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研说几句—— 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书记手记】,小研请到的是嘉定区委书记、区长章曦。 3个月前,章曦曾给小研发来一篇调研手札,记录他前往嘉定一个村庄的调研经历。这一次,他把目光对准了嘉定区老年人中的一类特殊群体。 嘉定区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有2893名,普通的养老院不收,精神病院又“一床难求”。在不断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下,如何不让这些“沉默的少数”掉队?来看章书记的调研手记。 让和煦的阳光 照亮“沉默少数”的心房 嘉定区委书记、区长 章曦 今年春节前后,我来到安亭镇走访了几户困难家庭。 有一位精神障碍老人,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普通的养老机构无法接收,留在家中又得不到专业的精神康复治疗,生活质量比较差。 还有一户家庭,几乎所有成员都患有精神疾病,老人长期卧床不起,孩子又无法接受正常的学业教育,生活难以为继。 看了这些残疾困难群体的生活情况,这不禁令我陷入沉思: 目前全区类似情况的残疾人家庭还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样?残疾人当中,还有什么特殊群体生活困难、需要照顾? 经了解,嘉定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共有2893名,这个特殊的残疾群体面临的“养老难”问题十分突出。 一方面,普通养老机构不具备接收精障老人的条件。 另一方面,现有精神残疾人医疗机构资源不足,区精神卫生中心病房床位“一床难求”,大量失能精神病老人排队等候无法入住。 因此,绝大多数老年精障患者选择了在家中生活,但普通家庭无法给予专业的治疗,患者一旦病发走失,对社会又是一大隐患。 全面建成小康,让城里的阳光,温暖弱群的心房,绝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所以,这个“弱群”,不光是残疾人群体,还有其他“沉默的少数”。 像低保困难家庭、因大病重病致贫家庭、失独特困家庭、孤寡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或困苦家庭,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概率高,也是当前脱贫奔小康、帮扶攻坚战的难点。 对他们的关爱和帮扶,除了干部的日常走访和节假日慰问以外,还有没有常态化、长效性、广覆盖的保障性制度安排,如何使他们能沐浴在精准持续长久的和煦阳光下? 实际上,近年来嘉定不断完善“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机制,在扶贫帮困、结对助学、大病医疗、助残养老等方面,提供了比较全面、比较优质的公共服务。 特别是近几年,嘉定在探索政府购买助残服务方面(先后推出“阳光天地”等32个助残项目),先行先试,初现成效,受到广大残疾弱群称赞,嘉定成为全国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试点区。但总的来看,政府“单奏独唱”“揽活儿太多”,社会化力量参与不够,导致服务的覆盖面、精准度和个性化等都有待提升,创新弱群帮扶机制势在必行。 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服务,我们不仅需要助残服务这“一枝独秀”的“盆景”,更需要“百花齐放”的“百草园”。 可是,如何把这种项目化、社会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购买服务模式,向残疾人以外的困难弱势群体延伸呢?这就很有必要对全区的助残服务项目领域和困难弱势群体开展一次“蹲点深挖”。 要挖出底数,看一看全区的困难群体到底有多少,生活状况怎么样,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拟开展长效性、广覆盖的精准帮扶。 要挖出根源,把现有困难群体保障服务体系中的问题,一筐子摸上来、一揽子解决好,让这些“沉默的少数”更有尊严地、更有质量地生活。 要挖出成效,进一步总结、提升助残服务项目社会化运作实效,并延伸覆盖到其他弱势群体,以推动解决一批新的难点问题,使我们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更加精准、更加惠民。
|