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5|回复: 0

连载16《北大荒十年》知青往事150篇(二)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20-2-20 17: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寿义   老知青家园   2019-07-05




      管寿义,博客名“在陋巷”,原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六分场上海知青。九年前开博,专写农场十年生涯中的所见所闻,皆为琐事,却因其视角独特,文笔精妙风趣,迅速在网络上受到关注,尤其在各地知青中反响热烈。如今集二百余篇上博短文的《北大荒十年》、《北大荒十年(续)》已经出版。


      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从《北大荒十年》一书中挑选出的150篇知青题材小品,真实地还原了知青的生活、知青的所思所想。他对北大荒风土人情、生活场景、农村节气的逼真描绘,让我们重新体味了丰满浓郁生动的北大荒乡间氛围,从中来“管窥”知青生活。

北大荒十年(二)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作者:管寿义

      往事31  “打扫帚”

      秋天的北大荒,场院也是一处热闹的所在。一堆堆刚收获的小麦在这里进行扬场、晾晒,然后直接进仓或灌袋装车交公粮。


      场院上有扬场机,马达一开,扬场机扬起的麦粒就象是抽水机扬起的水柱,成抛物线状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腾起又落下来,微风吹过,饱满的麦粒落下来渐渐成小丘,麦瘪子大部分会被侧顶风吹得落不远,但仍少部分的会落在麦丘上。在每台扬场机下会安排人拿木锨往扬场机传送带上推小麦,还有一两个人“打扫帚”。


      扬场机扬起了麦粒也捎带着也扬起了细小的尘土,灰挺大,灰蒙蒙的,还有点呛人。“打扫帚”的人就站在扬场机下面,拿一把大扫帚在麦丘上不停的紧划拉,把落在上面的麦瘪子划拉到一边去。


      “打扫帚”虽说是拿着扫帚划拉,但可不是扫地,讲究个轻巧劲,扫帚在麦丘上轻轻拂过,麦瘪子等杂物就滚到四周丘底去了。这是一项技术活,一般人好象还干不了,或者不愿意去干。


      知青中也有会“打扫帚”的,杀猪能手周大琪就会“打扫帚”。


      大琪他一直在食堂和菜地干活,请他来“打扫帚”,还是因为他身怀多种绝技吧?我在场院多次见到过他一展才艺。只见他拿一块四四方方的布块顶在头上、像老娘儿们扎花头巾似的扎上,乐呵呵的,有时侯还戴一顶草帽,胳膊上套上套袖——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灰太大。大家伙都说他这么一整挺像“狼外婆”。


      扬场了!大琪将扫帚把夹在左腋下,弓着腰,在飞扬的尘土中专注地来回“打扫帚”,没多久就满头满脸、连带身上就落下一层薄薄的灰尘。他脸上魂儿画儿,眉毛上挂着灰,唇上也是灰,哪里还像“狼外婆”?成了圣诞老人了!


      在大琪喝水的工夫,我也拿起大扫帚比划两下。因为我会使唤钐刀打洋草,心想“打扫帚”和打钐刀也差不多。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现原形:扫帚打轻了象蜻蜓点水,麦瘪子没扫到、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麦粒淹没了;扫帚打重了麦粒、麦瘪子泥沙俱下。“打扫帚”和打钐刀还是有所区别的,一下子还不得要领。


      喝完水的大琪笑模悠悠地说“我来我来”。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大琪“打扫帚”是那样的得心应手,我才划拉了一会儿就灰头土脸地干别的去了。


      扬场没有收工时间,干完某一堆或某几堆才算完事儿,有时还会临时增加任务。场院上木锨多,我们常说,说不清道不明今儿个啥时候能收工,看样子今天的活儿是“老鼠拖木锨—— 大头在后面”。


      往事32  ·

      分场的西北角是场院。


      场院紧西头有六个圆圆高高的粮仓。粮仓的底座是正圆的,直径不小;粮仓很高,上面是伞形的顶,从地面至伞形顶的下沿,高约五六米;在顶的下檐朝东方向,有一扇小窗,既可以进人,也是“进仓”时倒粮食(通常是小麦)的地方。


      场院的北面,有一幢房子,很高很大。这幢房子其实也是粮仓,只不过它主要存储的是大豆和玉米。房子里有好几个用茓子围成的粮囤,粮囤很大很高,上面也是做成尖顶状,用麦秸帘子苫着。我们经常在年画上可以看见这种粮囤,在粮囤的腰部,常常还贴一张“丰”字,“猪满圈、粮满仓”,寓意着丰衣足食、小日子红红火火,那是平头百姓的追求。


      农村人爱用“满囤”起名。有一次坐火车,我与对座的老乡寒喧几句后请教他尊姓大名,他竟然叫“梁满囤”,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刮目相看;同时钦佩他的父亲太有才了。


      这幢仓房的北面是一块空地,泥地,春天常在这里做颗粒肥。南面,是一大块水泥地,扬场、晾晒粮食、装麻袋、装车等,都在这里。


      秋天,小麦扬场、晒干后,就可以进仓了。一般进仓的程序是:


      1、搭跳板。通常,从地面到粮仓的小窗,约有四五米高,需要搭三级跳板,跳板的样子与上图颇为相象;


      2、称体重。每次扛麻袋的人都有十几个、二十几个不等,对每个人进行称重,是方便统计进仓数量。扛麻袋上跳板以前,必须扛着麻袋跨上磅秤,有专人进行统计。比如,李四体重 130 斤,今天一共扛了 20 袋,总量是 6000 斤,则李四的累计总量 6000 斤减去 130 (斤)乘以 20(袋),3400 斤,就是其进仓数量。其他王五赵六等,可以以此类推;


      3、打撮子。撮子与畚箕十分相象,但比畚箕大多了。两个人张着麻袋口,一个人专门“撮”起小麦灌进麻袋,等灌到离麻袋口还有 10 公分的样子,就差不离了;


      4、钻麻袋。等灌好的麻袋够一定数量,就开始进仓。两个人相向而立,让麻袋略略倾斜,这两人都是一手抓麻袋角、一手抓麻袋口,一起合力往上“掫”(东北方言,音:周。查新华汉语词典,掫: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与此同时,又有第三人站在麻袋的开口处,他的任务是“烧火”,助往上“掫”麻袋者一臂之力,再“烧”一把“火”。三个人齐心协力,麻袋就“掫”起来了、悬空了。扛麻袋的人这时候必须配合默契,“稳准活”地猫腰钻入麻袋底下,扛起,站稳,“烧火”等三人方可撒手。“钻麻袋”是一项技术活,有巧劲;


      5、上磅秤、过跳板,扛到粮仓“小窗口”前倒净小麦,拿着空麻袋从另一侧跳板下,再去扛下一袋,如此周而复始。


      我在农业连时扛过麻袋。还记得当时体重约 110 斤,扛着麻袋站在磅秤上重量通常都是 280 斤、290 斤,换句话说,我每次扛的麻袋重约 170 斤。


      一开始,我扛不动,心里恨自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做得不好,世界观还没有改造过来。


      感谢荒友对我的关照,起先只让我扛半袋,等我在跳板上走稳了,慢慢地才加到一袋。


      扛着那么重的麻袋,小心翼翼地走在跳板上,就好像走平衡木一样,万一一个趔趄摔下去,那么高,轻则致残,重则“光荣”了也未可知。


      好在扛麻袋进仓通常都是“大包干”,干完指定的任务就成。大家伙都是玩命地干,嘁里咔嚓,不愿意拖泥带水,收工了回宿舍往炕上一倒,啥都不想干,懒得动弹了。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4 07:55 , Processed in 0.0551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