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市域范围的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将逐步实现滨水公共空间全线贯通开放 贯通江河两岸 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贯通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亲水空间,图为游客漫步在虹口滨江步道。孟雨涵 摄(资料照片) 记者 戚颖璞
2017年底贯通之后,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进入景观提升阶段,目前开放空间正从核心区向两头延伸。今年,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也启动贯通,预计明年完工。未来,上海市域范围的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将逐步实现滨水公共空间全线贯通开放。
今年以来,上海“一江一河”贯通工程持续推进,开放空间变多、空间功能变多、贯通红利变多。
开放空间变多
今年,黄浦江两岸开放空间向腹地和两头延伸:杨浦滨江岸线继续开放2.8公里,虹口滨江扬子江码头区域贯通。苏州河中心城区段85%岸线年底开放,还有一批工程在年底开工,包括静安跨区连通的人行桥和临水栈道,嘉定600米、虹口1公里的滨水空间改造等。
“今年,‘一江一河’开放空间不断增加,得益于黄浦江45公里公共空间经验进一步复制推广。”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朱剑豪认为。
从封闭岸线走向开放的生活秀带,“一江一河”在贯通理念上有相似性。将两条母亲河纳入统一管理,便于相互学习经验。今年7月,统筹协调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的“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更名为“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
黄浦江岸线贯通采用“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苏州河延续了这一理念。普陀区重大办负责人介绍,普陀相关部门早在去年就梳理断点,研究方案,逐个击破。岸线最长、断点最多的苏州河普陀段,成了推进速度最快的一个——占中心城区岸线50%的苏州河普陀段,共有19个断点,今年底全部基本打通。
苏州河沿线有不少住宅小区,贯通开放这些地方最为复杂。“苏堤春晓”小区长期占用规划的沿河市政道路用地,沿河通道和小区景观带融为一体。居民考虑到自身安全,起初拒绝开放。经过确权和反复协商,建设方决定用通透围墙、设置技防系统,分隔住宅楼和沿河道路,既保证小区安全,又不影响居民观景。“苏堤春晓”腹地开阔,但设施老化、绿化欠缺。建设方把临河区域改造成高低两级亲水平台,提升景观品质。这些举动受到居民欢迎,打开了小区和心里的“那堵墙”。
黄浦江岸线各区情况不同,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苏州河延续了这一做法。由于地理区位、禀赋条件、承载能级和黄浦江不同,苏州河贯通诞生了许多创新思路。
考虑到沿线住宅,苏州河部分滨水空间,如中远两湾城等,将限时段开放。因为腹地局促,除了漫步道、跑步道,不强调全线设置骑行道。由于河道较窄,更强调苏州河两岸互通。记者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获悉,苏州河中心城区段规划增加近20座桥梁。其中,昌平路桥已经率先建成,安远路桥设计方案征集刚刚结束。
空间功能变多
塑造活力水岸,离不开功能导入。“一江一河”有着不同的城市定位,需要因地制宜,引导区域功能错位、强调功能复合。
根据今年发布的《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成为上海的“会客厅”。
承载新需求,黄浦江沿江产业正在积极转型。比如虹口滨江,北外滩发展日新月异,积极导入会务会场等业态,打造世界级“会客厅”。又如徐汇滨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腾讯、湘芒果等标杆企业相继落地,围绕文化科创,推动区域综合开发。
积极转型,也带着审慎思考。昔日的工业锈带——杨浦滨江,并不急于引入产业。“杨浦滨江保留了许多工业遗存,历史价值很高。要反复考量:什么样的业态能够匹配这些建筑空间,用什么更新方式才能重焕建筑生命力。”市“一江一河”办赵炅说,杨浦滨江区位好,要“三思而后行”,要做就做到最好。
根据《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
苏州河贯通要尽可能扩增公共活动区域,就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充分释放步行空间。虹口岸线的北苏州路正从机动车道改为慢行道,仅保留上海大厦、上海邮政博物馆两个机动车出入口;华东政法大学段开放步道不到1米,将进一步拓宽;西苏州路沿线(长寿路至昌平路段)改为单向交通,释放更多步行空间。“苏州河全线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后,车流量不大、有条件的路段都将改为慢行道”。
受到防汛墙标高限制,中心城区很多区段临河不见河。未来,苏州河将针对不同区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亲水性改造。有一定腹地的区域,设置高低两级的二级防汛墙。人气足、商业氛围好、景观要求高的区段,考虑参照国外成熟经验,采用平时开敞、汛期封闭等多种应对方式。
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一江一河”也有共通的配套服务功能。浦江两岸正在增加服务站点,不断整合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浦东岸线空间疏朗,服务站点以新建为主,在22座“望江驿”内,市民可以充电、饮水、休憩、读书等。浦西岸线、苏州河两岸空间紧凑,服务站点以既有建筑改造为主。
贯通红利变多
“一江一河”贯通红利还将不断放大。朱剑豪表示,上海正在开展“一江一河一湖”滨水区公共空间的规划研究,逐步实现黄浦江、苏州河上游与东太湖流域绿色空间的贯通融合,打造发展新模式。即,以生态环境建设引领示范区社会、经济等全面一体化发展。
“一江一河”与太湖同宗同源,历史和生态资源相似,滨水区发展应整体考量。这一块区域,有许多古镇紧邻水系,亟待转型。坐落于淀山湖畔的金泽古镇,在保证风貌的前提下,利用既有土地整理,引入华为研发中心等科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以水系为纽带,可以串联更多古镇资源,激发区域巨大的发展动能”。资料显示,在“一江一河一湖”沿线5至10公里腹地范围内,汇聚了约10万亿的经济总量,周边居民对滨水空间有着巨大的需求。
以此为目标,“一江一河”正加大力度不停步。浦西驿站的数量、辨识度和功能配置有待提升。明年重点完善提升黄浦江两岸服务驿站,争取在浦西形成一致的设施格局。位于宝山、闵行、奉贤的黄浦江岸线,分别针对邮轮全产业链发展、吴泾老工业基地转型、滨江生态整治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