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7|回复: 0

疾控、感染等专家为个人防护支招——日常生活怎样做到“少聚集、少密接”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1-12-15 16: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侍佳妮/顾泳/王蕴懿 日期:2021-12-15


      ■记者 侍佳妮 顾泳 实习生 王蕴懿

      近日天津出现首例奥密克戎病毒境外输入病例,时至初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邻省又现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市民日常生活该如何做到少聚集、少密接?记者就此采访疾控、感染等多方面专家讲解。

      少聚集:

      减少聚会聚餐,遵循限量预约错峰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新冠与其他传染性疾病一样,只要是人群聚集之处,都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乐园。呼吸道传播,是传染性疾病在公共场所传播的主要途径,空气中的粉尘或气溶胶一旦携载病原体(如新冠病毒、军团菌等),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极可能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或感染症状。由此,近阶段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聚会、聚餐。

      专家列出常见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包括:商场、书店等购物场所,宾馆、餐厅、旅店、酒吧、咖啡店等住宿与交际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院等洗浴美容场所,影剧院、游戏厅、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馆、游泳馆、公园等体育游乐场所,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交流场所,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就诊与交通场所。

      如需要前往公共场所,要遵循“限量、预约、错峰”的原则,少聚集、不扎堆,同时个人防护不可少,应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

      少密接:

      缩小活动范围减少流动


      如何才能实现“少密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密接、次密接的范围取决于病例本身的工作性质、生活轨迹以及社交网络范围,其中有一定的偶然性。上海是超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如果人员交流频繁,那么密接、次密接范围就会比较宽泛。相反,减少人员交流、减小活动范围,就能做到“少密接”。

      不少市民对“密接”(密切接触者)概念并不太清晰。浦东新区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依据以下原则判定9类密切接触者。

      具体为: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暴露于可能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环境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不恐慌:

      应对奥密克戎“以不变应万变”


      病毒不断产生新的毒株,德尔塔仍是主要毒株,奥密克戎也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几乎各个大洲都有了它的踪迹。全球科学界达成共识:奥密克戎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能力更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王新宇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市民不必过于惊慌,但也要保持警惕,延续原有防疫手段之外,多加小心,尽量维持动态清零。

      王新宇解释,首先,应继续常规的防疫措施(勤洗手、多通风等),非必要不出行,减少跨地域人员流动以降低传播速度和感染几率。其次,虽然上海总体而言还算安全,但要避免大型聚集活动。再者,即便需要在公共场合进行室内聚集,也一定要坚持“三件套、五还要”,降低传播概率。最后更要强调的是,积极建立免疫屏障,未接种的市民赶紧接种,符合第三针要求的市民也请尽快接种第三针。

责任编辑:日升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1 21:29 , Processed in 0.0334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