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申宝和他制作的两栋石库门模型。
临街“石库门”一楼的“理发店”“米店”和“老虎灶”。
石库门模型内的“三层阁”。
67岁的上海爷叔余申宝从懂事起就喜欢做模型,曾经是水电工的父亲有句话一直刻在他脑海里,“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从那之后,余申宝就决心要学一门手艺。年轻时跟父亲学电工,后来谋生于电缆厂。“那个年代没有太多娱乐,工作之余我总喜欢做一些手工模型,自娱自乐。”
不承想到退休后,余申宝会与石库门结下这么深厚的情缘。退休前几年他就总想着做一些事打发时间,与此同时他发现随着年纪增大,越来越喜欢怀念过去,尤其是怀念青少年时代居住在福州路石库门里的时光。弄堂里的老虎灶、电话亭、理发店的桌椅和灯箱、家家户户生的煤球炉子,还有铜铫、水壶、缝纫机……老弄堂里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在脑海中至今清晰可见。
这些迷你版道具非常精巧,需借助镊子小心翼翼操作。
石库门模型内的“卧室”。
楼梯转角处的“亭子间”。
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余申宝熟悉的石库门都逐渐远去,于是他想重拾模型手艺,凭借记忆复原儿时石库门真实的样子。一来是对旧时光的纪念,二来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些逐渐消失在街头巷尾的石库门建筑原本的样子。
余申宝找到同样喜欢做模型的外甥丁先生一起开办工作室,开始制作1:25的石库门模型。他们按照比例手工画图纸,利用木料搭建石库门主体结构,房屋内部的物件比如桌椅、床、梳妆台、沙发、电风扇等家具都由手工制作而成。这些道具精妙细微,搭配在模型中很是好看。最近,余申宝新做了两组模型,都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生活场景。第一组是以原始的石库门格局为蓝本,一户人家独住;第二组是典型的“七十二家房客”,一户人家分割成好多房间,供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居住。这些都是时光和历史的缩影,是几代人记忆中最真实的石库门生活。
“石库门”内的小物件,每一件都是实物的高倍缩小版,细节考究又逼真。
用竹子编制而成的迷你“热水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