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2|回复: 0

揭开“明星村”庐山真面目:老情怀、新生活一个不少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9-7-25 19: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07月25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李晔

崇明园艺村村居,房前屋后成公园。张海峰 摄
镶嵌在粉色花海中的奉贤吴房村。(资料)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条重要实践。从市农业农村委传来消息:于去年6月启动建设的上海9个涉农区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日前完成了既定建设任务。同时,新一轮第二批28个村的建设规划也已明确。

      在近期由市农业农村委组织的探营活动中,记者见识了这些“明星村”的庐山真面目。这些村庄颜值、内涵、特色、路径各有不同,每个案例都值得细品。

      吴房村:
      市场深度参与乡村转型老村庄脱胎换骨成网红

      十里桃花源,一个吴房村。今年4月起,桃花渐开,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日益散发“网红”气质,凭借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桃花烂漫的高颜值“新晋”为市民游客的打卡地。这个曾陷入“人老、地老、树老”多重困境的村庄脱胎换骨。

      吴房村最老的黄桃树栽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村内不少农民种桃树有数十年光景。近年来,黄桃树“超龄”服役、土地板结贫瘠等问题暴露得愈发明显,种桃人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如何破解困局?寻求外界专业且持续的资金支持,或是一条路径。

      去年11月,《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在这场大都市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国有资本成为先行者,国盛集团走进吴房村。国盛旗下盛石资本管理公司带动社会工商资本,搭建思尔腾运营平台,从金融和产业端入手,探路乡村振兴和产城乡一体化新模式。村民们将1030亩承包地和林地流转出来,将黄桃产业链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在市场化驱动下,市农科院、台湾永龄农场等相继来到吴房村,针对当地黄桃,从种植、养护、推广、销售、库存、运输等方面专业施策,使黄桃产量、品质、销路齐升。乡村的村庄生态系统也在思尔腾平台运作下被重新构建。空置率高达70%的房子,在村民自愿的原则下,交由平台运营。这些旧屋,有些翻新,有些拆除后原地建起新民宿、艺术工作室或青年双创中心。在专业规划设计之下,房屋或沿路而建,或邻水而居,于参差错落、移步换景中展现乡村之美,不再是传统农村宅基地“排排坐”的刻板印象。

      市场深度参与下的吴房村,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都有了现实的载体。

      革新村:
      农民集中居住释放土地村民享更丰富配套设施


      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则通过“归并”走出一条振兴路。

      革新村区位优势明显,距轨交8号线仅5公里,“家底”丰厚,坐拥年均420万人次客流的召稼楼古镇,年均240万人次客流的4A级景区浦江郊野公园也在家门口。不过,在把这些“珍珠”串成项链时,村民们的分散居住却是一大阻碍。

      革新村现有232户村民,分散在16个农居点,平均每个农居点仅14户。若不归并整合,现有土地潜力无法尽数释放,一场平移搬迁势在必行。原以为,老祖宗留下的房子,村民哪会同意说拆就拆?然而进展却出奇地顺利。村民们很会算账:首先,新屋的建筑面积按原权证及原批准面积予以审批,节地但不节空间;其次,镇里给出的风貌奖励补贴和房屋残值评估新政,基本能抵消造房和装修费用;最后还有一本配套账。原有农居点分散,新增公共设施和市政配套辐射人群有限,搬到集中居住点后,村民可享受更丰富的配套基础设施。

      不到一年时间,革新村农民集中居住就已完成90%以上,目前新建的农宅已结构封顶,村民们年底就能平移至2个集中居住点。归并所释放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多出了12个标准足球场,不仅可新建公共服务设施,更可导入文化、创意、旅游等相关产业,培育全新发展业态。尤其是新腾出的1.93公顷商服用地,就坐落在召稼楼古镇二期旁。事实上,古镇二期开发现已引入90亿元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可免费获得10%的经营物业,预计年收益达1650万元。

      归并后,革新村设想已久的“一廊三产一空间”布局也得以施展。“一廊”即文旅走廊,串起革新村、农业合作社、召稼楼古镇、浦江郊野公园、长寿禅寺之间的旅游支线,实现古镇、农村、农田三大资源联动;“三产”即古镇、上戏、文创,召稼楼古镇旅游嫁接上海戏剧学院智库,引入第三方优质资源,以实现召稼楼古镇旅游2.0版;“一空间”即艺术BLOG空间,革新村盘活61幢闲置民房资源,通过村集体土地作价入股,由市场化公司负责资源导入,计划打造新农村文化和上戏影视技术研创基地。

      回望归并之路,村民们颇为认可:老情怀、新生活,一个都没少。

      界浜村:
      小三园建设提振精气神农民自觉制定村规民约


      “浜有界,景无双”,入选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浦东新区周浦镇界浜村村民如此自夸。

      明清时期,界浜村曾有一座张氏花园大宅。2012年,在原14组张氏花园大宅原址上,界浜村将50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至镇农投公司,打造成周浦花海生态园。当年起,花海按每年5%的递增率向村民发放土地流转费,另有百余村民在花海上班,既有土地流转收益,又有工资收入。今年起,花海又给予界浜经济合作社项目反哺费,用于村民公共福利、村内基础建设。随着迪士尼乐园持续升温,村民还纷纷打造桃文化主题民宿,生意做得红火。

      向外,背靠花海和迪士尼,旅游经济让村民的钱包鼓起;向内,村民自家“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同样提升获得感。近年来,浦东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界浜村便以村民宅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为切入点,鼓励村民做好乡村美化。84岁的老陆花费数月,精心培育30余种花卉,将自家小院打造得繁花似锦。周边村民纷纷效仿。村里还鼓励村民“花小钱办大事”,于是那些看似无用的物件被有效利用——闲置水缸经简单修饰,成了小花园里最有“乡”味的花盆;被随意丢弃的砖瓦砌成小菜园的围墙;桃树树桩做成的工艺品为小果园平添生趣。

      村里又趁势开启更大范围的“乡愁”寻觅,名画大家在村里赏桃时留下的笔墨、耄耋老人传唱时的宣卷等,都以壁画形式印刻在村头村尾的角落。村里原先一块17亩空地,是拆违和土地减量化后的复垦土地,应村民呼吁,被改建为德和广场与怀信步道。对于这个自己亲手装点起来的村庄,大家都倍感珍惜,于是又自觉制定了村规民约。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调动起来时,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兴”起来。

      记者手记
      用心培植这棵“振兴树”
      ■李晔


      在德国,排名前100的大企业中,只有3家将总部设在首都柏林。奥迪、欧宝的总部都放在人们并不熟悉的小城镇。德国70%的城镇人口生活在1万人口以下的小型城镇,但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与大城市均等的教育、就医、就业权益,反而让小城镇得到大城市的羡煞眼光。这种令都市人羡煞的感觉,记者在上海已建和在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里也感受到了。植这棵“乡村振兴树”并不容易,必须要让它枝繁、叶茂、根深、花妍、果硕。

      产业“枝”繁,农村兴旺。这需要各村明确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并与专业的市场主体进行有效对接,引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实现“产业+基金+基地+智库”的组合运作。这条路上,吴房村的经验值得推广。

      生态“叶”茂,农村宜居。布局散、规模小、风貌不协调,受历史遗留问题羁绊,农村村貌改善遇到各种阻碍。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验收复核时就特别提到:实现村民相对集中居住,是整村规划中的重中之重。由此来看,啃下“硬骨头”的决心,遇难题不绕道的坚韧,还有极具智慧的鼓励措施均不可或缺。

      文明“根”深,农村提韵。上海乡村本就历史底蕴深厚,有能力成为“文化担当”。在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稻田上时有白鹭飞过,河道旁常有蜻蜓嬉戏。塘湾村不仅生态底子好,如今又借乡村振兴大势,建设上海首个萤火虫科普科教基地和萱草母亲花文化园,这些不仅吸引城里人,也让乡里人愈发自信。

      治理“花”妍,农村有序。乡村治理同样需要如城市管理一般的“绣花”功。嘉定区安亭镇向阳村与中国电信合作,启动“智慧村庄”建设,如今全村WiFi覆盖,路灯控制、安防监控、空气监测、人群感知等智能应用均已布局,村庄治理也讲求信息化和智能化。有村民笑称:“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让我活下去。”身处农村却便捷如城市,这样的乡村怎会没有吸引力?

      生活“果”硕,农村富裕。不难发现,在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民们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元——通过产业导入,解决了家门口就业,这是工资性收入;土地可流转,农房能出租,此为财产性收入;此外还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以及村级资金入股产业实现盈利分红等。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上海逐渐走出了样本,更期待阔步前行时。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1 11:34 , Processed in 0.0350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