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9|回复: 0

母亲糵的酱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8-9-23 12: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09月23日   朝花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文/ 柴焘熊


      早时候,在崇明乡下的农户家中,总少不了这样三口缸:盐渍咸菜的咸菜缸,做酒酿的酒瓣缸和制酱的酱缸。这三只缸,可以说是乡间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亲密的老朋友。关于崇明的盐齑和甜酒瓣,已有很多人写过文章作介绍,倒是酱缸中的酱,还鲜见有人涉及。

      其实,酱在中国烹饪中占有重要地位。旧时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为柴米油盐酱醋茶,酱就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国古代漫长的饮食历史中,酱作为中国人的调味主体,是人们膳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语·乡党》中,孔夫子“不得其酱不食”,唐人柳玭在其家诫中也说:“孝悌忠信乃食之醢酱,岂可一日无哉”,这一切都表明了酱在人们饮食生活中的地位。在崇明,人们都把制酱称为糵酱。糵是曲种的意思,这大概是当时专门制酱的酱园要用曲种酿造的缘故。崇明人糵的都为面酱和豆瓣酱。面酱又称甜面酱,主要用来作小菜下饭。豆瓣酱则都为制酱油或腌制酱瓜和甜包瓜用。

      记忆中,我的母亲是一个糵酱的高手。每年夏季黄梅天到来之际,母亲就忙开了。她把早已准备好的小麦磨成细粉,和上凉开水,揉捏成一薄块一薄块的面饼,放在锅内蒸熟。这就成了母亲口中所说的酱糕。待冷却后,便把它拿到阴暗不透风的柴房屋内,撕成一小块一小块摊放在芦扉上,再在上面罩上芦苇叶和桃叶。母亲说,放置芦叶是为让酱糕染上它的清香;放置桃叶是为了驱邪。因为老一辈的人讲,糵酱时会有五郎神来捣蛋,让人做不成酱,桃叶一放,它就不敢来作祟了。梅雨天特别潮,又闷又热,隔了十天半个月,掀开芦叶一看,酱糕已经有了酶,上面长着长长的白色或雄黄色的绒毛。这时候就可以下酱了。母亲会拣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把家中的酱缸洗净,再放入一定比例的盐水,然后将长了长毛的酱糕倒入,用筷子调匀,再罩好纱布,把酱缸在太阳下曝晒。这时便是我们这些小孩最开心的日子了。我们总要一天几次到酱缸那里去看看,看缸内的酱是不是开始变色。有时,还偷偷地用手指蘸一下尝尝。母亲也嘱咐我们,要经常用筷子翻捣,把缸底的酱翻上来,使阳光晒得充分一点。但是,她又特别叮嘱,捣酱缸千万不能在河水涨潮时动手,要不会使酱缸里的酱变稀,不断溢出缸沿。崇明民间也素有“不信阴阳,且看潮来之酱”的说法。不知母亲这样讲的依据是什么,反正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是什么道理。

      在三伏天火辣的阳光下,酱缸内的酱由淡红变成深红,又由深红变成紫红,最后成了浓赤色。酱香味也一天浓似一天,走过酱缸边时会让人不由地用力嗅几下鼻子,紧咽几口口水。

      熟了的酱是可口的小菜。把它放在饭镬里蒸熟后越发好吃。吃稀饭时挑一团熟酱放入碗中,筷子搅动几圈,碗里的稀饭变了色,呼啦啦几口就完了。再难咽的麦饭,有了它,也会让人觉得好吃起来。有时,母亲还会在酱内加上肉丁、豆腐干丁、花生米和红辣椒丁一起煎煮,这样的酱吃起来更是可口。当然,在那个年代,这辣椒花生肉丁酱只有亲戚来时母亲才偶尔为之。大多数时候,母亲会把晒熟的酱装进小口的坛内,用牛皮纸封起来,家中有人胃口不好时,才取出来蒸上一碗。或者干脆在内腌上茄子、生瓜,让酱茄子、酱瓜成为冬季蔬菜稀少时的下饭菜。

      岁月悠悠,母亲已离开我多年,关于酱的许多美好回忆似乎也随之远去了。现在有时嘴馋了想尝尝酱,可超市买来的甜面酱,远没有母亲做的那般香甜。

      又到制酱季节。天国里的母亲,你还糵酱吗?


更多资讯请点击关注:老辰光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11-25 02:48 , Processed in 0.0394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