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4|回复: 0

海风:我的知青人生(14)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1-12-7 17: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10月13日  作者:海风  来源: 红月亮知青情



      27. 望子成龙

      1977年底,海风的儿子降生,那时海风正在准备入学考试,随后上学那几年也顾不上照顾家里什么,毕业后不久又远赴天津工作,更难得一见儿子。关于儿子的情况,大多是妻子红燕寄来的信里看到的,听说儿子上幼儿园都换了好几个地方,原因都一样。幼儿园放学时孩子没人来接,一打听孩子他爸在外地工作,孩子他妈在江北医院上班,工作忙走不开,孩子家里其它人都在上班,都不能按时来接,孩子无人接走,幼儿园老师就下不了班,所以意见很大,没办法孩子不得不又另外转园。儿子上小学也一样,经常无人按时来接,也转了学。因此海风妻子红燕的压力很大,海风要求调回重庆工作,大多也是为照顾家庭这个困难的原因。所以海风一直觉得亏欠儿子太多,同时觉得就是因为自己读书少,才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心里想一定要让儿子多读书,好好读书,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

海风一家三口

      1986年海风调回重庆时,儿子已经读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不好,而且性格、脾气也怪,海风心里很着急。调回重庆工作后,海风对儿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每天回家都要亲自检查儿子的学习情况,检查作业并签字,又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共同努力。只要一有空都要带儿子出去玩,市区的动物园、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带儿子去参观,打开眼界,增加知识。慢慢地、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辛苦,儿子的学习兴趣起来了,学习成绩也逐渐好起来了。

      根据儿子喜欢音乐的爱好,海风、红燕夫妻二人认识一致,决心加紧培养。海风在天津工作五年,别人调回重庆时都忙着买英纳格手表,自行车、彩色电视机等,海风却为儿子买回一架高档的鹦鹉牌手风琴,那时夫妻二人每月的工资不足八十元,海风还有一个残疾人的妹妹有时需要帮助,因此只能省吃俭用。八十年代他们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只能到别人家里去看,但对儿子的教育培训却舍得花钱投资。

      他们把儿子送到市少年宫里去学习声乐,儿子学拉手风琴,那时,请私人老师每课时收费伍元,他们每周星期天清早送儿子到两路口少年宫学习唱歌。中午吃一碗小面或买一个馒头,喝自带的白开水,下午或晚上又送儿子到大渡口私人老师家里学习手风琴,风雨无阻。由于儿子小,背不动手风琴,夫妻二人就谁有空,谁就背着琴陪儿子去上课,去演出,后来又到重庆艺术学校找专业老师学习。

      学到后来,儿子又想改学钢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钢琴太贵,起码要上万元,那时想都不敢想,根本买不起。海风只好又到处托人拜钢琴老师,带儿子到有钢琴的朋友家里去练习,还先后带儿子到北碚西师音乐系举办的培训班去学习培训。

      儿子后来参加高考,鼓励儿子填报音乐师范专业,一来他喜欢音乐,二来师范专业收费较低。2001年大学毕业后,儿子曾多次在学院和市区音乐竞赛或表演中获奖,看着儿子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来越有灵感,海风、红燕夫妻二人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和培养也总算得到了些许安慰。

第四章商场如战场
      28. 赞助费风波

      1986年海风调回重庆在总公司技术处工作,随后又间接参与了重钢技改工程,庆铃汽车厂工程、李家沱长江大桥工程、解放碑大都会工程等一些重大工程建设。海风也从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到八十年代在同学中率先被总公司和冶金工业部评审为工程师,并担任技术科长,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步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件大事,海风特别激动,从1967年初在农村海风作为先进知识青年首批参加宣汉县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算起,二十多年,初心不改。后因其母亲在文革期间意外死亡问题,那个年代也没有人或组织对这个事情进行认真的调查、定性、什么事情都上纲上线,怀疑一切,很多事,说不清,没人听,这个问题一直拖到八十年代才解决,母亲就是一个普通工人,食堂管理员,当时她的死亡不是什么政治、经济问题,就是一个意外溺水死亡事故。

      但是“政审不过关”这个歪理,却坑苦了海风二十多年,不管海风在工作中怎么努力,怎么吃苦,怎么表现,参军,招工,上大学,入党,提干,甚至加薪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每到人生的关键时刻“政审不过关”,都是一票否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了海风新生,让海风逐步成长起来。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儿子就要读高中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入教学质量好一点的高中读书。但是那个时候社会上好一点的高中都时兴收赞助费了,一般最少也要交五六仟元,可那时人们的工资大多只有百余元。儿子要读高中,海风拿不出数仟元的赞助费,妻子红燕可能那时正处于更年期,因赞助费问题经常不停地埋怨,听得烦了,海风也不免回怂她几句,由此夫妻关系也紧张起来,吵架也经常发生了,有两次甚至闹到公司领导那里去了,婚姻也闹危机了,怎么办?海风是真舍不得在农村就相识,这么多年同甘共苦的妻子和为难儿子,海风妥协了。

      那时社会上辞职下海,经商风潮选涌,看着确实有很多人做生意或下海赚了钱,自己又不笨几经思忖,决心豁出去了。海风找到了公司领导说了自己也想辞职下海的想法,不想公司领导不同意海风辞职,但也很理解海风家里的困难,同意他调离机关,到公司第三产业去搞多种经营,这样虽然有风险,但收入可能要高一些。就这样在1993年初,海风离开主业,调离技术处,来到安达实业发展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算下海了。

八十年代海风的工程师证书

      29. 首战俄罗斯

      那时搞多种经营,上面虽然给了政策,但大家都没有搞过商业,具体搞什么一头雾水,又是自负盈亏,也是胆战心惊。首先大家想到的还是老本行搞建筑,因以前在苏联时期我们跟他们谈过一个砖瓦厂项目,后因种种原因没搞成,这次就想把这个项目搞起来。在追踪考察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得知原苏联解体后,现俄罗斯经济很糟,特别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奇缺,不但价格贵,还买不到货,而我们中国的日用品又十分丰富,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统一认识后,就决定跟俄罗斯搞易货贸易。但具体怎么搞,怎么审批,怎么办批文,立即进行。在原公司老领导的支持下,随即成立了一个俄罗斯项目部,经过审批可以搞易货贸易。关键是没钱,启动资金从哪儿来,规模小了还不行,经过估算至少要二十万元人民币。但那时人们的收入都不高,每月工资也就一两百元,一般家庭都没有什么存款,社会上当个万元户都是很光彩的事情。

      筹钱?愁钱,怎么办?靠亲戚,朋友只借到很小一部份,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又通过各种关系,途径,终于筹到了二十万元。于是大家马上又跑产品生产厂家,批发市场,进行货源、质量、价格比较,最终确定购买了大量的布匹,灯芯绒,各型男女服装,皮鞋、运动鞋,甚至毛巾,牙膏,牙刷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

      那时部队也允许经商,因路途遥远,为保证货物安全,又联系某武警部队,由部队派车派人武装押运货物到新疆霍尔果斯边境口岸,后经哈萨克斯坦到了莫斯科。那时俄罗斯社会秩序不太好,有点乱,认为中国人很富,有钱,专爱抢中国人。我们在莫斯科都不敢单独外出,货物一时找不到买主,为了货物安全都只能放在地下室里,日夜派人守护,这么多货物又不可能拿出来零售,于是带着聘请的俄语翻译每天到处跑,联系买主。跑了一个多月,终于联系到乌发一重型汽车厂,愿用7台重型工程汽车换购这批货物。

      我们很快办妥了换货手续,7台工程汽车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至中国黑河口岸。在家的人员早已联系聘好司机在黑河等候,当把工程车开回重庆后,大家着实高兴了一把,因为根据国内汽车行情,这7台车价值应在二百万元以上。很多人都来看,望着这7台崭新的自卸式重型汽车,都说这车质量好,不错。但就是没有买主,没人下单。

      因重庆气候潮湿,酸雨严重,车子停在露天坝,日晒雨淋的,停了两个多月一台也没有卖出去。这时看热闹的就有人说风凉话了,他几爷子想发财,照这样摆下去,要成一堆堆废铁坨坨,怕要亏到唐家沱哟。

      我们心里也十分着急,车子卖不出去,借的钱还不了,可以说这关系到不少人的身家性命。但那时能拿出这么多钱的人和单位确实很少。我们又调整销售策略,扩大销售途径,费了不少周折,最后终于把车卖出去了。还了各种借款,扣除各种费用,我们终于赚到了宝贵的第一桶金。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09:59 , Processed in 0.0384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