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生物银行”两年内样本储存能力有望达千万份
2016年05月30日 05 :上海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志彦 通讯员 杨珍莹)在上海浦东张江,有间特殊的“银行”,存的是“生物样本”,被人们称为“生物银行”。日前,这个国内首家生物样本库投入运行,并在全国推广“分行”模式。今后只要一张IC卡,人们就能查到各类“身体样本”信息,成为医生精准治疗的基础之一。
在张江药谷一幢办公楼的4层,记者进入传说中的“生物银行”。透过玻璃,看到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橘色柜子,每个小抽屉内安静地躺着各类“生物样本”。负责该“生物银行”运行的上海芯超生物副总经理沈晓莹拿起其中一片“生物样本”,只见上面标注着特定的二维码。“这里就像一座生物样本图书馆,每个样本的具体内容都信息化管理,就像你去图书馆找书一样,扫一扫,就可以准确找到样本的所在位置。”沈晓莹说。
作为示范库,该“生物银行”已经拥有100万份生物样本。在浦东新区政府和张江管委会的积极推动与大力支持下,两年内样本储存能力有望达到1000万份。
生物样本库被形象地称为“生物银行”,它的储存品是组织、血液、细胞、器官、DNA等生物样本以及与其相关的临床、病理、治疗、随访、知情同意等资料及其质量控制、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一般来说,人类生物样本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常人群的,如储存脐带血、加入骨髓库等,有疾病或健康需求时,可以为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另一种是从病人身上获得的,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血液等样本保留研究,为更多人提供帮助。
以一位肿瘤病人为例,以前在医院采集的病理标本仅有小部分用于检测,其余部分难以长期保存,被作为医疗废弃物统一销毁。有了“生物银行”后,他的病理样本可以储存,还记录相关信息,如对哪种药物敏感、化疗有何副作用等内容。当类似的样本达到一定数量时,经过分析整理,可为跟踪、预防及治疗疾病提供很大便利,以后对这类患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预测疾病都可以提供依据。
这间“生物银行”也承接个人业务。一张标注生物银行的黑卡,可以向全部存储者提供与银行卡相同的芯片卡和会员管理系统,实时开户、实时在线查询、样本随用随取、24小时在线服务等等同银行相类似体验的服务。
美国加州圣摩尼卡RAND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本世纪初美国生物银行存储的人体组织样本数量超3亿份,并以每年2000万份的速度增加。尽管如此,很多科学家依然抱怨无法获得足够样本。可见,生物样本库这一产业前景广阔,据权威市场分析人士预测,目前全球生物样本库市场每年以30%速度增长,未来几年将达2000亿美元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生物样本库建设取得一些成果,但这些并没有让我国的生物样本库发展出现质的飞跃,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张江“生物银行”致力于建设国内规模最大、高标配自动化、国际一流水准的生物样本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