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7|回复: 0

行冬日辋川 品山中色彩(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8-12-1 1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1日  记者 高 炳)

蓝田风景。资料图片

  
  山中
  王维(唐)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初冬时节,走进蓝田辋川,便浸入色彩的世界。

  75岁的张效东踩着秦岭林间晨露,在漫山草木中寻觅历史的痕迹。身为本土文化学者,张效东的退休生活,与1300年前的王维结下不解之缘。

  说起王维,必有辋川。汉唐之际,蓝田作为长安畿辅之地,境内蓝关古道,连接帝国南北。天宝三载(744年),醉心林泉的王维,购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幽居此地十四载。在纵深20余里的辋川谷地,过着亦官亦隐、游畅山林的闲逸生活。

  “王维的山水诗卓绝千古,其中数十首为隐居辋川时所作。”顺着山溪上行,张效东一路侃侃而谈。此行跋山涉水,只为一睹《山中》美景。

  行至荆峪沟附近,山岭崖壁的红枫映满山野。不远处,松林苍翠,草木茁发。溪流岸边,金黄色野菊花缀满山径。虽然天已寒凉,但这初冬山涧里,仍是色彩缤纷。

  “《山中》一诗,就像一幅画,画家绝对是‘调制色彩’的高手。‘空翠’为背景,‘白石’为前缀,‘红叶’掩映其间。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眺望山中美景,张效东不禁感慨,“千年时空流转,秦岭山林色调冷暖、明暗相宜,仿佛从未改变。”

  青山绿水,让人赏心悦目,也温润滋养伟大的灵魂。王维隐居于此,与友饮酒赋诗,与僧谈经论道,与邻共话桑麻。徜徉山水间,诸多闪耀文学史册的诗作,如汩汩山泉流淌而出。

  当年,王维与好友裴迪一道,以“辋川二十景”为题材,各写20首同题唱和诗,编成《辋川集》。“这些诗,赋予各景以浓郁的思想情感。”在张效东看来,它们由报国无门的悲郁,转为澹远超脱的宁静,再回归到禅佛境界。“字里行间,深沉地埋藏着诗人的高洁理想。”

  隐居辋川十余载,王维身后曾留下大量珍贵的遗迹以及后世纪念的石刻。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世事沧桑,如今仅余一株银杏古木巍巍挺立,相传为王维手植。其余遗迹,已经荡然无存。

  跟随张效东的脚步,来到王维故居遗址,看见这株银杏古木高20余米,金色树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历经千年沧桑,古木虽已臂折膛空,却依然苍劲挺拔,果实累累。轻轻触摸虬枝,仿佛穿越千年,将人们带回那个充满故事的辋川。

  王维少时丧父,跟随寡母辗转迁徙,后来两人曾长期共居辋川。天宝九年,母亲去世,王维痛不欲生。时年50岁的他辞官离朝,回辋川为母庐墓守孝。几年后,王维将其和母亲在辋川的居所捐为佛寺,初名清源寺,后更名鹿苑寺。鹿苑寺遗址南北长270米,东西宽120米,其主体今已被毁。

  王维长期隐居并终葬辋川,其“名人效应”大大提高了辋川的知名度。“这片土地,已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辋川’,也成了隐士生活的一个代名词。”张效东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地的王维研究者,也跨越重洋,纷至沓来。

  行走今日蓝田,心里默念诗篇,胸中便升腾起一幅幅“牧歌田园”。虽然这片土地上的“王维遗迹”大都不复存在,但其承载的超脱精神却代代相传。“天机清妙,与物无竞”,或许这就是“桃花源”的使命和意义所在。
  
  小贴士

  从西安绕城高速进入沪陕高速,向东南行驶约35公里,即达蓝田辋川附近。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7 09:37 , Processed in 0.0302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