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日期:2021-10-22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65件顶级唐碑善本亮相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均 资料图片(1/4)
首席记者 施晨露
“四欧宝笈”《宋拓集王圣教序》《宋拓麓山寺碑》《宋拓玄秘塔》……11月1日起,上海图书馆将举办以“大唐气象”为主题的馆藏唐碑善本大展。以年度大展的形式“晒宝贝”是上海图书馆坚持多年的传统,今年即将展出的65件(组)展品,不仅是书法史上的经典名篇,还包括多件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堪称“国宝级”的展品引起业界及书法爱好者的强烈兴趣。
上海图书馆现藏有25万件碑帖拓片,其中能称为善本者,约有3000余件,收藏品种几乎囊括整部中国碑刻史,数量之丰,质量之高,堪称“碑帖博物馆”。唐碑拓本是历代碑帖收藏家的首选品种,衡量一家公藏机构的碑帖收藏质量的高低,主要评判标准就是唐碑拓本的品质。
此次展览策展人、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碑帖研究专家仲威介绍,现存最早的拓本除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几件唐碑的唐代拓本外,数宋代拓本最早。宋代金石学兴起,传拓碑帖开始流行,然而历经战乱和自然损毁,传世宋拓本逐渐凋零,到明代中后期,遗存下来的宋拓珍品开始进入文物收藏品序列。
碑帖的文物价值通常从“传本稀缺”和“拓制年代”两个角度考量,此次上图年度大展的唐碑宋拓可谓业内“顶配”。除宋拓本外,还有部分明拓、清初拓,均是唐碑品种的最早或较早版本。
唐代书法艺术尤为兴盛,各类书体大放异彩,名家辈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唐碑经典,其文辞典雅清新,其书法典雅端庄。在书法初学者中最出名的《九成宫醴泉铭》,为欧体临摹的经典范本,此次展览将一次推出吴湖帆四欧堂本、龚心钊藏本、费念慈藏本和张廷济跋本,让观者感受同一碑石在不同拓本之间的捶拓变化。除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众熟知的书法名家,在展出的唐碑中还可欣赏初唐书坛巨匠虞世南、褚遂良的笔法,李世民、武则天的书法气质,唐高祖李渊曾孙李邕的潇洒墨迹。
展品中,“四欧宝笈”堪称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为收藏家吴湖帆旧藏,特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的宋代石刻拓本,分别是《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从“四欧宝笈”的装帧处处可见吴湖帆金石收藏之虔诚,他手书题刻的书箱,内设四个书匣,面板、题签、题画、题记、印章等俱全。又如,清末收藏家龚心钊“天价”购得的《九成宫醴泉铭》为宋拓宋装本,国家一级文物。从龚心钊装裱进册的购藏借条可以发现,1935年前后,龚心钊以先后两笔付款的形式花费六千大洋购得一本“北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当时的北宋拓本极为罕见,为此他特意拍照留念,请来书法家郑孝胥审定并题签,附上自己的校记,并夹入珍贵的晋朝蚕茧纸,珍视有加。
“集字”是将前代某一书家的字迹搜罗并集成的书法作品,现代人通常练习的集字书法字帖便是如此。“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墨迹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已为人所珍视。历代屡经散佚,唐太宗李世民凭帝王之力搜寻,获得楷、行、草书数千纸。到宋代,已经罕见王羲之的真迹,宋人视唐代摹本如真迹一样珍贵。展览中将展出的《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刊刻意义非凡,不仅是我国碑刻史上首块集字碑,还开启了刻帖的先河,比“帖祖”宋刻《淳化阁帖》的刊刻还要早300年。此碑拓片一经流传,寻常百姓亦能一睹王羲之的书法风采,有效普及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用作品奠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上海图书馆馆藏《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为北宋后期拓本,国家一级文物。
百余年的盛唐气象为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唐碑正是先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此次大展的展品,年代最早的是武德九年(626)十二月二十九日刻立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最晚的是大中九年(855)十月刻立的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涵盖唐代书法发展的关键阶段,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唐代主流书法的演变过程。
此次展览为期两周,11月14日15时停止入场,16时闭展。参观者须出示绿色随申码,参观全程须佩戴口罩;为保障展厅参观秩序,场内人数超过200人时将采取限流措施。展览同步举办“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线上竞临活动”,面向全国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征稿。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