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4|回复: 0

“安静”夜生活,渐成新时尚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9-6-3 15: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06月03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如何根据现有资源设计主题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是这些新型夜生活场所经营者需要考虑的。资料图片

      ■记者 雷册渊 整理

      从前,大排档、KTV、酒吧……似乎是大众心目中城市夜生活的代名词。而现在,24小时书店和城市书房在一线城市早已司空见惯,博物馆夜场、24小时美术馆等新型夜生活场所也悄然出现。这些相对“安静”的夜生活,正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黑夜不再令人恐惧

      历史上,人类对黑夜的感情十分复杂,黑夜常常与恐惧联系起来,令人产生长夜漫漫的感觉。

      黑夜在希腊神话中几乎是万恶之源,到中世纪时它的负面形象也并未改变,尤其是在基督教支配下的欧洲社会,由于魔鬼和巫术,黑夜“恶”的性质更加突出。人们把黑夜当作魔鬼、阴谋的同义语,即便在现代英语中,夜仍有黑暗、罪恶、悲伤等含义。

      伴随着近代城市化的兴起,城市中出现了夜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黑夜的负面看法。这种生活方式以酒吧、咖啡馆、音乐厅、剧院、俱乐部为载体和平台,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以及社会交往的机会。在这里,黑夜不再漫长而需要打发,反而成为一天中最有生活情调的时段,为了享受这种生活方式,人们等待夜幕的降临。

      在伦敦和巴黎这样的大都市,上层社会、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们从17、18世纪开始最先享受夜生活。随着夜生活内容的丰富,公众参与也更加广泛。

      俱乐部的兴起,成为英国夜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考文特是伦敦夜生活的中心,那里集中了酒吧、咖啡馆、赌场、桑拿浴室等场所,多数娱乐场所通宵营业。进入19世纪,伦敦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剧院、俱乐部、赌场、酒吧依然是夜生活的主要场所,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到19世纪末,伦敦已经形成了三大夜生活中心,即斯特兰德、莱斯特广场和皮卡迪利广场。

      夜晚的巴黎也是一个梦幻之地。巴黎的夜生活主要集中在“皇家宫殿”(Palais Royal),这里集中了全巴黎一流的餐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第二帝国时期(1852年—1870年),巴黎人的夜生活展现出更广泛的参与性和公共性,拱廊成为市民在夜晚逛街、购物的好去处。拱廊的通道顶层为玻璃,光亮从上面投射下来,流光溢彩,通道两侧还排列着华丽的商店,为巴黎人提供了富有法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城市化迅猛发展,人口在城市大量聚集,在有夜生活的地方,黑夜不再令人恐惧和厌恶,反而成了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夜生活渐渐发展为专门的生意,为都市之夜注入活力。

      都市夜生活的“一缕清风”

      与历史相对久远的大排档、酒吧、商场、KTV和剧院不同,近年来,以24小时书店和城市书房、夜间美术馆、博物馆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夜生活场所也悄然出现,为都市夜生活带来“一缕清风”。

      2018年6月开业的更读书房,由政企合作共建,是北京市第一家入驻商场的24小时城市书房。除了提供优良的阅读空间,更读还整合了大兴区图书馆公共图书借阅、商业售书、售卖咖啡和甜点等服务,并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它在24小时书店和无人值守城市书房的基础上又往前迈了一步,将公共服务和商业属性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新的复合型文化空间模式。

      中国的24小时书店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诚品书店,但直到2014年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业,大陆的24小时书店才渐成风气。中国书店和新华书店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开设了24小时分店。此后,这一模式在一线城市陆续落地,其中不少书店成为网红地标和打卡胜地,晚上逛书店成为都市人的新选择。

      城市书房模式则发端于浙江温州。2014年4月,温州市图书馆建设了首家馆外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里24小时无人值守,全天候开放,所有人皆免费进出,通过门禁等智能管理系统,读者自助办证、自助借还,并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城市书房一经推出,广受好评。至今,已有70余家颇具设计感的城市书房镶嵌在温州的各个角落。

      2017年经媒体报道后,城市书房引发全国仿效,不仅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常州、扬州、淄博等城市也呈现出蓬勃生机。

      书香之外,城市夜生活中还悄然出现了艺术场馆的身影。

      2017年9月,由收藏家郑好创办的上海昊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它在国内美术馆界独树一帜地开创了夜间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13:00-22:00,周末及节假日延长为10:00-22:00,相比于一般美术馆9:00-17:00的开放时间,它的夜场开放引来不少年轻人叫好。有网友说:“生活在魔都,夜夜笙歌、吃吃喝喝太过俗气,晚上的生活要加些艺术的色彩才好。”

      在同属长三角的南京,建邺区国际青年文化广场上,去年11月,一家名为Poe的24小时美术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安静”夜生活承载的期待

      相比于美术馆夜场的姗姗来迟,博物馆夜场出现得更早一些。早在2005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温州市博物馆均尝试了“博物馆之夜”活动,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观众数量“呈十倍增长”。

      此后,每年特殊节点,许多博物馆都会开展夜场活动,如2009年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配合城市节庆的“夜游金沙活动周”、2010年上海天文博物馆的“土星冲日夜间观测”活动等。近年来,每逢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奇妙夜”都成为各城市频频出现的活动主题。

      现在,部分城市博物馆已将夜间开放制度化,比如四川博物院冬季、夏季闭馆时间分别为20:00和21:00。2018年,首都博物馆宣布暑期逢周六开晚场,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20时,这也是京城博物馆第一次开启固定的“夜生活”。今年3月,敦煌研究院也对外宣布,将于2019年上半年面向公众正式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活动。

      热潮之后,以24小时书店、博物馆、美术馆等为代表的夜间经济“静业态”运营状况如何,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一些国外博物馆会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延长夜间展出时间,而在国内,文博场所夜场的常态化、制度化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这涉及博物馆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提升。

      如何根据现有资源设计主题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也是这些新型夜生活场所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专家就认为,在这方面国内相关业态仍偏保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事实上,国外有许多优秀案例值得借鉴:在美国的圣地亚哥海事博物馆,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全世界最古老的帆船“印度之星”上住上一夜,体验扬帆、装货,学习依靠天象航行;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的夜游项目,可以让孩子当一回“小间谍”——小朋友们接受“间谍培训”,学习如何保守机密以及搜集情报,还要破解密码,找出队伍中的“坏人”等。

      “静业态”究竟还会怎样改变都市人的夜生活,值得期待。

      (本文综合自《瞭望东方周刊》《光明日报》、新华网等)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9 17:07 , Processed in 0.0278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