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4|回复: 0

中国近代绘画“第一人”:徐悲鸿(3)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0-6-4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4-24 来源:上海党史  作者:淮海商报

洪深在上海的最后牵挂(2)

      “开房间”闭关写作

  洪深在旅馆“开房间”,主要是为了埋头创作。洪深毕业于哈佛大学戏剧系,成名早,影响大,他的一举一动,常是大小报刊记者捕捉的文艺新闻。有一阵子,有记者发现,“留美戏剧家洪深近来……很少出门,天一影片公司及复旦大学都不常见他的足迹……”(《摄影画报》1934年第10卷第5期)原来,洪深正在闭门创作他的农村第三部曲———话剧《青龙潭》,这是他继《五奎桥》《香稻米》后的又一力作。

  其实,洪深所有的戏剧、电影作品,都是他排除干扰、奋力写作的成果。对此,洪深曾经的同事、明星影片公司导演程步高印象深刻:“酝酿复酝酿,待腹稿成熟,老规矩,到跑马厅对面,六马路口的东方饭店,开个房间,谢绝朋友访问,把自己关起来,好像老和尚坐关似的,不是念经,而是埋头写作,夜以继日,关上十天左右,电影详细台本,怀胎数月,宣告诞生了。”(程步高《影坛忆旧·洪深的编剧方法》)

  洪深“开房间”另有一个功能:开会。洪深生性热情而真诚,常将他租住的客房借给中共地下党开会;1930年3月“左联”成立后,“左联”作家也喜欢到东方饭店他的房间里讨论、谈戏。

  夏衍回忆:“那时候老是聚集在一起杂谈的人是洪深、张庚、尤兢(即于伶———引者注)、凌鹤、章泯和我。我们总是十天或者半个月一次在洪深先生常住的东方饭店吃饭,海阔天空地谈话,结果是从这种杂谈里面产出了《汉奸的子孙》《洋白糖》和现在改编为《五羊城》的《我们的故乡》之类的剧本。”(夏衍《的回忆》)独幕剧《汉奸的子孙》由于伶执笔,以抵制日货运动为背景,在1936年公演以后,创造了当年最高的上演记录。

周恩来总理签署的洪深任命书

  沙汀记得,他参与洪深主编的《光明》半月刊编委会时,“《光明》编辑部曾经组织人编写过两三个剧本,及时揭露敌寇在华北的侵略罪行。一般都是在西藏路东方饭店开个房间,约集几位同志就某些事件讨论几次,就推选人写初稿。”(沙汀《一个“左联”盟员的回忆琐记》)

  张庚认为,“国防戏剧,洪老是主要人物,名为集体创作,实际上洪老下的功夫最多,而且很多作品就是在他住的东方旅馆(指东方饭店———引者注)的房间里讨论产生的。”(张庚《洪深逝世四十周年纪念会发言》)

  1934年8月,应梁实秋推荐,洪深赴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前,复旦大学师生不舍得洪深远行,竭力挽留,据6月8日复旦校刊载:“……文学院长余楠秋氏,与洪深氏感情甚笃,坚持不允行。同学闻悉之下,亦深为不安,闻昨已派代表三人前往洪氏私邸挽留之。”为感恩复旦师生,洪深临行前,将自己藏书全部捐赠给复旦大学,两袖清风,鸿雁北飞。

  然而,几个月后(1935年2月),好友田汉被捕,洪深又匆匆赶回上海。戏剧理论家鲁思回忆,田汉被捕后的第二天深夜,他们几位聚集在洪深所借的东方饭店四楼房间里,“密商如何营救田老的事”,“洪先生万分不平地讲:我亲自去南京向国民党交涉。假如他们说田老是‘左联’人物才被捕的,我可以告诉他们:‘我也是左联的人,你们把我抓起来和田先生关在一起好了。’”(鲁思《洪深先生二三事》)

  见证救亡激情

  1936年初,洪深辞去山东大学教职返沪。同年9月,他又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一年间,洪深南下北上,马不停蹄。各路记者忙于跟踪洪深,结果发现:他来回奔波,原点却在上海,确切地说,是在东方饭店。

  “洪深在上海已无一定的住址,总是在东方饭店开一个房间,日间会会朋友,夜里埋首写作……”(1936年第1卷第11期《星华》)

  “洪深近在沪编剧本,依他的老脾气,又在东方饭店开房间在埋头工作。”(1936年第2卷第6期《娱乐》)

  “外传洪深教授在东方饭店埋头苦干的剧本,那恐怕要等到《三姊妹》环游华北的时候才上演……”(1936年2月11日《申报》)

  “洪深又来了,是昨天(1936年11月2日)到上海的,仍住东方饭店。此行只向广州中山大学请二星期假,十一日就须离开上海回广东去。在这十多天之中,洪深勾留在上海的任务,一种为了料理自己所售出及将售出的各剧本的未了手续,一种是参加四十年代剧团公演《赛金花》。”(1936年第1卷第24期《星华》)

  “目前(1937年1月)因为大考已经完了,洪深教授在广州没有事干,就跑到上海来了,在前天,他是乘着轮船到达了上海,住在他一向住惯了的东方饭店……他也许还参加‘四十年代’公演《自由魂》的导演事宜哩!”(1937年第1卷第8期《影与戏》)

  1937年7月初,洪深由广州再返上海,住进东方饭店。7月7日(一说8日)下午,上海剧作者协会正在洪深的房间开会,突然外面传来“号外!号外!”的卖报声———“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在洪深主持下,协会迅速反应:向卢沟桥抗日守军发出慰问电;集体酝酿创作三幕话剧《保卫卢沟桥》。8月7日,《保卫卢沟桥》在南市蓬莱大戏院成功上演。8月13日,上海抗战的炮声打响。这一天,协会恰巧也在东方饭店开会。于伶回忆,“‘八·一三’上海抗战的炮声开始响的时刻,我们也恰巧正在他(指洪深———引者注)的房间里热烈地争辩着如何更好地开展戏剧工作”。东方饭店“那间狭小的房间”,见证了上海戏剧工作者抗日救亡的激情,难怪于伶感慨道,“洪老这一间旅馆房间对于活跃与推动戏剧工作的作用有多大呵。”(于伶《悼念敬爱的洪老》)。

  8月下旬,洪深辞去中山大学教职,率上海话剧界救亡演剧二队离沪,奔向远方。直到1946年6月,洪深才随复旦大学从重庆复员返沪,入住复旦教工宿舍“庐山村”(今复旦第一宿舍)19号。

  让我们再回到1955年6月的那天,当洪深与赵清阁谈到东方饭店时,赵清阁忽然记起:1947年秋,洪深与她合作编剧电影《几番风雨》,也曾在东方饭店讨论过剧本提纲。这一次,她对洪深的用心毫无察觉,以为他又要去那里酝酿新作了。那天晚上,洪深告辞时,赵清阁照例送他到大门口。洪深忽然一反常态,拄杖不走:“送我到弄堂口吧,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来了!”赵清阁只当洪深在说笑话:“老夫子又要给我上课了,这是谁的台词啊?”

  弄堂口昏黄的路灯下,赵清阁目送洪深远去。两个月后的8月29日,一代戏剧大师在北京溘然长逝,走完了60年的人生旅程。噩耗传来,赵清阁恍然大悟,痛哭失声!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3 23:12 , Processed in 0.0289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