企业的汇聚,促使城市不断加大在基础设施、商业配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区域综合价值得以大幅提升。这或许正是房地产开发商踊跃高价竞地的关键原因之一。

一年超过40万大学生到杭州创新创业,楼市逐渐回暖

产业蓬勃发展吸引着人才的大量流入,而人口因素在城市房价的形成机制中占据关键地位,深刻影响着房价走势 。

为了吸引更多顶尖人才,杭州甚至将广告打到了北大和清华。在杭州的广告都打到北大和清华去。在清华大学的公交站台写着:“欢迎毕业来杭州。西湖的水不仅养人,还养代码。” 在北京大学那边则是:“欢迎毕业来杭州。”

不仅如此,杭州还为来杭求职、创业的非户籍青年提供7天免费住宿和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人才流入的门槛。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不同层次分别给予 60 - 100 万元购房补贴,助力其在杭安居乐业。对于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 “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 1 亿元项目资助。

在人才评定方面,杭州打破了传统的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束缚,只要符合人才分类条件,均可享受相应政策。无论是网红导游“小黑诸鸣”,还是凭捏脚绝活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赵展展,亦或是面点师李仪、美发师沈文青,他们都在杭州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并享受到了购房补贴等政策红利。

数据显示,杭州市常住人口已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截至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达1262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大学生超过40万人投身于杭州的创新创业领域。

虽然这些“新杭州人”的购房需求尚未完全爆发,但开发商们早已嗅到了未来的商机。毕竟,人口的增长意味着住房需求的增加。

而当下,杭州市正切实享受着人才流入所带来的红利。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5 日,杭州市二手房新签单量同比增长 57%,带看量同比上涨 127%,新房网签量同比增加 12%。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使房地产企业对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进而促使其加大对优质地块的投资力度。

当一线江景映照出全球顶尖人才的身影,当土拍槌声与代码键盘声共鸣,杭州的 “地价天花板”为支点,撬动一场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终极实验——这里不仅要造“最贵的楼”,更要培育“丰沃的土壤”。

凤凰网财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2 08:20 , Processed in 0.0222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