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黄杨子)昨天8时,《柳叶刀》子刊《糖尿病和内分泌》在线发表一项来自中国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与全国多中心教授共同领导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研究,系统阐明了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作用,并揭示肥胖对糖尿病病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β细胞功能障碍不足和因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问题,未来据此“双重缺陷”制定行之有效的糖尿病防控策略意义重大。
肥胖影响胰岛素抵抗
王卫庆介绍,“中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9%,患病人数达1.164亿。”以往我国学界观点认为,β细胞功能障碍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但这不足以解释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40年间的急剧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演变,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平行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为此,本次研究以94952名40岁及以上的基线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和β细胞功能障碍(HOMA-B)。结果显示,在340443人年(即约3.6年)的随访中,新发糖尿病患者高达6484人(6.8%)。
“相比β细胞功能障碍,肥胖影响的胰岛素抵抗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更重要的危险因素。”王卫庆表示,本研究的发现改变了一直以来国际上对中国糖尿病病因的固有观念,使得对中国糖尿病的流行原因及潜在病因的认识更为清醒。“学界一直认为,我国糖尿病患者与日本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障碍较接近,属于先天不足;但事实证明,欧美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因素也在影响着我国人群,尤其是饮食、生活方式等。”
制定中国糖尿病患者临床指南
不难发现,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糖尿病现实更严峻:中国人同时具备了较弱的β细胞功能,以及较高的肥胖患病率和伴随而来的胰岛素抵抗,从而给本来脆弱的β细胞功能增加“额外打击”,因此导致中国严重的糖尿病流行,患病率持续攀升。“我们希望,本次研究能为重新审视中国糖尿病病因特点提供科学证据,对中国乃至其他东亚国家的糖尿病防控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王卫庆说。
据悉,该研究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宁光和国际知名糖尿病专家拉尔夫教授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学习国际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同时,更需要结合中国人糖尿病病因特点,制定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南和路径,从而更有效延缓甚至逆转中国糖尿病流行。”
最后,王卫庆也为广大市民与糖尿病患者带来建议,“我们希望成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可维持在22至25;同时,糖尿病的不同药物分别针对不同致病机制,若单种药物无法让血糖达标,可在医生的专业检查与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让胰岛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