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0|回复: 0

“可降解”天然抗生素可期

[复制链接]

9134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056
发表于 2018-10-31 20: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10月31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人类已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罗伯特·胡贝尔在会议间隙接受采访。左图:亚利耶·瓦谢尔正在提问。下图:威廉·莫纳举手请求提问。均本报记者张驰摄

      ■记者 黄尖尖

      阿达·约纳特,这位一头银色“大波浪”的以色列女科学家,在以男科学家占大多数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无疑会成为一个亮点。
“我不是为了得奖而工作的,我是为了对科学的好奇心。”走上演讲台的她神采奕奕,风趣幽默,让人很难和她“年近八旬”的实际年龄联系在一起。

      耐药性产生速度越来越快

      她是坚忍的犹太人,说起本民族的优秀,她说那其实只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宿命”;她又是和善的老祖母,她说:“获得诺贝尔奖不是我最重要的奖项,外孙女给我过生日才是我每年最重要的大奖。”

      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是1965年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

      这位女科学家是细胞“蛋白质工厂”之谜研究的开创者。在本次论坛上,她带来了关于抗生素耐药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抗生素是对抗细菌的很好的武器。抗生素的分子量非常小,但细小的一两个抗生素却能让250多个原子组成的大核糖体瘫痪。”阿达指出,目前抗生素在临床上最大的问题是耐药性。

      “细菌会生成保护机制,对抗生素形成耐药性,这种耐药性持续下去,抗生素就对它们没有作用了。当人体再次生病时,哪怕是非常小的疾病和创伤,没有可用的抗生素,就会导致人死亡。”

      上世纪中叶,抗生素开始在临床使用,而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后抗生素时代”。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全球经济40%的活力会因为抗生素的耐药性而受到打击。“如今即便投入巨额资金,开发出新抗生素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了。”阿达指出,因为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推出新抗生素越来越慢。照这样下去,对于新的抗生素来说,耐药性会一直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你有新的抗生素,就一定有新的耐药性。未来几十年,我们并不能完全消除耐药性。

      人类必须比细菌更加聪明

      “细菌有求生欲望,它们非常聪明,我们必须比它们更加聪明。”风趣的阿达话锋一转,开始提出她所研究的方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阿达开创了对核糖体结构的研究,探讨如何根据基因密码合成蛋白质。“我们在实验室分析细菌核糖体的结构,并与无害核糖体进行比较,结果惊讶地发现,病原体的结构上有一些非常独特的区域,有些可以用作抗生素的开发。”

      在一个病原体细胞结构体上,阿达展示了多个独特的位点,她指出,多达16个位点可以成为潜在抗生素的开发靶点,可能抑制病原体蛋白的合成。“我们还需要确保抗生素的特异性,让其只针对特定病原菌发生作用,不会影响到其他有益菌群。”

      开发天然抗生素,让其变成可降解的药物,更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量。“大多数核糖体和抗生素,其中都有一些成分无法生物降解,无法在大自然中被消化。它们通过排泄进入灌溉系统,又通过食物进入人和动物的体内,从而导致大部分人和动物‘抗生素中毒’。”使用天然抗生素,可以让这种现象得到控制。

      阿达说自己对人类最终消除耐药性并不悲观,只是希望更多制药公司能从真核细菌结构着手,而不仅仅从化学角度去研制药物。“更好了解细菌的病原体结构,能更好了解耐药性。才能另辟蹊径地研制出新的天然抗生素,消除耐药性问题。”

      演讲的最后,阿达分享了一张外孙女给她画的画像,画面中,阿达胸前戴着诺贝尔奖奖章,她那一头银发变成盘曲交错的核糖体,她满脸皱纹,却露出一如既往的自信微笑。这张风趣的画像引来全场听众的阵阵笑声。

      阿达演讲结束后,主持人走上讲台跟大家开玩笑说:“昨天的论坛结束得太晚,没想到今天提前五分钟就结束了。”这时,阿达打断了主持人的话。“什么?你的意思是我还可以再讲五分钟?”台下再次爆发出笑声。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就像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一样用手抓住演讲台,期待着与大家更多地交流。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7-3 14:06 , Processed in 0.0248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