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5|回复: 0

政府充当“梦想改造家” 静安繁华地老小区变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5330

名博

发表于 2016-10-6 11: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视节目中,当一个个房屋改造案例“化腐朽为神奇”时,有的人瞠目结舌,有的人将信将疑,这种居所的“变身”披上综艺的外衣,总让人觉得太过华丽,遥不可及。然而,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上海的繁华地带,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工程持续在不少老旧小区朴素“上演”,政府出手破难题,实现了一代人不曾等到的“居住梦想”,释放和消融了暗中涌动的邻舍矛盾,重新点燃了居民们的“恋家”情愫。

  宁装马桶不要床 一代人愿望终达成

  古柏居民区位于静安区南部,距离南京西路嘉里中心的直线距离不过三五百米。生活在这样的“上只角”令很多人羡慕不已,但他们也许不知,直到一年前,这里的居民还饱受难以启齿的“如厕之困”。
  长乐路沿线的几条里弄建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约600户人家、近2000人。因建造时没有统一的卫生排污系统,旧式的木制马桶几乎是每户人家的“标配”。长期以来,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就算有个伤风感冒、头痛脑热,居民们也要负重穿过弄堂,到小区外的指定地点倾倒马桶。
  由于小区房龄老,隔音防水都比较差,而且房屋结构、户型分布错综复杂,往往“楼上卧房楼下饭堂”,平均室内面积也仅十多平米。要在这样的小区硬生生加配一套排污管网,并安装入户式的抽水马桶,工程之大、难度之高如同天方夜谭。所以,即便很多居民拎了一辈子马桶,却从未真正相信会有人来“啃硬骨头”,也正因为如此,去年静安区“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进入小区时曾一度遭遇质疑,有些人无法想象“一平方米马桶”的改造,担心工程只是走过场。不过,更多的居民还是过怕了洗洗刷刷的日子,对政府的“破题之勇”,他们既珍惜且支持,有些甚至早早地腾出空间,抢先争取施工队进驻。
  其实,改造者也是有备而来。实际安装的抽水马桶是特制的,尺寸高低适合小户型,也适合中老年人,底部还联接了一块约0.6平米的陶瓷基座,解决噪音和渗水的问题。不过,尽管设备统一,但安装办法无法复制,居民们的信心全是靠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攻关搭建起来的。古柏居委会主任汤永珍说,整个施工可谓“一个马桶一个方案”。

图片说明:位于长乐路上的倒粪口。以前,倾倒洗刷马桶是居民们每天的任务。
图片说明:5.6平米的房间里安装的抽水马桶为老人解了燃眉之急

  住在长乐路682弄的张阿婆已80多岁,她和老伴住在二楼一个5.6平米的亭子间。由于房间面积实在太小,储物多,位置尴尬,施工方起初否决了在房里安装抽水马桶的计划。张阿婆和老伴得悉后着急万分,表示“宁愿不要床也要装上马桶”。
  为了满足老夫妻的愿望,将政府实事做到底,居委会自我加压,多次请物业和施工队现场查看,再三推敲不同的方案。居委干部发动志愿者,一起帮老夫妻“断、舍、离”,并把靠墙的双层大床换成了小床,冰箱则换成单层的小型冷藏柜搬进了灶间。最终,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除了安装马桶,工程队还细心地把施工区的墙面贴上了瓷砖。如今,张阿婆使用起来特别爱惜,不仅里里外外擦洗得十分干净,连粗糙的卫生纸都不敢往里扔。
  事实上,安装抽水马桶对张阿婆和老伴来说已是头等大事。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二楼之间的木梯足有五六米高,倾斜度大,攀爬时身体几乎要贴到台阶。张阿婆说,自己一辈子没用过抽水马桶,由于老伴年纪大、身体不好,木制马桶使用起来不利索,经常弄得一片狼藉,老两口为此没少闹别扭。原本,她一直打算找一家敬老院,可是费用太高,自从装上了抽水马桶,“敬老院不用去了,钱也多出来了。”

  一户一灶一水斗 邻舍矛盾得化解

  在南京西路街道,老旧直管公房约有47万平米,这些“高龄”小区虽然地处市中心,但鲜有独立成套的户型,往往需要几家人合用一个厨房。
  位于南京西路591弄的润康邨建于1926年,共有63幢房、约450户居民。今年4月起,小区开始实施“全项目修缮”:重铺水泥路面,防止积水;整理各类线缆,消除安全隐患;翻新屋顶设施,根治房屋漏水。而工程的一项重头戏则是合用厨房的改造装修。

图片说明:新成小区南京西路587号外墙修缮前
图片说明:新成小区南京西路587号外墙修缮后

  按照工程计划,厨房的改造遵循“一户一灶台一水斗”的原则,公平、合理、有效地把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用到老百姓身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平日暗中涌动的邻舍矛盾被放到了明处,政策原则的把握、旧有格局的考量、技术环节的配合相互纠缠,破题难度高。
  小区有一栋楼的合用厨房仅6平米左右。原先5户居民各自为阵,分别安装了大小不一的灶台,没有地方装水斗,就用一个大浴缸配上5个水龙头,做成集体合用“水斗”。
  大家表面相安无事,可要大修时问题就冒了出来。如果按照原有格局,施工目的无法达成,但推翻原样,重新分隔面积,安排灶台位置,5户人家又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于是,居委会便分头做工作,一方面上门听取居民意见,一方面与施工队沟通,确保方案最优化,期间还利用晚上和休息日,多次召开协商会,针对改造方案做详细沟通。
  最终,居委干部的努力取得了效果,二楼居民的一句话引起共鸣:“这次大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家不要因为个人恩怨和成见而错过,希望邻里之间可以团结一致”。这户居民还主动放弃窗口好位置,挑了最暗的地方,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一些心存疑虑的居民看到第一批改造效果也都动了心,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邻里之间不再纠结于一点点利益之争。

图片说明:转角被利用起来的空间

  目前,润康邨的大修工程已近收尾。所有合用厨房安装了上下两排橱柜,铺设了大理石台面、地砖和墙砖,每户人家都拥有了整洁独立的操作区域。细节上,施工方把台面边缘处理成斜角,便于通行,转角处的空间也不浪费,加了一道迷你柜门。半年多的施工期,没有发生一起因工程扰民的投诉,相反,居民们还自发给施工方送去了十多面锦旗。新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焕荣说:“我们和施工方配合好一点,老百姓得益就多一些。”

  百年小区变身 居民重恋“家园”

  完成“撤二建一”后,新静安始终致力于加快和升级旧改,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向全区785个小区覆盖,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伟介绍,今年街道计划推进近22万平米的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覆盖17个小区、近5000户居民。
  这些地处城区腹地的小区几乎个个有故事:润康邨里留有解放前东莱银行老板刘子山的旧居,长乐路的弄堂里是原国华影片公司柳家的老宅,而南京西路1081弄的重华新村,则由上海滩大亨虞洽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资建造,在里弄深处有约10幢小型公寓,夏衍、张爱玲等都曾居住于此,弄堂口著名的地标建筑梅陇镇酒家,也曾是进步人士聚会的场所。
  然而,历经风雨的老小区,环境包袱日益加重:门窗老化破损,墙面脱落,下水管网失修堵塞。住得不舒坦,再多的故事也只能勾起遗憾,也就更谈不上“情系家园”。多年来,小区原生居民逐渐流失,约有三分之一出租或空置,而公共区域、居民的合用厨卫间,大多是各种堆物,成了“无人关心”的重灾区,居民们索性“破罐破摔”,任其发展。

图片说明:重华小区修缮前
图片说明:重华小区修缮后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开宾介绍,自从去年全项目修缮工程进入小区,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善。在街道的统筹协调下,重华小区不仅拆除了违章建筑,还投入1700多万元检修房屋结构,修缮屋面渗漏,整修楼道公共部位,整治灶间和卫生间,改造雨水管、污水管,连居民窗户外的雨篷也是街道根据居民需求统一制作的。
  环境变好了,居民们也更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园。住在54号的应阿婆已是期颐之年,看到焕然一新的小区乐得合不拢嘴,跟她同住的女儿特地订做了一个全新的落地碗橱,把厨房里的老装备升了个级。在居民虞阿姨的厨房,记者看到新款的吸油烟机已经安装到位,由于不喜欢统一的陶瓷水斗,她还自己选购了一套心仪的不锈钢水槽,整个厨房看起来如同新装修的商品房。接下来,重华小区还将开展一系列“微更新”,对路灯、报栏、绿化进行优化调整,小区的人文历史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

图片说明:重华小区厨房改造前
图片说明:重华小区厨房改造后

  事实上,根据“一小区一方案”的要求,南京西路街道进一步为涉及改造的40个小区制定了“拆、建、管”三套方案,工作人员笑称,方案摞起来已是一人高。
  不过,庞杂的民生工程并非纸上谈兵,“美丽家园”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居民,好不好还得由居民说了算。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惠珍说,街道要求每个项目实施前召开听证会,项目推进中定期召开协调会,工程完工后召开评议会,听取居民对项目的意见,及时补课并进行满意度测评。“整个过程中鼓励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和小区综合治理,充分尊重民意,才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更高满意度。”
  (部分对比图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东方网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3 19:42 , Processed in 0.0255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