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95|回复: 0

插队时的那些事(四) ——铲茶山、摘茶籽和榨茶油

[复制链接]

8877

主题

20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181
发表于 2016-2-4 13: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珍 于 2016-2-4 13:56 编辑

      插队时的那些事(四)
            ——铲茶山、摘茶籽和榨茶油

       里陂上村民吃的食用油,主要是油茶山上出产的茶籽油。村里也会每年在田里种一点油菜,榨取少量的菜籽油。
在1949年解放以前,里陂上的村民几乎没有油茶山。      
       山上的油茶树都是几十年以前栽种的,仍然还在盛果期。油茶树的茶籽是圆圆的,呈红绿相间的颜色,大种油茶树的茶籽一般有核桃那么大。在贯下村的油茶树是小种树,茶籽只比鹌鹑蛋大一点点,但是茶籽的壳很薄,出油率也比较高一点。
       油茶山的收成时好时坏,每年不一样。年成好的时候,村里每人每年可以分到八斤茶油。如果年成不好,只能分到四斤左右。

      
        严格来说,村里铲茶山多是在初秋,摘茶籽是在深秋,那时田里的农活不多,“双抢”的大忙季节过去了。至于榨油,已经是来年春夏之交,相对农闲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把这三件事情都当作秋天的事情,凑合着写在了一起。
       一、铲茶山
      按照里陂上村的习惯,每年要到油茶山上去两次。一次是在初秋,正好有一段短暂的农闲,我们上山去铲茶山。另一次是在深秋,田里的工作结束了,我们便上山摘茶籽。每次上山,我们需要在山上一整天。铲茶山和摘茶籽比留在村里劳动要辛苦一点,因此生产队规定,凡是拿六分工分以上的劳动力必须要上油茶山,不准躲在村里混工分。
       铲茶山的时候,我带着砍柴的毛镰,扛上山耙,山耙的把上挂着的是中午吃的午饭。我们带上山的毛镰,除了砍掉油茶山上那些无用的柴枝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用处,就是顺便去砍一些可以做镢头把和做扁担的木料带回里陂上。在油茶山上吃过午饭,会有一段休息的时间,我就拿着毛镰在山里四处转悠。有一次我找到了一棵大小适宜,长相绝佳的杜树,那是做扁担最好的材料,弹性和韧性都非常好,还不容易变形。里陂上村民认为,黄杨木的扁担最结实,但是弹性差一些。用杜树扁担来挑担,感觉比较松快。
       我用杜树做成了一根称心如意的木扁担,最多可以挑一百四十斤。在扁担的两头我精心装上了钢制的螺栓,又套上了塑料套管,用来防止箩绳滑脱。在扁担的中间,用毛笔恭恭整整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我的扁担是里陂上村里的精品。我每年的插秧、割稻、挑土、交公粮和挑行李回上海探亲都要用到它。回到上海以后,我心爱的扁担一直放在武进路的老房子里。2006年老房子拆毁的时候,这根扁担不幸丢失了。
       二、摘茶籽
       到了秋天上山摘茶籽(木梓)的时候,我们挎着扁篱,担着箩,有人还带着长木钩,用来钩摘那些结在高处的茶籽。山上的油茶树(木梓树)已经开满了油茶花,雪白的花瓣,明黄的花蕊。这些花谢了以后结出的茶籽,要到明年秋天才能采摘。所以我们摘茶籽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这些花,以免影响明年的收成。

      
       我们到禹山那边的贯下村摘茶籽比较远,路上要走将近两个小时。早早地吃完队里免费供应的早餐,我们挑着空箩,一个紧接着一个,长长的队伍走在窄小的山路上,逶迤不绝。里陂上村里有规定,去贯下摘茶籽,只要摘满了一担就可以提前回家,记十个工分。可是贯下的茶籽是小种,摘满一担很不容易,而一担茶籽有一百三十来斤,走两个多小时挑回来,实在太辛苦了。因此大家情愿在山上磨一天工。      
       有一年去贯下村摘茶籽,我和冯金生决定尽快摘满一担,可以争取早点回来。到了山上,别人要先坐一会儿,等那些掉队的人都到齐了,才开始摘茶籽。我和冯金生一刻也不耽误,快手快脚地摘了起来。刚到午饭时分,我俩就一人挑着一担茶籽,下山回家了。我俩经过前村大队的洲上村的时候,在村边的上海知青住处歇了一下脚,进去喝了一点水。洲上的上海知青小朱送我们到门外,看见了那两担茶籽,略微有些惊讶地说:“这是你们今天从贯下摘的吗?”我们笑着点点头,和他道别,然后起肩挑担,继续上路。从洲上到里陂上,还有四十分钟的路程呢。下午两点多钟,我和冯金生回到了里陂上。      
       三、榨油
       每年秋天从山上摘回来的茶籽,堆在了一起。到了冬天将尽的时候,茶籽的壳裂开了,由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小孩负责把茶籽壳去掉(用茶籽壳薰出来的腊肉特别香),把茶籽仁晒干以后便可以榨油了。先锋大队在公路边上建有一座榨油坊,各个村子只要到大队申请一下,大队就会安排好榨油的具体日子,派出一个包茶籽饼的师傅,来帮助各村榨油。
       我参加过里陂上村的榨油。我们把茶籽仁送到大队的榨油坊。榨油坊进门的左面是一具石碾和几口大锅,还有一处宽大的烘焙茶籽仁的平灶。石碾是用来碾碎茶籽仁的。它的碾槽和碾轮的大小,和里陂上村碾房里的石碾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它可以使用两套动力。一套是水力,油榨外有一座转轮水车,可以与石碾的木轴连接。几口大锅,有的用来蒸已经碾碎的茶籽仁,有的锅安装成斜的,用来翻炒油菜籽。
       进了榨油坊的右边,是一个传统的油榨,它用一棵巨大的樟树制成。樟树粗大的树干横卧在半人来高的架子上,中间凿出了一条长长的、一尺来高、横向通透的榨槽。榨槽底部和顶部的中央呈圆弧形,底部弧形下方是一条有一定斜度的小方槽。小方槽稍低的一端,有一个小圆孔,那是出油孔,榨出来的油就从这孔流到装油的容器里。油榨旁边的梁上挂下来一根活动的吊木,吊木下端有铁环,与一段又粗又长又重的硬木中部的铁环相扣,那段硬木叫撞杆。撞杆与庙里和尚撞钟的撞木有些相似,只是更长、更重。那吊木连着撞杆的设施,总称吊锤,是打油的“主将”。榨油架下方的地上,散放着一些长方的木块和木楔。那木块也叫枋,那木楔也叫尖,都是榨油少不了的“重臣”。
       我们运来的茶籽仁还有一点多余的水份,所以先要放在平灶上烘焙到一定程度,然后放在碾槽里,用牛拉着石碾,把烘焙好的茶籽仁碾细。有人在榨油坊里灶台上的大锅里加了水。锅里有一个用杉木做成的木桶,木桶上面的口径比下面的口径稍微大一些,叫作“甑”,读音是“赠”。它比我们平时蒸饭时用的饭甑大了好几倍。我们把烘焙碾细了的茶籽仁放入甑里,盖上汽盖,然后在灶膛里加入上好的干燥劈柴,开始用急火来蒸大甑里的茶籽仁。这时候,一直在旁边悠哉游哉的榨油师傅开始忙碌地准备起来。榨油师傅是大队派来的,他的技术活主要是“包茶籽饼”,所以也称“包饼师傅”。只见他把几十个直径约一尺、高度约半寸的油亮亮的铁箍堆在地上,又用稻杆稀疏地编拧成一扇扇直径两尺多的圆圆的“杆垫”,也放在一旁。
       等到大甑里的茶籽仁蒸出了香气,每个人都变得脸色凝重,整个榨油坊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包饼师傅把一个铁箍放在自己脚边,对准圈中央再放上一个杆垫,随即提高了嗓音问道: “好了吗?”在锅边守候的人大声应道:“好了!”包饼师傅便大喝一声:“快!”紧张的包饼和装饼的过程开始了。守在锅边的一人猛地掀开甑上的汽盖,另一个人飞快地把碾细蒸熟的茶籽仁舀进一个一端有把的小木桶,一路小跑几步,把木桶里蓬松的茶籽仁细粒倒在包饼师傅面前铁箍上的杆垫中央。包饼师傅光着双脚,立即站到滚烫的茶籽仁上。他一边烫得呲牙咧嘴,一边飞快地交替着双脚,就着铁圈的形状,把茶籽仁踩成厚厚的饼状,再用脚顺势勾起杆垫延伸在箍外的部分反折进来,把“饼”包起、踩实,这就是茶籽饼。
       仅仅十多秒钟,师傅就包好了一个茶籽饼。茶籽饼重五、六斤,有二寸来厚,约是铁箍宽度的四倍。马上有人飞快地把包好的茶籽饼竖起来,装进油榨中间的榨槽里,从出油孔开始,整齐地挨个排好。整个榨槽可以装三十多个饼。我们只用了几分钟就装好了饼,这时候,榨槽还剩下一小部分空间,在里面放上两块方木块(枋),再在二者之间插上一个硬木楔子(尖),木楔的大半截子露在外面。打油开始了!由两个人面对面地握住吊锤的吊木,再将吊木下的撞杆扶成水平方向,榨油师傅把握着撞杆前端,握着吊木的两人用力推动吊木,撞杆的头便向插在油榨里的木楔撞去。木楔和撞杆的头上都装着铁圈,非常坚固。一下,再一下,木楔被一点一点地打进油榨,这就叫“打锤”。


       才打了几下,油榨里滚热的茶籽饼刚受到挤压,就开始出油了。略微透明的金黄色茶油从出油孔流下来,汩汩地注入到下面的容器里,鼓舞着所有在场的人们。木楔打到底以后,就把它抽出来,在它挤出的空间里加进一块厚薄适宜方木,然后,再重新插入木楔,继续用撞杆打锤。
       榨油坊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我们光着膀子,打锤越来越用力,方木越加越多,茶籽饼越压越薄,油却出得越来越慢了。榨油的最后阶段——打“飞锤”的时候到了。打“飞锤”,是要把还剩在茶籽饼里的最后一部分油榨出来。“飞锤”,顾名思义,是要让吊“飞”起来。仍然由榨油师傅掌握撞杆的头部,而拉动吊杆的两个人,则尽力把吊锤向着油榨的反方向荡起来,荡到最高,简直要“飞”到屋顶了,再利用吊锤下落时的惯性加速度所产生的动能,猛烈地撞击木楔。我们几人轮流上阵,用二三十下“飞锤”,压榨出茶籽饼里面最后的一点油。
       包茶籽饼的师傅告诉我,必须要趁热打锤才能出油,茶籽饼越热,出油越多。打锤一定要一鼓作气,一旦把茶籽饼放进了榨筒,开始打锤了,就一定要猛打快榨,一气呵成,如果中间停顿一下,就会少出油,甚至不出油,这一榨的油就可能会废了,只能中途退榨。整个榨油的过程需要二到三天。

(摘自夏建丰的《知青私人词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16 14:18 , Processed in 0.0307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