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5|回复: 0

夏至,荷风已然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2-7-19 15: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07-17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黄阿忠

摄影/日升

      黄阿忠

      入夏了,荷叶田田,荷花绽放,又到了观赏荷花的季节。

      关于荷花,历代文人骚客抒写了许许多多诗篇、美文;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影响了一代代喜爱荷花的人们。他的文章中所描写荷花的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赞美之词,不知道摇曳了多少人的心旌。

      每当夏至荷风至,荷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的观赏游客。那大片大片的荷花,衍生了“荷花节”,荷花池塘也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中国人喜欢“节”,除了荷花节以外,还有牡丹节、桃花节、樱花节、梨花节、油菜花节等等。我想,外国差不多也一样,他们也会想出花头,搞上一个什么什么“节”的。有一年去法国的阿维尼翁,正赶上他们每年一度的戏剧节,在街上碰到有人化装成莎士比亚、汤显祖的,真有点意思。

      人是群居的,在生命的过程中,总是会找出许多由头而相聚,所谓这个节、那个节的,仅是借此一起嗨一下罢了。那些招揽游客的荷花节,也只是一个旅游节目,尽管游人如织,亦不过是借赏花的名头,召集大家到荷塘前聚一聚,在荷花、绿叶前拍个照,朋友圈发个九宫格而已。

      从古到今,人们早就开始了对荷花的赞美和观赏。然而,赏荷亦要有道,在遍地荷花开放中品出味道,并非易事。好在荷花自有清气在,荷的品格凝集成了一种象征意义,荷的高洁也成了精神的向往。其实,古人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赏荷的审美之道。

      密密匝匝的荷叶田田,一片碧绿,如同诗文“接天莲叶无穷碧”;叶隙间夹着点点粉色,莲花骨朵如薄翼飘逸,又应对了诗句“映日荷花别样红”。闲来无事,手执折扇,泡一壸茶,坐池塘边,假装文人雅士一般;躺在柳荫下听鸣蝉、沐荷风,想苏东坡曲港跳鱼、圆荷泄露的诗文轶事,这才是高士之作派。赏荷宜细看,荷花是局部地看才有味。晨曦中看荷,于荷塘局部抽出几根枝秆,撑起大小不一的圆荷叶,叶中聚几颗剔透的露珠,风摇曳,珠滚动,折射出光斑闪来闪去;荷风飘渺,虚蒙中见绽开的粉色花朵,花骨朵间嫩绿的莲蓬,莲子精巧地嵌在其中,犹如精灵般的玲珑,甚是可爱。此等景象、此等诗性,非荷花莫属。

      那一片片荷塘,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深受历代画家的青睐,成为绘画的题材,是因为其优雅高洁的品格、象征的意义。画荷有寄托,出淤泥而不染,取其精神;凌风摇曳田田,取其飘逸;梦入芙蓉浦,取其意境。那荷不过是几片叶子、几根秆子、几朵花骨、几个莲蓬,而画家却能从中取出清雅、幽静、逸气。

      于荷而言,我以为画出其诗性、意境为上。然要出诗、境,必先至荷塘细观大小荷叶布局,而后在纸上合理安排其位置,经营章法;仔细研究荷花枝、莲蓬秆的交错,而后在纸上进行点、线之重构。历代文人墨客赏荷、观荷、画荷,无不如此;或更有观赏新招,从而演绎各种画法、创造的意境亦各有千秋。崔白之双勾花、叶,画出了俊秀;赵子昂、管道昇画荷之隽永;恽南田没骨荷花之润玉;八大山人朱耷那寥寥几笔的冷峻;清湘大涤子我用我法之洒逸;缶翁吴昌硕线条之磅礴等,乃传承千古。他们都以荷为范本,此所谓师造化,我想,一定是荷花这个清逸、高雅、幽洁之“本”,而后才有他们自己的创造。元代末年的诗人、画家王冕,小时候贫穷替人家放牛,常常看到雷雨后荷花的那种清润之气息,或许是荷花的品格造就了他。

      夏至,荷花已然。正是荷花让画家化作纯净清幽的笔墨,通往一个审美的灿烂。

责任编辑:日升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04:27 , Processed in 0.0336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