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8|回复: 0

当当”声里的申城交通史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1-5-8 13: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一今 日期:2021-05-07

曾经张贴于公交车厢内部的广告      
1924年行进于静安寺与外白渡桥之间的英商公共汽车和黄包车 资料图片(1/2)

      ■ 一今

      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电车的问世,即使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的城市,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当时的媒体称:“这种电车既看不见蒸汽,又看不见机器,但却能自动。”《字林西报》写道:“路上立着许多人,张大眼睛和嘴巴,惊奇地看着电车。”

      “当当当,当当当”,忆往昔,乘坐1路有轨电车,往返于静安寺和外滩。窗外,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款款而行,手拄拐杖的老克勒驻足观望,挥汗如雨的黄包车夫相对而过,七八岁的小童持报叫卖……一幅生动而鲜活的城市交通图景仿佛跃然眼前。

      有轨电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出现在世界各大城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上海市的3路、8路有轨电车对许多老上海人来说,至今还记忆犹新,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首列有轨电车始发静安寺

      早在1865年,世界上第一条马拉的有轨车道在柏林诞生。1881年,依旧在柏林,由冯·西门子设计的首列有轨电车问世了,当时它只能载6人,轨道长度只有400米。7年后,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有轨电车系统。从此,有轨电车渐入佳境,并于20世纪中叶进入黄金时代。

      欧美国家运行有轨电车的消息传到上海,一些居住在上海的外侨也开始酝酿在租界修筑车轨,开通电车。

      最初的轨道交通建设在租界内进行。1881年7月,上海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提议开办电车事业。租界当局认为,虽然有轨电车铺轨架线投资较大,但鉴于其行车成本低、乘客容量大、乘坐平稳舒适等优点,决定采纳,并着手研究。1898年3月,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联合组成电车设计委员会,因设计分歧未果。后两租界分别办理电车事宜。1905年3月,公共租界选定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承办电车工程,其专营权转让给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907年4月24日,公共租界有轨电车工程开工。

      1908年1月31日,英商电车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上试车,同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正式通车营运,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第一条有轨电车的起点是静安寺,沿着愚园路、赫德路(今常德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向东行驶,穿过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并沿着外滩,抵达广东路外滩,全程6.04公里,终点站设在英国总会门口。

      彼时,马车、自行车、黄包车以及有轨电车,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共同组成了上海的公共交通。马蹄声、自行车铃声、黄包车夫的吆喝声、电车的当当声交相辉映,奏响了城市现代交通的序曲。

      华商第一条有轨电车通车

      与此同时,法租界在1906年1月由公董局与比商国际远东公司签订电灯电车专营合同,规定电车由远东公司经营。1906年6月,法商电车电灯公司成立,接收比商国际远东公司在法租界举办之电车电灯事业,1907年10月开始铺轨。1908年5月6日,法租界第一条有轨电车2路正式营运,起始站十六铺,到7月延伸至徐家汇,线路全长8.5公里。

      由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电车在各自区域内辟线铺轨,互不相通,乘客跨区远足必须换车,并另购车票,很不方便。为此,英电开办后不久,即向法电提出互通电车的建议。1912年8月,英法电车公司开始相互通车。最初是通车不通票,即驶入对方路线时,乘客需要重新购票。1913年8月,两家公司签订合同,对互通路线、行车时刻、售票、结算等作了规定,从此跨区乘客无须两次购票。

      从1908年3月5日通车至1911年,公共租界的电车发展十分迅速,共计开通8条有轨电车线路。

      辛亥革命前夕,法商电车已行驶于华界老西门至斜桥等地段,并企图自十六铺扩展电车路线至华界外马路董家渡一带。同时,多家外商也先后要求在南市经营电车事业,均遭中方拒绝。

      1912年,南市内地电灯公司经理陆伯鸿等人为挽回中国主权,阻止外商侵越华界,以繁荣南市为由,向上海县主管申请创建南市有轨电车,经市议事会讨论批准给予电车专营权。

      1913年2月,上海华商电车公司成立,旋即着手电车工程的筹建,整个工程建设、设备等均委托德国西门子公司办理,同年3月动工建设。是年8月11日,华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从小东门至高昌庙,全长4.97公里。1913年11月,华商电车公司与法商电车公司订立合同,在今人民路自小东门至老西门各置路轨,互相通行。

      传递都市生活的快节奏

      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电车的问世,即使在上海这样一个开放的城市,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当时的《中法新汇报》称:“这种电车既看不见蒸汽,又看不见机器,但却能自动。”又如《字林西报》写道:“路上立着许多人,张大眼睛和嘴巴,惊奇地看着电车。有时发现轨道里有几块小石头,这可能是中国顽童的恶作剧。”

      此外,上海电车运营之初,还曾闹出不少笑话。比如,当时不少人相信“电车电车,车上带电,乘者触电”。所以有轨电车推出伊始,没人敢去乘坐。为此,英国人雇用了一批失业者去当专业坐车人,还向每位坐车的乘客赠送花露水、牙粉、香皂等礼物。这样,有轨电车的生意才逐渐好转起来。

      由于早期电车公司都由外国人开办,因此不少细节都显示了对华人的歧视。比如,电车公司将车厢分为头等、二等,票价也分为两等,前者5分,后者2分。这两者在如今看来相差无几,然而,在当时却是相当悬殊。参照当时物价,2分可买猪肉1两或土豆1斤。除了票价不同,车厢内环境也有所不同。头等12席,座位是用白藤绷得紧紧的沙发,相当舒适;而二等有20席,车厢内均为长条的橡木硬座。

      历史的巨轮滚滚前进,城市人口激增和工商业规模扩大,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到1927年底,市区辟有轨电车线路22条,其中英商11条、法商7条、华商4条。营运地区东至外滩、杨树浦,西抵徐家汇、静安寺,南起卢家湾、高昌庙,北及北火车站、虹口公园,日均运客达48.6万人次。由市中心向四周延伸的车轨和穿梭其上的有轨电车,不仅给上海人带来了行路之便,也传递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

      老式有轨电车运行70载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有轨电车是上海历史的见证,是海派文化的代表,是时代风尚的象征。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张爱玲。她数次将身边的有轨电车写进小说中。《封锁》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封锁了。摇铃了。‘叮铃铃铃’,每一个‘铃’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了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

      又如王安忆在她的《长恨歌》中写道:“这城市里似乎只有一点昔日的情怀了,那就是有轨电车的当当声。”“那有轨电车其实最是这城市的心声,如今却没了。今天,在一片嗡然市声之中,再听不见那个领首的‘当当’声。”

      不过,这为人熟悉的“叮叮当当”声,不久之后便淹没在了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拥有量、使用量快速增加,一方面,道路设施量的增长相对较为缓慢,另一方面,对有轨电车的各种设施没有足够投入加以及时更新、改造,致使设备老化、效率下降、事故增加。于是,多种公交共用路面的矛盾开始出现并逐步激化。自1960年10月至12月先后拆除淮海中路、新闸路等部分轨道起,至1975年,上海拆除了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结束了沪上有轨电车近70年的运行历史。

      如今,马车、黄包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出租车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角。有轨电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如同历史的车轮驶过心头,勾起我们对过去的怀想。幸运的是,随着城市交通新一轮的发展,尤其是在倡导环保、节能的背景下,新型有轨电车开始回归,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09:11 , Processed in 0.0298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