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66|回复: 0

有人建议用“知青模式”培养干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5827

名博

发表于 2014-7-18 1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建议用“知青模式”培养干部
         现在的干部很成问题。老百姓痛恨的贪官污吏之多且不说,不贪然不像男儿的没有革命精神的更不老少,真正人民喜欢的好干部却是凤毛麟角极其少见。想当年,毛主席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那是遍地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是杠杠的,可惜后来都被无影无踪了。
        记得俺在学校读书时,有位卷着裤脚、满脚丫黄泥、中山装口袋插了枝钢笔的农民模样的人来找人。听别人称他“毛局长”,俺十分诧异。仔细听去,方知道他真的是市农业局局长,在响应毛主席号召【改造黄土丘陵】呢。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大禹治水的风范啊,衢州的黄土丘陵现在大量出产柑橘和稻谷,就是他们的功劳。现在这样跟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干部哪里还有?就是下乡作秀,也得有人给他打伞,最好还是小姑娘打。
         这就使人考虑咱们培养干部的模式是不是有值得检讨的地方?咱们现在培养干部大体是“秘书模式”,“党校模式”和“学历模式”。
        所谓“秘书模式”,就是给领导当秘书,领导用得开心了,或有把柄在其手了,就外放出去给个官当当那种。熟悉的比较放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至于这秘书是不是真有才能,另当别说。有人说那是宠物模式、宦官模式,则太难听了,不过说这种模式有弊病,应该反对的人不多。秘书嘛,精于迎上压下,文过饰非,直接外放当领导干部了,多喜欢做表面文章,善于作秀,弄权捞财,成为他家的宝,实际作战能力是缺乏的。
         所谓“党校模式”,就是拿个党校学位文凭,回来再提个职务那种。大家知道,现在的党校与延安时期的党校不能比。现在的党校像高级宾馆。其在职函授都是怎么一泡货,别说毕业论文,就是平时作业,都是由部下代劳的。哪怕是脱产在校学习,练的也是马谡功夫兼拉帮结派。马克私主义没学会,以资为本游戏规则倒学精了。当然,马克私主义理论也学了一点,但关键时刻都拉不上去,都不顶用。
        所谓“学历模式”,就是看学历提拔,美其名曰“知识化”。殊不知学历只反映一个人对某方面知识的应试能力,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特别是实际工作能力。这样招聘的公务员许多就是个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非常缺乏实际知识。而且按这种招聘和选拔干部的标准,不仅没读过大学的诸葛亮不得提拔,连初中学历的总设计师也是不符合标准的。
         还有几种任命领导干部的模式,比如鸡鸡模式等。俺认为上三种模式比较明显比较普遍,所以拎出来探讨一下。
         那么世界上比较好的干部培养模式有没有呢?也是有的。比如“干校模式”和“知青模式”。
        所谓“干校模式”,就是让干部们搞一块荒山僻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农场。在这个过程中,考察干部的作风和马列毛主义水平,再决定选用对象。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有马列毛主义思想理论水平的,有艰苦奋斗工作作风的,能走群众路线,有主动革命精神和办事能力的,在严峻的环境里自然就突显出来。这是办公室和党校的优裕环境里不能发现的。
      “干校模式”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改善干部的身体健康程度。许多长驻办公室的干部都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神经衰弱、脂肪肝以及肝癌等等,富营养而缺乏体力锻炼。干校模式正好是对症下药,比什么疗养院都好。现在许多离退休老干部健康长寿,正是享当年干校之福。
       “干校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城里干部了解了农业生产是怎么回事。咱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吃饭是个大问题。如果农业不了解,没办法搞好,依靠进口粮食,那是非常危险的。届时美军一封锁禁运,大家饿肚子,天下就大乱了。所以我国做领导干部的,无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都必须懂农业,有办法搞农业。
        不过“干校模式”比起“知青模式”又差一点。“知青模式”比较接近农村,接近农民群众。从政治仿生学的角度看,知青下乡犹如农作物的“蹲苗”。就是幼苗发芽稳定后,故意让它们旱一旱,经受恶劣生存环境的考验。有些弱苗可能会死去,但绝大多数幼苗会根扎得更深,更有活力,最后达到丰产的效果。城市青年忽然下乡,住在贫困农家,在生活和劳动都非常不适应的情况下,接受老乡的关怀和教育,经受艰苦劳动生活的考验,无疑是非常不容易的。学习农活,亲近农民,洞悉农村,无疑是最基本的中国国情教育课。要做国家领导人,省市县领导干部,这一课无疑比补资本主义那一课更重要。
       当年毛主席为了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接班人,时间紧迫,只好采用“广种薄收法”,发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大运动。知青上山下乡大运动虽然培养出一批立足无产阶级立场的革命接班人,但也使得许多不适合培养的青年也下去了,以致也出了一些胸生野心又被西方理论洗脑的祸国殃民的奸佞,还出了许多至今牢骚满嘴的孬种。
        下乡知青与现在的知青真不一样。学习不一样,工作也不一样。最近与一位高校老教授谈起教育改革,他说大学生是七七、七八届最好,底子深,吸力足;后来越来越不行。九二年以后差的一塌糊涂,不认真读书钻研,政治思想混乱,热衷于谈恋爱打游戏混文凭。工作了,也是下乡过的知青更踏实。这些大家都有体会。
         所以今天咱建议【有条件地恢复知青上山下乡的做法】,恢复和改善一下毛主席时代培养干部的好做法。今天若搞知青下乡,不搞一刀切,不搞大呼隆。一般知青不批准参加。只有有志为人民服务做大事的青年才会被批准参加。学历要求跟总设计师一样,初中以上即可。作为一种人生的福利,一种优秀青年的待遇。当然配套的就是不搞公务员招考了,彻底结束“千军万马考公务员”那么一种世界奇观。因为“公务员招考”也就是俺上面说的“学历模式”,无非应试能力好点,并不适合人民的需要。
        知青下乡形式,政府可以安排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基本觉悟的知识青年,用集体户形式,在选定的老少边穷农村落户,帮助当地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改造自己的学习,为期三年。从中发现与选拔优秀青年到干部和领导岗位上来。这样培养干部的方法,俺估计要比现行的办法好。
        俺倒不是说当过知青就一定适合做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干部,而是说要当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干部最好是当过知青的。大家看看,是不是同意俺的建议?

      北风注:此文经人推荐,来源人民网强国社区 ,作者:银川骑 , 原标题:《建议有条件地恢复毛主席时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表在此,仅供参考!

附人民日报:选用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主要问题

虽然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执行选人用人标准出现偏差。调研中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当前选人用人标准和条件是明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差。一是简单化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时过于僵化,不考虑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适用同一标准。二是选择性问题。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多是原则性要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把握和执行标准时做选择、搞变通,按需取用,符合自己思路时就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标准”,不符合自己思路时就强调选人用人要“不拘一格”。三是片面化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全面准确贯彻“德才兼备”选人用人标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问题。据浙江省台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调查,干部标准在考核评价实际工作中落实仍然不够全面,经济实力或经济类指标实际上约占60%—70%比重(见图一)。

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调研中大家反映,党员群众对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工作有意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谁用谁还是少数人说了算。一是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权集中在一把手手中。从各地的做法来看,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普遍是先由主要领导向党委提出具体人选,然后交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看似是由集体提名,实际上是一把手一锤定音。二是程序“空转”。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环节都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从表面上看程序一步不少,实际上是程序“空转”。三是一把手用人权责不一致。对一把手及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哪些权力、哪些责任,规定不够具体、明晰,权力和责任不对等,致使责任主体难以界定,一旦出了问题,板子很难打到具体责任人身上。问卷调查显示,23.84%的受调查者认为对选人用人公信度影响最大的问题是“一把手说了算”,23.51%的认为是“选人用人程序走过场”,居全部8个问题前两位(见图二)。

考察失真失实。近年来,各地贯彻实施促进科学发展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干部考察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导致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问题仍时有发生。一是考察重才轻德。有的认为德是个虚的东西,考准考实很难,往往费力不讨好,为图省事,只片面注重经济指标、政绩指标的考核,考德成为走形式、看材料、听“美言”。二是考察方式不科学。有的地方搞集中性、突击性考察,存在“赶场子”现象,对平时和一贯表现考察了解不够深入;有的考察走过场,近距离接触干部不够,常常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有的简单抽人搭建“草台班子”去考察,存在“外行考察内行”“小眼睛看大干部”等问题。三是民主参与失真。有的认为考察环节发扬民主就是听取群众意见,把领导干部一概排除在外;有的机械理解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往往以群众参与人数论高低;有的把群众公认等同于“群众说了算”。实践中,群众虽然反映了大量意见,但往往因为缺乏针对性或难以有效甄别而得不到真正重视。根据问卷调查,41.35%的受调查者认为考察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是“注重提拔考察、换届考察,平时考察少”(见图三)。

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仍然突出。近年来,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一是说情打招呼、跑官要官。有的领导干部借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别人提拔升迁说情打招呼。一些干部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找关系托人情走门路,理直气壮跑官要官。二是买官卖官。有的领导干部借调整提拔干部之机,把选人用人作为牟利手段。有的干部“以钱开路”,行贿买官。三是潜规则盛行。有的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搞相互照应;有的为所谓的“聚人脉”“拢人心”,在选人用人上讲圈子、搞山头;有的为“留后路”,违规提拔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等等。据吉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对本地用人不正之风情况的调查,有26%的受调查者认为比较严重,有12%的受调查者认为严重(见图四)。

节选:人民日报(选用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7 00:22 , Processed in 0.0279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