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6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申请的“颌骨囊性病变的AI辅助定量分析软件研发”项目获奖。 淮海中路街道的老人在刷“养老服务卡”享受街道为老服务。 2019赛季F1电竞中国冠军赛选手身穿“心电衣”比赛。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一座城市,看病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运动可以足不出户,甚至教课的“老师”都成了比自己还了解自己的智能机器,生活会不会变得便捷而充满乐趣?黄浦区正在不断推动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建设,为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体育等民生工程提供智慧支持,让梦想不断照进现实……
大数据赋能学校,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
■本报记者 杜晨薇
周一下午,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朵朵准时出现在操场上。自从学校给每个孩子戴上一块“云手表”后,朵朵越来越期待上体育课了。操场两侧的超大屏上,实时更新的数据显示每个正在运动中的孩子各项数据结果:心率、血氧饱和度、运动量等等,老师会根据大家不同的体能情况帮助调整运动量。身为啦啦操社团的成员,朵朵比大多数同学精力更充沛。看到她的数据后,老师为朵朵定制了“运动方案”,增加了一组运动练习。
自两年前卢湾一中心小学开始了信息化标杆培育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场基于学生成长性数据共享和教学教研融通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开始了。大数据赋能教育,挖掘学生潜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成就学生价值,也提升了教师人机协同能力,为数字时代的城市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云上”样板。
描绘孩子的“专属画像”
这是一节数学课。不同常规,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是在“云教室”里进行学习的。大家共同学习,合作完成老师提供的练习。如果哪一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最短、正确率最高,系统就会自动推送更高一级的题目让大家挑战,不仅学生可以匹配到适合自己的难易程度,老师也得以掌握每个学生独特的“数字学生”用户画像。
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说,“数字学生”用户画像,正是以学生为对象在专业领域里专门打造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通过采集学生相关的各类信息,为精准分析学生行为习惯、性格、情感等重要信息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随着学生行为分析的不断深入和细化,还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语义化标注,生成学生标签,完整地抽象出一个学生的信息全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引入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平台得以获取学生生理基础数据,又可作为构建心理分析模型的基础数据;布设智能摄像头,通过运动轨迹检测等算法,收集学生签到、校园里活动数据;通过智能语音分析,检测学生情绪等数据。如此一来,学生基础数据、学业数据、学习过程数据、社会实践和生活数据等各个层面的大数据都归集在一起,再加上数据智能分析和挖掘,从而构建了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综合性评价标签以及诸如阅读能力评价等专业知识标签。
打开学习的“黑盒子”
“线上线下结合,变常规性教研为主体性教研;建立学习大数据库藏、丰富课堂素材并实现个性化推送……这些将会大幅提升教师课前教学教研的效率。”吴蓉瑾表示。
在传统的课堂中,一个老师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课堂练习、授课信息的反馈收集等,均需要通过“逐个问询”等粗放的方式获取;学生的兴趣点、难点、学习过程的数据藏在“黑盒”里,老师很难进行教学计划调整。如今,“人机协同”打开了这个“黑盒子”,让课堂数据透明化,让一切变得不一样。
以课堂教学中进行练习为例,传统课堂需要老师通过课堂巡视,讲评个别学生做题来落实知识点,待老师凭经验判断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再推进教学环节。课堂中,“人机协同”的动态数据实时反馈,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数据生成学习动态曲线,实时呈现知识点掌握情况、错题与错因分析,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此外,针对传统教学中“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学校通过伴随式无感知的学业、行为、生理数据采集,获得动态学情实时反馈,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过去,教师们通常会花费较长时间搜集资料、整理制作课件等,而如今的备课系统就像分类清晰的“超市货架”,教师仅需动动鼠标就可以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类资料,不同版本的教材,供参考的优秀教案,制作课件的素材等,教师查询资料的时间大大减少。
节省下的时间与精力是为了增效,变常规性教研为主题式教研,确保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落实;建立学习大数据库藏,便于教师即时提取,随意组合,资源再生;丰富课堂素材并实现多预案设定……这一系列“增效点”促进教师智慧凝练,大幅提升课前教研的效率。
养老服务更精准,个性化需求能满足
■本报记者 唐烨
黄浦区是上海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最高的区之一:每十万户籍人口拥有百岁以上老人28.8人,列全市第一;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39.3%,老龄化全市第二。黄浦区各个社区正在探索智慧化养老社区服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让老年人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在瑞金二路街道,位于南昌路44号的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有一间“养老管家”工作室。“养老管家”顾米每天一早走进工作室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大屏幕,上面有她服务的30位老人从昨晚到当前的活动数据。通过安装在老人家中的红外线设备,老人在家的活动情况、睡眠情况等数据会传送到后台,显示在大屏幕上。“你看,这个数据线显示,老人昨晚9点半上床睡觉了,夜里起来过两次,早上5点起床的。”顾米说,如果老人半夜起来很多次,我可能就要上门去了解一下情况,看看老人最近是不是身体状况不太好,影响到了睡眠。
顾米服务的30个老人家家都有一台特别的电话,电话上只有三个按键:按1号按键可直接打给自己的亲人,按2号按键可以收听“养老管家”发来的政策与服务信息,按3号按键就可以直接连通到“养老管家”后台,第一时间找到值班管家。老人口袋里还随时装着一个小小的按键器,一个按键就可以联系到值班管家。“这个功能在老人发生意外的时候特别管用。”顾米说。不久前,一位年近百岁的阿婆独自在家不慎跌倒,幸好按动了装在口袋中的按键器,警报立即发送到街道的“养老管家”工作室,“养老管家”与居委干部第一时间上门查看,并联系了阿婆家人将其及时送到医院。
在淮海中路街道,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老年居民的需求浮现出来,街道开发出更为精准的服务模式。去年下半年,黄浦区联合经纬集团共同打造了“黄浦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淮海中路街道进行了“个性化升级”,设置了人员标签、积分兑换和签到系统三大模块。通过各居委将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基本信息导入至平台,完善其家庭、身体及收入情况,以更好帮助街道了解辖区内老人的现状。同时,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零距离家园服务站等相关机构设立信息采集点,以办理养老服务卡的方式,采集其参加各类活动、享受各类服务的相关信息,如便民服务、助餐服务、洗衣服务、日托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运营,分析相关数据,结合线下实际情况,精准了解老人的实际需求,挖掘出老人们助医、助餐、助洁、助行等更深层次的心理、生活需要,并联合社区内专业服务机构提供针对性的为老服务。
疫情期间,这一系统起到了很好地精准服务的效果。如,通过平台,街道得知辖区内有一位百岁高龄独居老人,因身体原因常年卧病在床,靠子女轮流照护,但由于老人住所较局促,子女无法长时间陪护,她生活上有诸多不便。街道及时派遣相关社工每天上午都会来老人家中为其进行屋内消毒,又通过此服务发现老人洗衣、晒衣、出门看病、配药都非常困难,服务人员将老人此项需求上传至智慧养老系统,周边零距离家园服务站、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得知需求后,送上相关的服务资源,及时解决了老人困扰。
通过系统分析,街道还发现在辖区内很多老人也都存在助餐、助医、助洁、助行方面的问题,推出了“舒颐到家”为老关爱服务项目。该项目通过智慧化养老数据平台建立了8个老年居民、家庭情况、身体情况的维度标签,如生活无法自理、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独居、纯老人员、高龄老人(超过80岁)、低保、低收入者、志愿者、拥军优抚对象等,针对每项标签又设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将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人数据进行收集与统计,再根据不同标签情况,设立了对应阶梯式分值,可以享受到不同养老服务,以组合服务包配套单项菜单式服务的形式推出,更灵活地满足老年居民的需求。
智慧体育,宅家也能感受运动魅力
■本报记者 杜晨薇
受疫情影响,F1赛事停摆。但就在今年5月,法拉利车手勒克莱尔却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世界一级方程式(F1)虚拟赛,业余车手和专业车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成了F1电竞场上的新气象。
近年来,黄浦区企业——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有限公司依托久事体育集团,不断为体育行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整合型服务与产品,F1电竞中国冠军赛便是其中之一。在去年全民参与的基础上,F1电竞新设了更专业化的职业联赛,且因受疫情影响赛事重心从线下调整到线上,催生了“宅体育”。
围绕F1电竞,上海久事智慧体育的“智慧布局”还有不少。去年,为提升赛事受众线上观赛体验,保障运动员生命安全考虑,公司将心电科技、智能穿戴、AI技术与电竞赛事融合,打造了业内第一个将科技人工智能应用于一流体育(电竞)赛事的智慧项目。在F1电竞比赛应用场景下,通过选手穿戴的心电衣,AI算法能监测选手的实时心电数据,除了可以检测心脏异常,还可以测量自己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疲劳值。对于观众,通过大数据分析后的可视化画面,可观察赛车手心电图及心率的实时变化,加速、弯道超车、冲刺、碰撞、夺冠,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同身受”,比赛也因此而更具观赏和竞技性。
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总经理薛晶晶告诉记者,利用信息科技,帮助赛事和场馆以及体育培训业提升用户体验,加速业务创新,从而提高消费者意愿,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公司的重要探索方向。2019年,公司为东方体育中心打造的“智慧场馆公众订场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用户通过公众号平台购票,选择游泳日期、时段、性别、人数等,支付完成后到现场取票,或是直接通过机器自助购票,机器打印出的则是一个纸质的手环。扫描手环上的二维码完成进场,自选空置的更衣箱,减少了取拿更衣箱钥匙、补费等人为操作流程。
前不久,上海久事智慧体育的技术在闵行区马桥镇508亩的旗忠网球中心得到实践。根据调查,国内场馆的赛事演出活动观众超过6成是第一次进入该体育场馆,因此对场馆的交通与步行动线都不熟悉。通过可视化的虚拟导览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旗忠网球中心的观演环境、通道、看台、商业区、餐饮区、VIP包厢区等现场环境,以及让客户更好了解场馆周边交通服务设施、场馆停车场环境等,通过互联网智能化技术提升场馆的软实力。
指尖上的医疗服务,让远距离看病不再难
■本报记者 杜晨薇
“随访评估”“科普宣教”“个人中心”……这是日前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针对慢性疾病人群推出的微信公众号“打浦慧医疗”中重要的三大服务板块。按需索骥,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实现慢性病自我管理、慢性病知识科普及健康评估。
这样的互联网诊疗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黄浦区卫健委率先发力,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通了“互联网社区诊疗服务”,统筹打造了涵盖互联网+护理、线上复诊、在线处方和健康管理等服务齐头并进的区域互联网诊疗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群众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打浦慧医疗”为例,不仅社区卫生中心的23位家庭医生每天轮流在线坐诊,开展科普宣教和健康咨询问诊,还同步开启了“家庭医生直播间”,青年家庭医生们纷纷出镜,线上直播指导正确佩戴口罩、夏季中药茶饮知识、白领日常保健等。这在给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效吸引居民首诊到社区,拓展了健康服务空间。
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区内除了协同万达健康云,在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推动在线处方、在线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积极推进在线复诊和在线处方服务外,也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线上预约就诊模式,以服务号、微信群为平台,以儿童保健门诊和预防接种门诊预约制服务为切入点,促进居民逐步养成预约就诊习惯,减少人员簇拥和等待时长。截至目前,全区各社区卫生中心在线咨询量已超过1393例,线上预约计划免疫量6278例,儿童保健879例。
除了社区医院外,不少三甲医院也正探索将前沿新技术与医院特色结合,推动远距离就医成为可能,让医疗资源更趋均等化。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AI技术早已在放射科的肺结节、肋骨骨折、头颈部淋巴结诊断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从最初使用AI技术进行诊疗,可以在结节检出等单个任务上更高效、更准确,到后来AI可以帮助医生面向肺癌、乳腺癌等高发疾病,进行全病灶、全征象检出,深入分析良恶性,提供疾病诊断依据,AI结合了三甲医院特色的最高级别的诊疗水平,下沉其他医院,并在住院、基地等医师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今,九院放射科以陶晓峰主任牵头正在探索的“基于头颈部CT影像的淋巴结病变人工智能诊断辅助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及“颌骨囊性病变的AI辅助定量分析软件研发”等项目一旦落地后,将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个性化多学科诊疗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作为生物与新医药、新技术、新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交叉前沿研究,是上海市科委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项目。九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口腔头颈部疾病诊疗是九院的“拳头产品”,在全亚洲范围内具有权威性。然而,许多患者受制于距离等客观因素,没法前来接受治疗,“这套颌骨囊性病变的AI辅助定量分析软件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医院连线,实现患者的远程诊疗,九院这么多年积累的案例、经验、数据也可以共享,让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成为各地、各级医院共同参考的知识,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老百姓身边。”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