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甚至还火到了国外,登上了海外的BBC NEWS。
夸张表演火到BBC
大白话加几个实例,配上夸张的表情和《上海滩》的旋律,令人捧腹的同时归纳出一套垃圾分类小“窍门”。最近,有一支时长不到1分钟的“神曲”走红网络,连续多次登上抖音热搜榜,在微博、秒拍等平台受捧,并得到央视新闻频道、国际频道,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媒体移动平台的关注。它甚至还火到了国外,登上了海外的BBC NEWS。目前在抖音上获46.6万点赞,2.1万评论,10.5万转发。
短视频爱好者的新宠
“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
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
猪能吃的,是湿垃圾,易腐烂的能够粉碎的;
猪不吃的,你不懂的,只要无害,统统丢干垃圾……”
据悉,这个短视频的上传者“VU百科”是两名科普创作者,名叫陈尉和赵宏宇。走红的这支“神曲”不过是两人“垃圾分类系列”短视频其中之一。“我们已经通过抖音发布了5支相关‘神曲’,每支都力争解决大家垃圾分类时的一个痛点。”两人表示,这些视频被网友评价“魔性洗脑”又挺实用,目前看来也都得到了平台方的欢迎。
通过改编歌曲和真人出镜表演,来传递流行信息,这种形式眼下正成为一些短视频爱好者的新宠。
不止垃圾分类这样有热度的生活小知识,还有人把眼光投向了更为复杂的天文、地理、化学、生物、物理,甚至传统文化等领域,试图用短视频拼凑一部面向网络用户的“百科全书”。今年3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报社等与字节跳动联合发布的“DOU知计划”,发起“DOU知短视频科普知识大赛”。目前,比赛科普顾问团已吸纳了13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各个领域的52位专家,平台显示收到的投稿视频总播放量为3.8亿。前文提到的@VU百科 就凭借《地球生命灭绝过五次》短片,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各类科普创作者被吸引
短视频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也吸引各类科普创作者纷纷入驻平台。这当中,既包括像@科普中国、@中科院之声这些权威机构,也有北京交通大学物理教师陈征 (@陈征博士)、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卢静(@玩骨头的卢老师)这样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士,还有一些普通的科普爱好者。
抖音于近日发布的《科普创作者图鉴》显示,截止目前,该平台粉丝超过1万的科普创作者有5304位,近一年来总共创作科普相关短视频132万条,累计播放量1678亿次。通过短视频这种接地气的传播形式,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者们和有创造力的网友正在协同推动网络“科学知识普及”,让移动传播产生别样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