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6|回复: 0

上海最地道粽子就藏在这些古镇里,端午节前每天销售上万只,阿婆从5点包到晚上12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40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3371

名博

发表于 2019-6-5 09: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将至,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时候。近年来,除了弄堂阿姨粽、经典老字号之外,上海各大古镇的特色粽也俘获了一群食客。端午节前,不少人专程赶往朱家角古镇、枫泾古镇、新场古镇等地,购买当地特色粽子。为何放着家门口的粽子不买,要去古镇买粽子?原来,上海古镇中藏着的粽子各有特色,有着别处吃不到的好味道。
  【古镇粽子人气“炸裂”供不应求】

  “这几天,我们店人气‘炸裂’了。”在新场古镇经营康阿姨粽子铺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是店招中“康阿姨”的儿子。原来,这几天他们每天都能卖出近千只粽子,销量比过去上涨超过2倍。

  5月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从市区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来买粽子,还有人从松江、宝山、嘉定等地赶来,一买就是30多只。这几天,浦江镇、惠南镇街道也委托他们做粽子送给老人,一个订单就是500多只粽子。“我妈每天都从早上5点做到晚上12点,人都瘦了一圈。”周先生说,由于供不应求,他们只能限制散客的购买量。


忙着包粽子的康阿姨,从早上5点做到晚上12点,人都瘦了一圈

  在朱家角美食街,如今到处都是贩卖肉粽的店家,家家忙到停不下来。不少市民游客特意前来朱家角,尝一尝传统的阿婆大肉粽。在朱家角北大街上有一家银杏树阿婆粽,有着“粽子大王”的美称,这几天已经排起了长队。店里的阿姨忙得都来不及数卖了多少粽子:“我们每天售完为止,一天大约能卖出上万只粽子。”

  在北大街另一边,还有一家葛恒昇粽子店,是阿婆粽的鼻祖。20年前,葛老太和她的粽子店成为了朱家角的活招牌,现在老太太已经去世,这家店却由她的家人继承了下来。葛老太的儿媳姚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完成端午节前的订单,她已经加班了一个多月,“这几天是最忙的时候,每天不停有人打电话来预订粽子。”


已经去世的葛恒昇老太太,是朱家角阿婆粽的鼻祖

  【古镇粽子有何特色?】

  为何要“千里迢迢”去古镇买粽子?一位懂经的食客告诉记者,古镇中保留了最传统的上海本地粽子做法。这些特色口味不仅传统,在市区也难以品尝到。此外,古镇粽子价格也较为实惠,大肉粽的均价为6至7元,相对来说更为便宜。

  因为葛阿婆而名声大噪的朱家角古镇阿婆粽,从外表来看是细长的枕头粽,个头特别大,能够塞得进两个咸蛋黄和一大块五花肉,用料扎实。粽叶中保留了一半芦苇叶,周身用稻草捆扎,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更香。如今,这种特殊的粽子包法也在朱家角遍地开花。“我从小在朱家角长大,我们小时候粽子就是这么包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变过。”姚女士说。


朱家角阿婆粽从外表来看是细长的枕头粽

  “因为马兰头肉粽,所以来新场古镇!”不少网友都给出了类似的评价。新场古镇的马兰头肉粽有何特别?记者发现,“香气十足”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原来,正宗的马兰头肉粽是从桃树下面采摘新鲜的野菜马兰头,洗净并热水焯过之后,在太阳下晒干。在包粽子时,加入一小撮马兰头干,就能起到提香的作用。“马兰头干晒得很香,再裹上五花肉,把猪油吸附进去,这样配合才最好吃。”周先生告诉记者,市面上有些不正宗的做法会将马兰头剁碎放到糯米中,但这样反而无法激发出马兰头的香味,也失去了放马兰头的意义。


康阿姨包的马兰头粽,马兰头干(右下角)是重点

  在松江泗泾古镇附近,还能买到松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126年历史的广利粽子。始创于1893年的广利粽子是名副其实的上海“老字号”。广利粽子的特色在于一锅古法“老汤汁”,老汤中加入新汤,新汤又熬成老汤,粽子要在汤中熬煮1小时、再焖3小时才能出锅,清香扑鼻。

  【传统手艺传承是难题】

  如今,要购买古镇粽子已经变得更为方便。在一家在线购物网站上记者看到,一家枫泾阿婆纯手工粽子代购店中,咸蛋黄肉粽的月销售量已经超过了6万余只。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古镇粽子店都已经开启了线上或电话预订服务,还可以帮忙快递到家,十分便利。


古镇粽子相对而言价格更为实惠

  不过,在人们偏爱传统口味,古镇粽子成为“网红”的今天,如何传承过去的老味道却成了几家粽子店共有的难题。广利粽子的掌门人王佩华就为谁来继承百年老店和百年工艺犯了难。阿婆的女儿是教师,没时间跟她学这门手艺,儿子对“包粽子”似乎也不感兴趣。

  “马兰头肉粽的做法在浦东惠南、川沙地区一直都有,可以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新场古镇康阿姨粽子店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原本镇上有好几家马兰头粽子店,但随着几位店主年纪渐长,体力不支,目前已经减少到只剩2家了。

  “我们对没有接班人这件事很头疼,我和妻子都有本职工作无法接手,其他年轻人也不愿意来学复杂的老手艺。”周先生无奈地说。他表示,如果有感兴趣的年轻人来学,他和母亲康阿姨很愿意把手艺教给他们,让上海本地的传统手艺和味道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裘雯涵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3 17:21 , Processed in 0.0372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