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嘉定也有城墙。城墙一段位于嘉定镇南城河街,一段位于西门吊桥东堍。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嘉定首任知县高衍孙筑土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割据平江府的张士诚派部将吕珍改筑砖石,加宽城河,城周1694丈,高1.5丈,基宽4丈,面宽3丈,东西南北依次设晏海、合浦、澄江、朝京(后改名观潮)四门和东西南三座水关。外城河距城墙5丈,面宽13丈,底宽8丈,深1丈;内城河面宽2丈,底宽1.2丈,深0.5丈。
嗣后,城墙渐塌。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王应鹏增筑土墙。嘉靖十五年(1536年),知县李资坤增建北水关,上建楼门三楹。三十二年五月,倭寇侵犯县城,知县万思谦率兵民万余人固守,深感土墙不堪御敌,遂费时5月,重建砖石城墙,城周扩至2266.6丈,基宽5丈,面宽3丈。三十三年四月,倭寇围城,相持一月,城固未破。是年,杨旦接任知县,重建东南城墙,并在城头建堞墙2369垛,高4尺;建敌台16座,守铺34间,四门各建门楼1座。同时改澄江门为宣文门,合浦门为济漕门,观潮门为振武门;加阔东北两水关,重修南西北门3座子城,增建东门子城,垒石为堤,裹铁为门;重浚外城河,周长扩至2339丈,深1丈。三十五年告成。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在东南城建钟楼1座,内置巨钟。清同治元年(1862年),巨钟被洋人掠去,楼于宣统三年(1911年)为大风所毁。
1911年后,嘉定地区也爆发一场保城、拆城大论战,虽“保城派”获胜,然只保不修,至1949年时,已多处塌毁。1958年嘉定被定为上海市科学卫星城,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城墙大部拆除,剩南、西两段各约百米、被其他建筑长期掩盖的断垣残壁,与南、西两座水关同为珍贵的历史遗存。
南水关位于横沥与外城河交汇处,跨南横沥。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明清两代屡有修葺。水关内外两层,中置水门。全长15米,宽9.2米,内拱净跨7米,高4.5米;外拱净跨5.7米。1991年重修。
西水关位于练祁塘与外城河交汇处,跨练祁河。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明清两代屡有修葺。原为内外两层拱券,中置水门,20世纪80年代拆除内层拱券。1991年重修外层拱券,全长12米,宽2.8米,拱券净跨5.6米。
(摘编自《嘉定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