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11-1 17:36 编辑
2016年11月01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模糊了多少红军的名字,岁月湮灭了多少红军的传奇。”10月21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想起30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时,甘肃会宁人民请邓小平同志为会师纪念塔题写塔名。邓小平写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却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面对工作人员的提醒,他竟说:“红军长征途中牺牲了那么多同志,他们都没有留下名字,我为什么一定要署名呢?”
小平同志的回答,既是其谦卑之辞,更是对无数无名烈士的一份发乎内心的敬重。史料表明,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光营以上干部牺牲的就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而牺牲更多的则是无名烈士。据记载,“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由8.6万人锐减至3万人,刚组建两个月的红八军团,1万余人仅剩下600余人,不得不撤销建制;红六军团在甘溪羊东坳一战中损失惨重,400位农民花了整整一天,才将红军遗体全部掩埋。就连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种种惨烈的场景,一个个英勇的细节,打捞起的不仅是一段段不忍回首的历史,更是一种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董必武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介绍爬雪山时的艰难情景时说:“我们的人在这里一死就是好几百。他们想坐下来歇歇腿、喘喘气,就从此站不起来了。”王平上将终生难忘那悲壮的一幕:“走出草地后,自己带一个营返回迎接滞留在班佑河那边的人,结果发现700多人,背对背坐着,全部牺牲……”一座座纪念塔碑,已然成为长征的永久象征。
在长征路上,不知有多少战士英勇捐躯,而青史上却没留下名字。“谁都没有被忘记,谁都没有忘记什么”,我深信,长征路上那些无名烈士的忠魂必定融入了中华民族绵延的生命。如果将长征喻为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那么,无名的烈士则是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章。一座抗日无名英雄烈士碑上有这样一首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躺下过先辈的遗体;这里的每一株青草,都曾经悬挂着战士的誓词。难怪会让每一个前来怀念的人悲伤满怀,致以深深的哀思;难怪会让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豪情万丈,顿生凌云的壮志。”
而今,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已经踏上了新的长征之路。我们需要摒弃“解构崇高、抹黑英雄”的行径,挣脱“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桎梏,自觉把长征精神传承好、弘扬好。
须知道,尽管长征精神带有浓烈的战火气息和特定历史条件的烙印,但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和作风等元素,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传统的生动反映,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崇高体现。今天,如果我们心中为无名烈士常设祭坛,不忘初心,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还不能不看到,尽管“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冷战思维大有市场,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之心。和平是争出来的、拼出来,而不是忍出来的、等出来的。只有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做好打仗的准备,才能争取和平。古代罗马作家韦格修斯说得好:“如果你想要和平,那么就准备打仗吧!”细细回味,其实这不也是当年长征路上众多无名烈士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吗?
长征中牺牲的无数无名烈士,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自己夯筑成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历史天空里最灿烂的星斗——他们始终活在我们心里,将永远激励我们与时俱进、奋进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