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文汇报社出版 叶松亭
小份菜、半份菜、食物银行……今后在上海吃饭,无论餐厅或外卖,帮助食客“光盘”的办法有很多,浪费粮食的理由却连一条都难找。
目前上海正在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专项工作,相关行业与企业积极响应,推出各类鼓励举措,绝大多数市民百姓为之拍手叫好。
其实,“半份菜”能否长久,并不取决于“胃”。
很多餐厅及外卖企业推出的“小份菜”“半份菜”,出发点并不是要求大家少吃或吃不饱,而是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细化消费对象和消费行为,使得消费目标和定位更加具体,做到“刚刚好”,最大程度减少浪费。而且沪上不少生鲜配送企业在提供“半份”与“一份”服务的同时,还捎带着推出“一人半份”服务,胃口大或小,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事实上,这种提倡“刚刚好”的节约精神,一直扎根于上海市民的精神世界中,甚至已内化成上海城市品格的一部分。上海史专家熊月之在《上海城市品格读本》中将上海城市品格归纳为“三纲八目”,其中就包括“崇优务实”与“周密精细”。只不过,同样提倡节约,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如今大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则是希望继承勤俭的“传家宝”,一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本次相关行业与企业能够迅速推出“半份菜”等创新服务内容并受到百姓欢迎,就是市民有“心”后水到渠成的表现。
然而,对于构建一套鼓励全社会培养节约习惯的长效机制来说,这只能算是迈出第一步,后续还需要管理部门久久为功的合理引导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大力配合。
举个简单例子,网上有人讨论,“半份菜”是否应该半价?作为消费者,菜品减半,价格当然应该五折;作为商家,即便菜少了,水电煤和人工成本还在,更何况涉及利润,自然不愿腰斩。
未来如何在这两者甚至更多相关方面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半份菜”等一系列鼓励节约的措施可以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与效能,继承好、发扬好“刚刚好”的节约精神是基础,同时也对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