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4|回复: 0

海风:我的知青人生(8)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1-11-25 16: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10月13日  作者:海风  来源: 红月亮知青情


      12. 二斤肥肉


      樟垭沟村是全公社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劳动工分10分一天只值1角3分钱,有的家庭辛勤劳动一年,年终结算时不但分不到一分钱,反而还倒欠生产队的口粮钱。那时很多人,特别是妇女和小孩甚至连人民币是什么样子都认不到。

      那时又不准搞副业,不准喂鸡,鸭,农民缺少找钱的门路,最多是到山上搞点土特产,由男人们悄悄拿到街上去卖了,换点灯油,盐巴钱。农民嫌细盐太贵,就买当地产的岩盐,岩盐有点像冰糖那个样子,但没有冰糖透明,好看,更像颜色暗淡的石英玻璃,非常坚硬,只好把它敲成像鸭蛋大小一坨坨的。社员们用麻绳把它套起来,炒菜时用麻绳吊着在锅里滚两下,提起来放在竹篓里下次再用。煤油贵,就用桐油,或者到山上去采松油,敲松树的油疙疤来点灯。

      知青海风也穷,也没钱,下乡农村七八年没买过一件衣服,一双新鞋。所穿的衣服,鞋子全是父亲在工厂穿旧了的劳保服,劳保鞋,父亲也找别人要一些旧衣服,请回重庆探亲的知青朋友带到宣汉交给海风的。下乡时买的一双解放胶鞋,都舍不得穿,平时海风大多穿草鞋或打赤脚,只有到公社赶场,开会,或到知青朋友处去耍,才穿好一点的衣服和鞋子,以至于1969年3月份后来的新知青,只要海风不开口说话,她们大多还以为海风就是当地的农民。

      下乡七八年,海风只回过重庆一次。那还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要到北京上访,向中央反映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困难情况,才想方设法回了一趟重庆。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因为家里穷,没有路费。父亲再婚后,家庭关系复杂,父亲每月三十几元钱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五口人,很困难。海风体谅到父亲的难处,从不向父亲叫苦,从不向父亲提什么经济方面的要求。但是父亲还是想方设法多次托回重庆探亲的知青给海风带几元钱,几斤粮票,或带点辣椒酱、咸菜等来。

      记得有一年年底,父亲给海风寄了五元钱来,意思是想叫海风作为路费春节回家探亲,海风到公社去取了钱, 在街上从卖肉的肉摊前经过时,望着铁钩上挂着的猪肉,太诱人了,站住了,不走了。好久没闻到肉的香味了,海风太想吃肉了。一个突然的想法涌上心头,春节不回重庆了,这个钱拿来做路费太可惜了,还是先解决目前的肠胃困境吧。海风马上到公社办公室去找来纸和笔,立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他现在很好,很忙,正在抓紧排练文艺节目,春节要去慰问演出,今年春节肯定不能回重庆探亲了,父亲你要保重身体,寄来的五元钱收到了,请放心……。又到街上去买来信封,邮票,立即把信寄走了。

      海风来到肉摊前,那时猪肉才几毛钱一斤,海风割了当时是认为最肥的二斤肥肉,还害怕被别的知青看到了又来揩油,马上放到挎包里,悄悄地回村了。肉拿回家后连皮都舍不得烧(怕皮上的油流走了可惜),就这样多洗几遍,放在鼎锅里煮,肉煮好后也不切(怕切肉时油沾在菜板上浪费了),当时连盐巴都买不到,海风只好从泡菜坛子里舀了一瓢盐水,放点干海椒面,把两斤一坨的肥肉,蘸着辣椒面,合着烤红薯,一会儿就吃光了。  

      13.猪肉好吃,养猪好累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特别艰苦,吃肉就像过年。那时知青在农村几个月都吃不上一片肉,肚子经常“捞肠寡肚”的吐清口水,做梦都在想什么时候能美美的吃上一顿肉。知青海风因在农村待的时间较长,知道要想能经常吃到肉,只有一条路——自己养猪。

      社办林场撤销后,老知青全部重新插队落户,樟垭沟生产队在为海风建新房时,特意在旁边还建了猪圈和牛棚,真感谢社员们为知青今后长期在农村生活想的周全。

      插队后海风就有自己养猪的想法,也悄悄的进行了准备。每次碾谷子后的糠壳、分的烂豆子,烂包谷等什么的粮食,都舍不得扔掉,都晒干后存起来。那时主要是没有买猪儿的钱,所以这个事情一直干不起来。插队一年多后才存了七、八块钱,主要还包括去年春节没回重庆探亲,节省下来的路费。

      大概是在1970年七、八月份的时候,父亲托回重庆探亲的知青给海风带了五块钱来。这使海风精神一振,有了希望。海风赶紧把生产队今年新分的黄豆、绿豆、拿到宣汉县城去卖了4块多钱,为什么舍近求远不拿到公社赶场去卖?因为多走几十里路,到县城每斤要多卖近一角钱,这样海风手里总算有近20块钱了。

      随后,海风把自己打算养猪的想法告诉了生产队符代荣队长,符队长一听、非常支持。他说仔猪小了,难得喂,最好买个半大的架子猪,喂到年底就可以杀来过年。那时街上的猪肉大约卖7角钱左右一斤,架子猪可能要投3、4角钱一斤,海风说他只有不到20块钱。队长说明天赶场,他亲自去帮我选一个。第二天,符队长在马家公社猪市还专门去找了熟人帮忙讲价,给海风买了一只半大的架子猪(后来才知道符队长自己还给海风垫了一块多钱)。

      看着全身黑毛、憨头憨脑、一路嘿嘿、呼哧呼哧的模样,海风路上就想好了,给它取名就叫黑黑。在路上牵着猪走,海风还有点怕遇到熟人,特别是怕遇到认识的知青,主要是怕别人笑话,那时全公社几百个知青还没听说有哪个知青自己在喂猪的。从公社到生产队20多里路程,新买的猪又不听使唤,真是费力不尽,多亏靠符队长才把黑黑牵回了生产队。

      猪买回来后,海风确实兴奋了一阵子,但没得两天就 有点受不了啦。主要是生活节奏突然变了样、乱了套,从早到晚忙得很,没得时间休息了,累得遭不住。因为海风是生产队的基层干部记工员,每天出工必须要率先出门,不能比别人去得晚,下午收工也不能先走。每次回到家后,听到黑黑在猪圈里把栏板拱的哗哗响,知道它饿了,但我也饿了。这时倒觉得黑黑比我重要,手忙脚乱先把它喂了再说。

      面对困难是不能打退堂鼓的,海风就去请教社员们是怎样喂猪的。社员们说,你头天晚上就要把猪草、红苕藤等洗了,宰了,早点起来煮,多煮点,早上多喂点。海风原来是用的一个大吊鼎锅给黑黑煮食,煮一锅不够,以后黑黑长大了更不够。于是海风又去买了一口大铁锅,并立即请人在牛棚旁边砌了一眼柴灶。迅速解决了给黑黑煮食的问题。

      因我们生产队在山上,一不缺烧的,煮猪食烧柴很方便。二是生产队以红苕、苞谷、洋芋为主食,红苕藤多得很。另外很多回队里分粮食,分到后头剩下的根根红苕、小洋芋、烂包谷等,很多人都不愿意要,不好分。这时符队长就说干脆让知青拿回去,他一个人喂猪不容易,所以海风很少出去打猪草。但是海风还是在自己的自留山林旁边开了一块地,加上生产队分配给自己的自留地里种上了很多萝卜、莴麻菜、牛皮菜等大叶蔬菜,以备天冷了,好剐叶子喂猪。还有就是自海风喂了猪后,猪圈里的农家肥、肥效提高了,各种菜都长得很好。

      海风还专门跑到县城的新华书店,去买了一本怎样养猪的书来看,尽可能照书中说的方法去做。我们这儿在迖了谷子后,都是把稻草在田里就地烧掉做肥料,海风事先就背了很多干稻草回来在牛棚码成了垛。秋分过后,夜晚天气寒冷,海风担心黑黑在猪圈里很冷,就请人用竹子编了几张简易的大围席,四周用稻草把猪圈围起来。还经常打扫猪圈卫生,保持黑黑睡觉那个地方干燥清洁。由于天天喂它,天天跟它说不完的话,黑黑能听出海风的声音,甚至还听得出是在吵它或是夸它。黑黑见了海风也很高兴,嘴里不停的哼哧哼哧的叫,小尾巴不停的摆动,模样也挺可爱。

      慢慢的海风习惯了,生活也有规律了。头天晚上一定要把准备喂猪的红苕藤、菜叶子、根根红苕等洗干净,刷刷刷的宰碎。早上天不亮就要起来给黑黑煮猪食,煮好后用木桶先舀一桶出来凉着,等下午收工后回来好喂。在催肥阶段还要加入油饼、玉米、细糠等精饲料,每顿要喂饱。黑黑也很争气,没生什么病,吃饱了就睡,长得油光水滑,屁股圆滚滚的。社员们看到都夸知青喂的这个猪长得快,长得好。因为那时社员们喂的猪基本上都要喂一年以上,而且出栏时大多只有一百六、七十斤,很少超过二百斤重的。

      转眼冬至过了,很多人都开始杀年猪了。知青海风喂的黑黑这时估计早已超过二百斤重了。那时国家规定农民自己喂养的猪要宰杀,必须先办宰杀证,而且要将一半卖给国家收购。生产队可以先集体登记,喂两头可留一头在生产队自行宰杀,另一头则必须送交到公社国家收购。因海风喂的那头猪较大,就办了留猪证,自行在生产队宰杀了。杀猪那天海风又高兴又累,好几个社员都过来帮忙,因要码盐做腊肉。海风还请全队每户来一个人吃刨猪汤,办了好几桌,也算是对社员们对自己热情关照的感谢。

      5个多月的养猪经历,5个多月的起早摸黑,忘不了盛夏酷暑、猪圈旁的蚊叮虫咬,夜深人静、嚓嚓嚓的宰猪草声;忘不了寒冬雨雪、冬水田旁淘洗猪草,双手冻成似胡萝卜条条的情景……。个中艰辛、难以述说,也难以忘怀,总的感受是猪肉好吃,养猪好累。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4-29 00:44 , Processed in 0.0301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